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石穿,是什么原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15:56:30

水滴石穿,是什么原理?
水滴石穿,是什么原理?

水滴石穿,是什么原理?
物理加化学反应!
水滴石穿”出自宋朝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一书,说的是,一个守库的人,偷了一枚钱,县官拷打他,他不服:一枚小钱有什么了不起.县官挥笔写下判词:“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从这个成语的出处和用法可以看出,人们以为水滴石穿是一个机械的过程.水从高处落下的力量,对石头不断地造成侵蚀,日积月累,就把石头给滴穿了.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
其实水滴石穿,有几种情况.如果水滴落在非石灰岩的岩石上,这种理解是对的,但如果水滴到了石灰岩上,这种理解就不全面了.
我们知道石灰岩在地表上分布很广,在我国,裸露石灰岩的分布面积占地表的四分之一(卢耀如主编《中国岩溶》),因此水滴到石灰岩上应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这时“水滴石穿”就不仅仅是物理的机械过程,而是发生了化学变化.水吸收和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了碳酸水,碳酸水与石灰岩即碳酸钙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水滴不断地滴下来,也就不断地溶蚀石灰岩,并把溶蚀的物质冲走.这个过程就是喀斯特作用.这个过程持续不断,石头就被“磨”穿了.因此水滴石穿,在很多情况下是一个化学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的过程.化学反应的速度比机械的磨蚀,要快多了.河流切割山脉,除了机械的物理的冲刷、磨蚀、揭刮等作用外,也有许多情况是发生了喀斯特的化学反应,即碳酸水溶解石灰岩.长江三峡就是一个石灰岩地区,长江切出一个三峡来,仅靠水流的机械冲刷和磨蚀作用,恐怕四川盆地现在还是个泽国.一定是发生了喀斯特作用,才把三峡切穿了,让四川盆地的众多水系有了一个出口,夺路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