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谜案——建文帝朱允蚊的去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00:35:54

明朝第一谜案——建文帝朱允蚊的去向?
明朝第一谜案——建文帝朱允蚊的去向?

明朝第一谜案——建文帝朱允蚊的去向?
《成祖本纪》说:“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  《太宗实录》云:(在燕兵攻陷京师后,建文帝)“遂阖宫自已焚燃.上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呆耶!”   朱棣登位后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上亦曰:“不期建文为权奸逼胁,阖宫自己焚燃”(《明实录·太宗实录》.  《补本》记载:“棣遣中使出后尸于火,诡云帝尸,越八日壬申,用学士王景言,备礼葬之.”   《明史·建文皇帝本纪》:“上入宫,忽火发,皇后马氏暴崩,程济奉上变僧服遁去.燕王遂入宫……因指烬中后骨以为上!”.  《明史·恭闵帝》叙述更相当混乱,称:“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或云帝由地道出亡…自后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时往来迹.”   由此,建文帝的下落,成为中国历史之谜,时隔600多年,至今仍未完全破解.

很大一部分人说建文帝乘船逃到海外,正好合了郑和几次下西洋的真实意图,宣扬国威,震慑邦国,查找建文帝的说法。

詹碧云(建文帝)隐踪三清山重建三清宫秘因初揭
据玉山民间传说,建文帝朱允炆逃亡云游四方时,曾多次到过玉山,并在群力乡“三学寺”留下了“冰骨凌霜月、清心扫艳云”的对联。根据建文帝擅诗文,喜寻佛、道名山避祸的情况,建文帝极有可能在逃亡或途经玉山期间先后多次上过三清山,从而萌发了晚年终隐三清山的具体操作。据史料,三清山到宋末时已“因世乱,观废址毁”;元代,“有老僧结屋其上作三清观。”明朝时,据...

全部展开

詹碧云(建文帝)隐踪三清山重建三清宫秘因初揭
据玉山民间传说,建文帝朱允炆逃亡云游四方时,曾多次到过玉山,并在群力乡“三学寺”留下了“冰骨凌霜月、清心扫艳云”的对联。根据建文帝擅诗文,喜寻佛、道名山避祸的情况,建文帝极有可能在逃亡或途经玉山期间先后多次上过三清山,从而萌发了晚年终隐三清山的具体操作。据史料,三清山到宋末时已“因世乱,观废址毁”;元代,“有老僧结屋其上作三清观。”明朝时,据《王氏宗谱》:“延溪费隐王公传”(卷二传十)记载:“景泰丙子秋旱蝗为灾。公率里民祷于少华山神,不逾时沛然雨降,蝗尽灭,公感神佑,爰捐已资鸠工庀(pi)材,兴造三清宫阙寥阳宝殿”。也就是说在明代时,王佑重建三清宫,是为了“感神佑”而萌发出来的想法,这是可以写于谱传的表面原因。当然不能排除其它更为隐密的重要原因,这就是“寥阳宝殿”之说和镌刻在三清宫牌坊之上的“大明景泰七年龙集丙子九月吉日”石刻。“大明景泰七年”即公元1456年,农历纪年为丙子年。王佑为什么偏偏选在丙子年重建三清宫?而三清宫怎么会又是“寥阳宝殿”?经多年考研,发现就是在这个丝毫不引人注目的“丙子”里,竟然龙集隐藏着建文帝祖孙上下四代的重要信息:
1、建文帝祖父--太祖皇帝朱元璋:1356年攻克集庆在南京称吴国公,到1456丙子年重建三清宫时,正好是朱元璋称王100周年的纪念;
2、建文帝父亲--孝康皇帝朱标病逝于1392年四月丙子日,也就是说,“丙子”恰恰又是建文帝父亲朱标死亡的忌日;
3、建文帝长子--太子储君朱文奎诞辰于1396丙子年,到1456丙子年三清宫重建时正好是六十周年,也就是说,“丙子”恰巧还又是建文帝大儿子太子朱文奎的本命年;
4、建文帝本人,1456丙子年在三清山任三清宫住持道士时正好是80岁大寿。“九月吉日”,有回顾自己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九月十三日吉日,被太祖皇帝朱元璋册封为皇太孙,始有合法承继大统的大喜机运。
如此众多的奇妙信息都悄然巧合“龙集”于“丙子”之上,而且这些信息又都全能与建文帝挂上钩,联系上,这似乎在暗示我们,不能排除的一个重要秘密原因就是:明代三清宫大规模的重建与纪念建文帝祖父朱元璋称王、父亲朱标忌日和皇太子朱文奎生年及建文帝自己的寿辰是有必然联系而被刻意谋划安排的。
而此时建文帝经几十年流亡生活,到1456年到三清山时,已79岁垂垂老矣,可能他早就想找一处像三清山这样世外桃源式的隐地来安排他的百年后事。以他的天赋和才智以及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他完全有能力策划一个他晚年想要得到的归宿之地。于是在有意无意间,按照《王氏宗谱》的说法,他与王佑十几岁的长子王璁(cong)就在凤阳滁州碰上了。请看,《王氏宗谱》“延溪王璁公传”(卷二传十九)是这么说的:(王璁)“寻贾江浙滁州时有碧云詹师者,常来公贾之所,见公之为人洒落,襟期便把谈,不忍去,盘桓数日,公遂得詹师之生平,归具告于父。父曰:少华鼎新,余正虑住持无人,汝其于予请。公承命谒师,匕欣然同来”。如果剥开《王氏宗谱》对建三清宫真实意图的有意遮掩之词,剔除对自己家族的褒扬谥美之说,刻意埋下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意表露,从而证明是詹碧云(建文帝)精心设计,自己要到三清山来归宿,而对外假托由王佑聘请来帮助重建三清宫,实际上却是暗中建陵的可能,以避免天机泄露。或者干脆就是詹碧云和王佑父子为掩人耳目,共同对外假托说词。因为《王氏宗谱》中记载的“兴造三清宫阙寥阳宝殿”重复之说似乎别有隐意和特指。
一是三清山只造了一座三清宫而并未造寥阳宝殿,此说明显不符合事实;
二是若说三清宫就是寥阳殿,那就存有蹊跷和隐情了。
据资料记载:寥阳殿是明蜀献王朱椿的香火殿,建于明永乐末年,本意是光大明朝。据《明史·诸王列传》记述,朱椿是朱元璋的第十一个儿子,文韬武略,孝友慈祥,长相俊儒,举手投足间有一种大家风范,深得朱元璋的宠爱,太祖尝呼为“蜀秀才”。 1378年正月初一日受封蜀王。1385年命驻凤阳。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就藩成都,聘方孝孺为老师,卒于1423年(永乐二十一年)。十分巧合的是,方孝孺偏偏又是建文帝的老师。
如此看来,把三清宫和寥阳殿合为一体之说,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暗指三清宫就是建文帝的香火殿了。这就是为什么三清宫大殿内有象征“一统大明祝皇祚于百世千世万世”的石刻楹联。
总之,詹碧云确实是来到了三清山,担任了三清宫住持道士,除了王氏宗谱有记载证明外,在三清山飞仙台上还有“固本山住持道士”的石刻为证。在王佑的对外掩护和帮助下,詹碧云以住持道士的合法身份,在三清山实实在在开始了实施三清宫等道教八卦迷宫建设及他本人七星覆斗陵墓的规划建筑工程。据《延溪王璁公传》记载:“夫詹师者,飘飘然有仙家风,不与世伍者也”,“詹师抵山,与永祦公(注:即王佑,字永祦)规画,更欲有光大之意”。“更欲有光大之意”,充分说明了詹碧云在三清山道教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三清宫、龙虎殿、纠察府、演教殿等一系列道教建筑的相继建成,确实比原来的基础上有更加的发扬光大。而藏竹之所,净衣、清华、涵星三大水池,三殿坊、阶下囚龙、蛇踞螭首等其他建筑的穿插其间,尤其是藏竹之所陵墓的大规模建设实施,事实说明詹碧云实际上是三清山明代三清宫、藏竹之所建设的大当家和主宰者,一切建设完全是按照詹碧云的规划和意图在行事,所以最终能顺利实施并完美完成了他道陵结合的既公开而又隐秘的宏大工程。
(特别提示:建文帝生于1377年,詹碧云到三清山建三清宫、藏竹之所陵墓时是景泰七年,即1456年,如詹碧云是建文帝他当时是79岁,这个年龄建文帝是有可能存活在世的。电视上说詹碧云到三清山已是120 岁并住持三清宫40年有误)

