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18:59:15

思品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哪些
思品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哪些

思品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哪些
太多了写不下,详见参考资料里面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每位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面临这样或那样的挑战,可能须要放弃我们先前熟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按照新课程的要求重新构建新的课堂教学形态.
第1节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教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古今中外,“方法”一词用得非常广泛,无论对它的解释增加多少新的内容,总离不开它最基本的含义,即指向一定目标的“途径”,“道路”,“工具、手段”和“操作、步骤”.研究教学方法,同样要抓住这些要义.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其最终结果是学生按照预定的目标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并发展他们的能力和创造素质.教学方法的本质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学习)和教师相应活动(教学)的逻辑程序以及心理方面,即由教与学的协调一致的效果来决定.20世纪80年代以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则将教学法分为三大类,每大类又分为几小类.第一大类为组织和进行学习认识的方法,下分为:(1)传递信息和听觉感知信息的方法;(2)直接传递知识信息和视觉感知信息的方法;(3)通过实际活动和触觉、动觉传递与感知信息的方法.第二大类为激发和形成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下分为:(1)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2)激发学习义务感和责任心的方法.第三大类为检查和自我检查学习认识活动效果的方法,下分为:(1)口头;(2)书面;(3)实验、实践.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学引不起学生兴趣或教学效果不佳,就是因为教师偏重于教,一些教师只知讲条条,让学生背条条,教学方法呆板、陈旧.全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曾在全国十省市搞了一个较大面积的理想、动机与兴趣的调查,中学生把政治课作为自己最感兴趣学科的只占1.67% ,再深入调查他们为什么喜欢政治课,回答却是共同的:“老师教得好!”所以,在思想品德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必须抛弃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要真正重视学生的学,教的得法是为了学的有效.下面介绍国家级、省级实验区所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从总体上来说是一种归纳教学法,与我们经常采用的举例说明相比较,虽然都涉及了引用实例,但两者毕竟存在着显著区别.很多老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是一种直接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材料,经过人工处理过的例子,而不是真正的案例,案例却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情况的记录.案例教学是一种稳定的或定型化的教学方法,具有特定的操作程序和要领,而举例一般是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的辅助形式,不具备一系列详尽或定型化的操作程序.
(一)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境,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其具体表现为:
1.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充分体验角色,成为案例活动的主体,真正实现案例情境的“再现”,并设身处地地思考,学会运用理论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较好地激发自己创新思维,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案例教学的重点在于讨论和相互交流,所以,学生要想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或有好的表现,就必须加强自己的语言能力,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并力争在讨论中说服对方.
3.缩短理论和实际的距离.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在已经经过实践的事件中充当角色,进行“实践”操演,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从而缩短理论和实际间的距离.
4.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既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包含着问题.它采取以学生为主进行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弄清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学生能深刻理解课文知识.而且案例来源于活生生的现实,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内容生动有趣,没有那么多抽象的、复杂的概念、理论.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容易产生学习兴趣,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的类型
案例教学离不开案例.我们似乎可以说,一个优秀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而一个优秀的案例总是以一定的形式来体现的.教学案例的类型大致有:
1.依据案例的情境不同,可以将案例划分为语言情境案例和实际情境案例.语言情境案例是教师用语言呈现已发生过的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分析的案例.实际情境案例是教师借助或设计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体验情境,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2.依据案例的性质不同,可以将案例划分为描述性案例和分析性案例.描述性案例一般是将事物整体或部分面貌,或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像讲故事一样原原本本、具体生动地描述出来,给学生以亲临其境之感.分析性案例除具有描述性案例的特点外,还包含着可分析讨论的问题.
3.依据案例的内容不同,可以将案例划分为专题性案例和综合性案例.专题性案例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而编写的案例,供学生分析、理解某一问题时使用.这类案例的内容单一,主题鲜明.综合性案例是对事物的整体或全局及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描述,供学生思考分析,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
根据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的不同,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
1.案例讲授法.教师运用案例,通过讲解来说明课程内容,使案例与课程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这种方法又可具体分为以讲案例为主来说明理论知识,或者以讲授基本理论为主,引用案例进行论证.
