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欲望的看法?佛教是禁欲主义吗?欲望是本能的反应,这有什么不对吗?很想知道佛教对于欲望的看法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11:02:57

佛教对欲望的看法?佛教是禁欲主义吗?欲望是本能的反应,这有什么不对吗?很想知道佛教对于欲望的看法啊.
佛教对欲望的看法?
佛教是禁欲主义吗?欲望是本能的反应,这有什么不对吗?很想知道佛教对于欲望的看法啊.

佛教对欲望的看法?佛教是禁欲主义吗?欲望是本能的反应,这有什么不对吗?很想知道佛教对于欲望的看法啊.
佛教对欲望所持的看法是什么呢?佛教认为欲望有三性之分,也就是说,欲望包括了善、恶、无记三种.
我们发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种利己利人的欲望是善法欲.虽然发愿是理性的,由意志构成,但也需要欲望的推动.有了明确的愿望后,我们的行为就有了针对性,我们要离苦得乐,要了脱生死,要成佛作菩萨去度化有情,这些欲望就是菩提心,就是成佛的资粮!
第三思潮的代表人物马斯洛提出了“自我实现”学说,所谓自我实现,就是欲望的最高实现.当人基本的生存欲望满足后,应当有更崇高的精神追求,进而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类,这也是属于善的欲望.
也有的人为了满足一己私利不择手段,无视他人乃至社会的利益,这样的欲望就属于恶的范畴.战争就是由欲望的极端扩张而引起,为了侵占更多的土地,为了侵占更多的资源,国与国之间战火不熄,使得生灵涂炭,人民流离失所.
所谓无记,是指非善非恶的欲望,如渴了想喝水,困了想睡觉,包括在家信徒正当的家庭生活,都属于无记之列.
由此可见,欲望并非都是坏事,也无须视如洪水猛兽,关键是如何通过正常的渠道,合理的方法去实现自己的欲望.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佛陀在《善生经》中,就为在家众开示了赚钱及合理支配财富的方法,鼓励在家众通过正当谋生技能去获取财富.
佛教对欲望的态度
佛教对欲望所持的态度是什么呢?同样是遵循中道法门.
佛陀不主张偏离中道的禁欲.他通过六年苦行,体会到一味禁欲对修道并无意义.盲目的自苦,既没有理论根据,也没有实际作用,就好比砂中榨油,不会有任何结果.
但佛陀也反对放纵欲望生活.他在经典中时时提醒我们要“少欲知足”,要我们奉行简朴的生活原则.因为欲望是烦恼的根源,而烦恼能遮蔽我们的佛性和智慧.唯有降低了物欲的需求,才能精勤于道业的修持.
1、少欲知足是幸福人生的保障
欲望是无限的,而现实却难以满足人类的所有欲望.面对有限的资源,竞争、对抗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每个人都自私自利,为了获得多于其他人的利益而互相攻击,就会使世界危机四伏.如果能够将我们的欲望有所收敛,那么,因欲望而导致的冲突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实,人类维生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并不多,如果生活得简朴些,就可以有更多的闲暇享受人生,而不必为欲望的满足操劳一生.属于生活必需之外的奢侈品,固然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和享乐,但若是耗费一生光阴为其服务,反而成了一种奴役.两千年前,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曾面对繁华的集市发出惊叹:“这市场有多少我不需要的东西呵!”
而今天,随着人类欲望的不断升级,整个社会都陷入了物欲横流的泥淖中.生产力的发展,不但没有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轻松,相反,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繁忙的工作几乎使人类的承受能力达到极限,甚至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想一想:究竟为什么如此奔忙?我们所付出的努力,也许仅仅换来了一些本可以不需要的东西.
所幸的是,已经有更多的人意识到盲目追求欲望所带来的弊病.在西方社会,人们也已开始摒弃豪华的生活方式,简朴正逐渐成为最新的时尚潮流.因为简朴的生活无需太多的时间和劳动就可以获得,从而使人们从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解放出来,呼吸到更自由的空气,体味到更从容的人生.
2、少欲知足是保护环境的手段
少欲知足还具有保护自然的意义.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向自然盲目地索取,大量森林和耕地遭到破坏,使得水土流失,天灾人祸频频发生.所以,当今的有识之士都在为环保而积极呼吁,因为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就我们最基本的衣食住行而言,过高的物质要求,也在不知不觉中破坏着地球环境.
其中,人类的饮食方式所造成的污染就是不容忽视的.据有关资料统计,在美国,每生产一磅肉类,需要使用二千五百加仑的水,相当于一个家庭一个月的用水量;而肉食者所需的生活用水,达素食者的十二倍之多.由饲养家禽而产生的排泄物及废水,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更是后患无穷.
而我们对服装的需求,也不再是单纯地为了御寒.裘皮时装的流行,直接威胁到各种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存,使大量动物因为美丽的皮毛而遭到残酷捕杀,严重影响了自然界的和谐和生态的平衡.
我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更在日益提高,即使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房产的开发也同样毫无节制.尤其是近年,不仅城市在向农村扩张,就是在乡村,住宅也在日复一日地侵占着可怜的耕地面积.
而交通工具的普及,使汽车逐渐成为人们代步的首选.汽车在为我们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也成了城市空气污染的罪魁,并由此带来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
破坏环境和掠夺资源是向未来的透支,所以,少欲知足的生活对环保具有重要的意义.
3、少欲知足是修行解脱的途径
对于解脱道的修行来说,少欲知足更是必须遵循的生活准则.
欲望被无明滋养着,无休止地追逐着新的境界,使我们的心被它左右而不得自在.欲望越多,由此而来的烦恼也就越多.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克服贪欲,它就会成为我们修行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因为欲望会烧毁我们的理智,烧毁我们的道德,使人生失去正确的方向.
“戒为无上菩提本”,而戒律所规定的,正是俭朴的生活原则.如果欲望减少,我们的执着就会相应减少.正是由于执着,使我们的内心失去了独立,迷失在对外境的攀援中,关心的都是生命以外的东西.只有认识到欲望带来的过患,才不会有追名逐利带来的烦恼,内心才能趋于纯净和安祥.也只有这样,众生原有的佛性、智慧光明才能得以显现,所谓心净则国土净.

