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两代的政治差异怎样影响到朱熹和王阳明的理学结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7:00:42

宋明两代的政治差异怎样影响到朱熹和王阳明的理学结构
宋明两代的政治差异怎样影响到朱熹和王阳明的理学结构

宋明两代的政治差异怎样影响到朱熹和王阳明的理学结构
一、朱熹的教育思想:(他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朱熹――南宋时期著名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曾师从北宋理学家程颐、程颢的再传弟子罗从彦.朱熹天资聪颖,自幼接受儒学教育与理学启蒙,奠定了学术和思想基础.朱熹一生热衷于教育事业他的理学思想直接继承了二程(特别是程颐)的学术思想.他是客观唯心主义者.
  (一)“理”与“气”
  A、“理”:即规律,精神.
  B、“气”:即物质,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材料,理是不能脱离气而存在的.
  C、从根本上说,“理”是第一性的;“气”是第二性的.“理”是纯美的,所以说他是唯心主义.
  朱熹认为万物的最初本源首先是理(道德、真理、道理、规律),道德规范是在人类社会之前就已经出现了.理是生存万物的依据,也是一个生存的法则.
  (二)“性即理”
  朱熹认为,理表现在人身上称为性,性与理是一个东西,即“性即理”.可见他是以性为善的.他认为“一理”就是“万理”.
  (三)“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天地之性”是纯善的.“气质之性”是有善有恶的,恶的表现都是气的关系.他认为生物的本性上来讲,它是纯善的.理论上说人性应该是纯善的,但是具体的有肉之躯的人是有善有恶的.
  (四)“存天理,去人欲”
  “存天理,去人欲”即“变化气质”之情.他强调“先天性”,“必要性”,他认为要想超过禽兽必须进行道德教育,强调道德教育的自律.目前,道德教育只是宣传,他认变道德教育应先是他律,然后再是自律.
  (五)“读书穷理”
  “读书穷理”即只重视知,不重视行.
  朱熹认为读儒家经书,不必联系实际,不必联系思想,学习具体任务,通过自我反思就行了.他认为小学学事主要是:洒扫(劳动),应对进退之节.大学穷理.
  二、王守仁的教育思想:(他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王守仁--明代中期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一位理学家,其理学思想继承了南宋理学家陆九渊的“心学”主张,并加以发展,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说,这种学说也成为他的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他是主观唯心主义者.
  王守仁认为知理存在于人的心中,朱熹则认为存在于万物之中.他认为“格物穷理”――即通过事物的研究来弄清理,他认为,天下本无物可格,一切的知和理均在心中,他继承发展了陆九渊的思想,被称为“陆王学”.
  (一)“心即理”――他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权威,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他并不认为万事之中存在理,他认为“心外无事,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王守仁不谈性,只谈理;不像朱熹谈理与性.
  (二)“致良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是一直存在的,只不过像上了一层灰尘.致良知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这个算是很正确的.
  (三)“知行合一”的思想――他认为知的过程就是行的过程,知行不能脱节,知行是一个过程,他认为行的开始就是知.这与朱熹是恰恰相反的.
  (四)他提出的道德修养方法--王守仁强调顿悟,他做的是减法,良知本来就存在.(1、内省:淡化了读书的作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造成了理论上的空疏.2、事上磨练.即在行动中学习.他认为一切学习都是在行动中进行的.)
网上的资料,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