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年间我想问问万历昏庸到什么情况,张居正的改革政策又是什么,有什么内容,还有明朝党派的简介和之间的关系(我只知道东林党)它们各自主张什么.很急啊.为了学习嘛.各位老师回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4:08:42

明朝万历年间我想问问万历昏庸到什么情况,张居正的改革政策又是什么,有什么内容,还有明朝党派的简介和之间的关系(我只知道东林党)它们各自主张什么.很急啊.为了学习嘛.各位老师回
明朝万历年间
我想问问万历昏庸到什么情况,张居正的改革政策又是什么,有什么内容,还有明朝党派的简介和之间的关系(我只知道东林党)它们各自主张什么.很急啊.为了学习嘛.各位老师回答一下

明朝万历年间我想问问万历昏庸到什么情况,张居正的改革政策又是什么,有什么内容,还有明朝党派的简介和之间的关系(我只知道东林党)它们各自主张什么.很急啊.为了学习嘛.各位老师回
1581年,为了增加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明朝大学士张居正下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因为实施这一改革的前提是清查土地,所以一条鞭法实行不久因遭大地主的阻挠而停止了.然而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了下来.
【一条鞭法】,顾名思义就是简化了赋、役征收手续.一是把田赋和繁杂的徭役、杂税合并统一征收;二是把徭役部分地摊入田亩,既根据人丁又依照田亩征收;三是田赋、徭役和杂税合为一条后,一律征银.田赋,除政府必须的米麦仍然交实物外,其余以白银折纳;徭役,一律实行银差.这就肯定了货币在赋税征收中的主导地位.
【一条鞭法】,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雍正帝的“摊丁入亩”,是封建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其作用:(1)简化了赋税征收手续,客观上起到了均平赋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作用.它不但限制官吏巧立名目,加征赋役,而且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其生产积极性.(2)它实行赋役折银征收的办法,适应和促进了明朝中期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交纳银两,农民、手工业者必然把大量产品投入市场,促进商业繁荣.徭役折银,农民可自由离开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为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创造条件.(3)它推动了中国封建赋役制度的进步,使两税法以来由人头税向土地税转化进程前进了一大步,为清初“摊丁入亩”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回齐党】是亓诗教所创
亓诗教,字可言,号静初,晚号龙峡散人.1557年(明嘉靖三十六年)出生于莱芜李条庄.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考中进士,初任荆州、淮安二府推官,专管刑狱,因能公平执法,无冤案和积压案件,于万历三十五年受朝廷勅命褒奖.后升礼科给事中.万历四十年,他和同事赵兴帮两次弹劾礼部侍郎翁正春考场徇私,翁正春转官以待归养.由于其在礼科给事中任上能忠于职守,积极纳谏,秉笔直言,稽查违误,受到勅命褒奖,然后转为吏科给事中.万历四十三年山东大旱,一岁皆空,千里如扫,饥民流离失所,盗者蜂起.万历四十四年,亓诗教奉差归里,见此惨状,上《饥民疏》,论述饥荒为盗发的根源,要求朝廷发放国库银十万两,并从上交税银中留十万两,再免去山东六郡包税二万三千两,约计二十三万两,得到朝廷批准,救活灾民无数,平息了荒乱.后升为翰林院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万历末年,亓诗教与知县胡士奇共同编纂《莱芜县志》.
亓诗教为官期间陷入明末党争之中.公元1614年(万历四十一年),方从哲入阁为相,依附者众多.亓诗教为方从哲门生,齐党首领,自然春风得意,一直持续到万历四十七年.其间齐、楚、浙三党权倾朝野,炙手可热.万历四十八年,给事中惠世扬、程诠相继弹劾方从哲,方从哲被迫辞官后,齐楚浙三党之魁失去靠山,相继引去,作为齐党之首的亓诗教于天启元年三月乞归故里.熹宗继位后,东林党得到重用,齐楚浙三党的一些重要成员不断受到东林党的弹劾追论.其间宦官魏忠贤取得司礼太监的重要职位,他内结王体乾、李承贞,外结亓诗教推举的方从哲的老乡,权势日盛,把持朝政.天启四年,方从哲的老乡冯佺在魏忠贤亲信鲁生的极力推荐下登上相位.天启五年九月,亓诗教被冯佺召回京城,升为督察院右佥都御史,随后巡抚河南等处地方,并提督军务,兼理河道,一直外放.天启六年仲夏,亓诗教自开封抱病而归.思宗继位后,清洗阉党,亓诗教被列入逆案,赎徒为民.他回乡后隐居城南苍龙峡,著有《饥民疏》《清闲词》《胡公去恩碑》《石痴居士传》《石痴诗集序》等文留世,约在崇祯末年去世,葬在苍龙峡西侧.
万历四十五年,明廷为其父亓隐山在城南夹谷山(今笔架山)前立“天恩重赐坊”,在莱城西厢为其立“都宪坊”.
【齐楚浙党】
明末官僚机构中因地缘关系结成的政治派系,浙党、齐党、楚党的合称.明中叶以后,严重的政治统治危机和财政危机,加深了社会矛盾,同时也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激烈.万历三十三年(1605)被罢官的吏部郎中顾宪成回到家乡无锡后,与高攀龙等讲学於东林书院(见书院),讽议时政,要求改良政治,以缓和统治危机,得到在野及部分在朝士大夫的呼应,形成了一种颇有影响的政治势力,被代表大地主集团的反对派称为东林党.在顾宪成罢官同年,浙江宁波人沈一贯入阁成为大学士,几年后任首辅,他纠集在京的浙江籍官僚,结成东林党的反对派,被称作“浙党”.此外,朝中官僚组成的东林党的反对派还有“齐党”(以开诗教籍贯山东而得名),“楚党”(以官应震、吴亮嗣籍贯湖广而得名).以及“宣党”、“昆党”等,也都是以地缘关系结成的党派.浙党势力最大,齐党、楚党皆依附於它,联合攻击东林党,以排除异己为能事,故合称“齐楚浙党”.东林党与他们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党争始於争国本,既而争“挺击”、“红丸”、“移宫”三案,绵延数十年.对立双方还都利用每六年一次的京察(见考察)作为排挤打击对方的手段,使明末考核京官的制度成为党争的工具.万历三十三年东林党人、都御史温纯和吏部侍郎杨时乔主持京察,贬谪浙党官员钱梦皋、锺兆斗等,沈一贯从中阻挠.三十九年北京京察驱逐齐楚浙党官员,而南京京察主持在齐楚浙党人手中,又大肆贬谪东林党人.四十五年浙党主京察,也大肆斥逐东林党人.浙党当政时期腐败无能,直接导致了萨尔浒之战的失败.天启三年(1623)东林党人主京察,又尽逐齐楚浙党.宦官魏忠贤得势后,齐楚浙党大多投靠其门下,形成阉党,怂恿魏忠贤残酷镇压东林党人,编造黑名单《点将录》、《天鉴录》、《同志录》等,兴起党狱,企图将东林党人一网打尽.崇祯即位后,虽除掉魏忠贤,但阉党势力仍存於朝中,继续排斥东林党人,直至明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