佛教分大乘和小乘不同的派别对欲望的禁止是不同的

不叫禁欲,叫克制自己的欲望,佛教实际上并不禁止你有欲望,而是在有了之后能够了解他,认识他,并且克制不正当的欲望。如果佛教是禁欲的,那么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因为求成佛不是求成木头

为大者不可取
其余适而可止

佛说欲望是痛苦的根源.
要放下执着,没有欲望才不会痛苦.
其实想不痛苦就是最大的欲望. 人生在世有快乐,有痛苦才有意义.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累世之中所构成的习气,有碍于修行

你说的没错,佛教就是禁欲的。但欲望是人的本能,这更对。这两者都客观存在,没什么不对啊?
佛教只不过是一些被欲望伤透了心的人自创的门派,没什么神秘的,真正看破红尘看薄名利的人是不存在的。我亲眼看到过普陀山(佛教圣地)的和尚在打座时使用大哥大(我看到时还是没有手机的年代,你说和尚多有钱?呵呵),我也亲眼看到过一群和尚把一个小储蓄所的门都挤破了,为的就是能取两个钱存两个钱。
所以,佛教,...

全部展开

你说的没错,佛教就是禁欲的。但欲望是人的本能,这更对。这两者都客观存在,没什么不对啊?
佛教只不过是一些被欲望伤透了心的人自创的门派,没什么神秘的,真正看破红尘看薄名利的人是不存在的。我亲眼看到过普陀山(佛教圣地)的和尚在打座时使用大哥大(我看到时还是没有手机的年代,你说和尚多有钱?呵呵),我也亲眼看到过一群和尚把一个小储蓄所的门都挤破了,为的就是能取两个钱存两个钱。
所以,佛教,欲望,都是鬼扯淡。活着就行了,别想那么多。

收起

知道什么是“无我”吗?查查这个就知道你的问题了。

大善!阿弥陀佛。以前和尚都穿着前后都露出来的鞋子,取意斩六根:贪,痴,嫉,懒,慢,欲。

得明白佛教是个什么东西,它只是通往“成道”达到最智慧之人的一种途径,让人不必遭受轮回之苦,其实说简单点就是考虑明白生死的宇宙奥秘,达到佛教所追求的正果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只是佛教的方法就是禁欲,因为当年佛主认为这样更适合当下世人,佛主的量苦用心啊,其实可以有别的方法,不用禁欲的方法,也有很多不通过禁欲成道的高人...

全部展开

得明白佛教是个什么东西,它只是通往“成道”达到最智慧之人的一种途径,让人不必遭受轮回之苦,其实说简单点就是考虑明白生死的宇宙奥秘,达到佛教所追求的正果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只是佛教的方法就是禁欲,因为当年佛主认为这样更适合当下世人,佛主的量苦用心啊,其实可以有别的方法,不用禁欲的方法,也有很多不通过禁欲成道的高人

收起

欲,无所不在。佛也有自己的欲。欲念是六根中最难斩断的却首先要斩断的。无欲所以无求。斩欲念喂之难也!佛并非要你禁欲,而是忘欲。禁,仅为不能做,但是可以想。而忘,则是忘却一切生老病死懒馋贪占变,比禁要高一层。

佛教认为无欲无求方可成佛,我也认同你的观点但佛教走的就是那路子!~~~

佛教追求"四大皆空",所以是"禁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