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理论阐释歌剧白毛女的审美风格或艺术特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4:35:43

用艺术理论阐释歌剧白毛女的审美风格或艺术特色
用艺术理论阐释歌剧白毛女的审美风格或艺术特色

用艺术理论阐释歌剧白毛女的审美风格或艺术特色
审美意识不是天生就具备的,它是在一定对象的作用下发生的,我们每经历一次审美的体验,就能获得一次审美意识的重建及审美经验的积累.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其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而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完成由实用向审美的过渡.
(二)歌剧《白毛女》艺术家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
艺术美作为对现实的反映形态,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和典型,能够更加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要.歌剧《白毛女》由延安鲁艺工作者创作:诗人邵子南写出一稿,后由贺敬之重写,丁毅写最后一幕的最后一场.马可,张鲁,瞿维,李焕之,向偶,陈紫,刘炽等进行音乐创作.自1944年冬至1945年4月,经过三个月的努力,于1945年4月首演.之后,其剧本和音乐又经过多次修改.
(三)歌剧《白毛女》欣赏者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
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欣赏的过程,也就是作品对象引发产生审美主体的过程,这也决定了作品审美主体的活动应以作品为对象,在此基础上调动自己的情感和思维以及文化修养和审美经验的积累,主动地进行新的审美形象再创造.欣赏者在欣赏时以音响为对象,在自己欣赏经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中的艺术形象进行主观感受,产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在歌剧《白毛女》的音乐片段《太阳出来了》(见谱例①)中,欣赏者的身体就会随着旋律的起伏产生律动,形成了一种“内模仿”行为,这种意识的“内模仿”行为并不只是生理上的副作用,它还积极地参与审美意识活动,创造了审美意识,使审美意识既存在于大脑中,也存在于人体的律动中,构成一种审美的实践意识.这首合唱汲取了关中地区劳动号子和陕北唢呐曲牌的音调据陕北唢呐曲《大摆队》(谱例②)及《吆号子》(谱例③)改编,结构严谨,气魄宏大.先由领唱者唱出宽阔庄严的主题,合唱随即加以响应.领唱的主题移高四度,音域扩展至小字二组的g,声音响亮饱满,把红日东升光芒万丈的壮丽情景和人民翻身的欢欣场面渲染得十分充分.后转为齐唱,唱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深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