1876年世博会中美两国展品差异说明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4:08:32

1876年世博会中美两国展品差异说明什么?
1876年世博会中美两国展品差异说明什么?

1876年世博会中美两国展品差异说明什么?
其次,每一个世博会都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要就是代表人类发展的方向,要就是标识着举办国的独特文化与文明.例如,1971年的匈牙利布达佩斯世博会的主题是“狩猎对人与艺术的影响”,1855年的巴黎世博会展示了“农业、工业与艺术”,而上面说到的澳大利亚世博会的主题则是“科技时代的休闲生活”……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说实话,上海世博的这个主题要想给世界一个惊喜,那绝对是打错算盘了.实事求是地说,在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时期,中国的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城市的边界以小时计算在向四面八方疯狂拆迁,高楼大厦则是以分针计算在向天空崛起……难怪很多中国人到西方城市旅游,发现那些城市已经停止了生长,几十年如一日,就觉得自己的国家发展最快.他们不知道的是,今天发生在中国的城市扩张,早在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多年前就在西方完成了.而现在,人家已经认识到,要想生活更美好,到乡下和郊区去啦,哪个傻冒还呆在城市里?
再说,那种生活空间挤迫,年轻人不得不蜗居的城市,能够让生活更美好吗?更何况,即便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确实让一些人生活更美好了,但得不到大项目(如奥运、世博会与亚运会)的其他中国城市,还有广大的农村,生活怎么美好呢?所以,上海世博的主题最多能够引起西方人惊叹:“啊呀,你们竟然能够用那么小的空间养活那么多的人,真了不起啊!”
我们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值得炫耀,也显然无法让北京、上海的“美好城市生活”领导世界新潮流(就是领导,也应该先领导中国中西部包括贫穷落后的青海玉树附近的地区吧),也就是说,历史上历届世博会展示的东西,中国都乏善可陈.那我们用了举国之力举办一个世博会,到底又为啥呢?只是为了卖卖门票,搞成收支平衡,或者赚点钱?但你是否知道,即便收支平衡了,投资的是全国的纳税人与社会公器(所有的媒体),而收入却不会回到纳税人的口袋?
让我们还是从过去世博会推销的另外一种“产品”入手.从第一届大英帝国(1851年)登上历史舞台,要靠万国博览会展示自己的蒸气火车与新型政治之外,后来的世博会几乎都是在有相同理念的西方国家之间转来转去.而世博会炙手可热的年代,也正是西方的价值观在紧密锣鼓形成,并逐渐登上全球舞台的时候.说白了,以展示科技、工业、经济与文化成果为主的世博会,在本质上其实是推销一个国家价值理念最好的平台.而世博会之所以在西方逐渐没落,失去了昔日的好风光,正是因为普世价值已经在西方不再是一个需要推广的东西,而世博会自然也就降格到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展览会”的地位.
日本和韩国的例子可以作为反证.上个世纪末,当西方对世博会开始抱可有可无的态度时,韩国和日本却急不可耐地加入进来.而在这之前,所有的世博会几乎都是在欧洲、美洲和澳洲的城市举办的.当韩国和日本逐渐登上西方人主导的世界舞台后,迫不及待地接过了世博会的大旗.而在西方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的世博会,在亚洲的日本和韩国确实起到了向世界推销这两国的作用.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当日本和韩国成为唯一两个举办世博会的非西方国家的时候,也是这两个国家正式接受了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年代.
现在,轮到崛起的中国了?虽然我们没有高科技,文化显然也无法引导世界,生活方式就更不用说了,但中国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更有传说中的“中国模式”,以及“无与伦比”的制度优势,还有马克思加秦始皇再稍带上孔子的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对于西方国家,这也是上海世博会最大的卖点.当世界各国来到中国的上海,当上海的世博会把中国呈现给世界的时候,也是我们向世界输出中国价值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最后,问题就归结到一点:我们有自己的价值观吗?如果有,是什么呢?是否得到民众认同?是否拿得出手?
杨恒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