收起

没有明确记载,不过有一件事,可以得到一个推论
朱棣即位后,立即派遣胡濙去调查此事,十年间没有任何结果,十年后,突然回来报告。
当时的情况时朱棣在亲征蒙古的途中,胡濙从南方追到已经出塞外的大军中,历史记载当时已经天黑了,朱棣已经就寝,得到通报后,立即起身召见,屏退左右,历史记胡濙汇报了一夜
胡濙说的什么,现在已经不知道,不过可以推断,
如果建文帝死了,汇报不可能持续一...

全部展开

没有明确记载,不过有一件事,可以得到一个推论
朱棣即位后,立即派遣胡濙去调查此事,十年间没有任何结果,十年后,突然回来报告。
当时的情况时朱棣在亲征蒙古的途中,胡濙从南方追到已经出塞外的大军中,历史记载当时已经天黑了,朱棣已经就寝,得到通报后,立即起身召见,屏退左右,历史记胡濙汇报了一夜
胡濙说的什么,现在已经不知道,不过可以推断,
如果建文帝死了,汇报不可能持续一夜,一个时辰足够了,
如果是没找到,这个更不可能,千里迢迢追到大军中,深夜请皇帝起来召见,如果汇报说没找到,这个.............
所以,唯一的可能是,找到了,并且还活着,汇报建文帝当前的状态,调查结果,证据,证词,并请示如何处置,皇帝也仔细垂询,并给予了明确批示。

收起

不一定逃走了,可能当时就去世了

是个历史悬案,听说郑和下西洋也有找朱允炆的意思

出家了 隐居山林 朱棣当了帝

建文帝乘船逃到海外的说法最可信。

感觉他应该烧死了,朱允文虽然个性比较仁慈(朱棣造反后据说他下过不许杀朱棣的命令),但是好歹不会把自己的江山就这么交给朱棣。

隐居的可能性最大

靖难之役发生时,建文帝应该没有死在乱军之中。因为后来的郑和下西洋就跟寻找建文帝有关系。个人认为建文帝应该是隐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