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科尔逊莫雷实验,如果有以太光会偏,反射后会看不到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01:18:24

麦科尔逊莫雷实验,如果有以太光会偏,反射后会看不到啊
麦科尔逊莫雷实验,如果有以太光会偏,反射后会看不到啊

麦科尔逊莫雷实验,如果有以太光会偏,反射后会看不到啊
种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两垂直力一向上光速差值的实验.但结果证明光速在不同惯性系和不同力一向上都是相同的.由此确定了光速不变原理,促进了相对论的建立.
既然存在以太,则当地球穿过以太绕太阳公转时,在地球通过以太运动的方向测量的光速(当我们对光源运动时)应该大于在与运动垂直方向测量的光速(当我们不对光源运动时).
1887年,阿尔贝特·麦克尔逊(后来成为美国第一个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爱德华·莫雷在克里夫兰的卡思应用科学学校进行了非常仔细的实验.目的是测量地球在以太中的速度.
由于光在不同的方向相对地球的速度不同,
达到眼睛的光程差不同,产生干涉条纹.
从镜子M反射,光线1的传播方向在MA方向上,
光的绝对传播速度为c,地球相对以太的速度为υ,
光MM2的传播速率为
光线1完成来回路程的时间为:
光线2在到达M2和从M2返回的传播速度为不同的,
分别为C+υ和C-υ,完成往返路程所需时间为:
光线2和光线1到达眼睛的光程差为:
在实验中把干涉仪转动90°,光程差可以增加一倍.移动的条纹数为:
实验中用钠光源,λ=5.9×10-7m;
地球的轨道运动速率为:υ≈10-4C;干涉仪光臂长度为11m,
应该移动的条纹为:ΔN=2×11×(10-4)2/λ=0.4
干涉仪的灵敏度,可观察到的条纹数为0.01条.但实验结果是几乎没有条纹移动.
在1887年到1905年之间,人们曾经好几次企图去解释麦克尔逊——莫雷实验.最著名者为荷兰物理学家亨得利克·罗洛兹,他是依据相对于以太运动的物体的收缩和钟变慢的机制.然而,一位迄至当时还不知名的瑞士专利局的职员阿尔贝特·爱因斯坦,在1905年的一篇著名的论文中指出,只要人们愿意抛弃绝对时间的观念的话,整个以太的观念则是多余的.几个星期之后,一位法国最重要的数学家亨利·彭加勒也提出类似的观点.爱因斯坦的论证比彭加勒的论证更接近物理,因为后者将此考虑为数学问题.通常这个新理论是归功于爱因斯坦,但彭加勒的名字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自己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