2.案例讨论法.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方法.
3.案例模拟法.它是事先编好案例的“脚本”,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现案例情境,如小品、模拟法庭等,给学生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对模拟的案例进行评析.
4.案例练习法.在课上、课后和单元练习及考试时,引入典型案例,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和检测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案例教学法的操作过程
【案例24】一位老师在上“肯定生命,尊重生命”这一课时,有这么一个教学片断:
既然每个人对国家、社会、他人都有价值,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呢?让我们来读一读下面的两个真实的故事.(媒体展示)
桑兰的故事
桑兰,一个美丽的女孩,一个前程似锦的女孩,然而,一场意外却改变了她的命运.那是1998年7月,桑兰在美国纽约参加第四届世界友好运动会期间,在训练时不幸造成严重的颈椎脊髓损坏,使胸部以下完全瘫痪.从跌倒的那一刻起,她便不再是体操冠军,不再有平静的生活,甚至很难再行走,可17岁的桑兰却坦然擦去父母、亲友的泪水,她说:“别难过,我会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动了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的左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吁吁,脸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 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 “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对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非凡,跟电视上的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大老板只有一只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不用说,你肯定知道了.他就是当年那个乞丐,他是来感谢我母亲的.
问题:
(1)母亲为什么不直接对那个乞丐给予施舍?
(2) “高贵”的本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母亲的施舍是“高贵”的施舍?
(3)母亲和桑兰分别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生命?(小组讨论)
在这两个案例中,教师是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从案例的类型来说,“桑兰的故事”和“高贵的施舍”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案例、分析性案例、专题性案例.从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来看,属于案例讨论法.那么,如何运用案例来进行教学呢?
1.精选案例
精选案例是顺利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而是用于揭示思想品德原理和规律,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案例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不但不能少,而且决定着实施效果的优劣好坏.所以,选用的案例必须典型、新颖、精致、简练、具体,富有时代感和贴近学生的生活,每个案例都要有其自身的应用价值、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案例1中的“桑兰的故事”和“高贵的施舍”两个案例选得比较恰当,突出了教学重点.
2.呈现案例
呈现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案例课堂教学的开始.而选择合理的呈现方式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呈现案例既可以在讲授知识之前,也可以放到讲授知识之后.既可以在讲授某一块知识时呈现,也可以在讲完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之后呈现.既可以先“案”后 “理”,或先“理”后“案”,或“案”、“理”同步,也可以“例—理—例”组合,或“例—例—理”组合.
不同案例的特点不同,呈现方式也应有所区别.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师(生)阅读、学案配合、图表展示、实景模拟、多媒体展示等多样化的方式出示案例,以最适合案例内容,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展示方法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案例1中的两个案例是采用多媒体展示,采用先 “案”后“理”的组合形式.
3.据“案”析“理”
这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积极思考,开展讨论.就分析讨论的方式而言,教师组织学生采用的形式有:(1)个人思考;(2)小组讨论;(3)分组讨论;(4)情境模拟.
在分析讨论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教师应做好有关讨论的组织、启发和引导工作,使得学生能围绕中心课题积极发言,并且要注意鼓励学生敢于触及敏感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在相互启迪中,寻求案例中的因果关系,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
4.点评总结
点评总结是指对学生讨论过程的评价和对案例本身的评价,以及对案例中蕴涵的道理的归纳总结.
对学生讨论过程的评价,应以正面激励为主.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同学应给予肯定,对有独到见解的同学应给予表扬,并指出他们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案例本身进行评价,使学生明确一个优秀案例的必备要素,以此来提高他们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案例中蕴涵的道理的归纳总结,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工夫,可以是对原理和规律的纲要性概括,可以是对学生推理结论中存在问题的矫正,也可以是对重点和难点内容的强调,还可以是对学生分析案例过程和方法的评价,但由于教师总结的时间较短,因此,每一节课的总结都应有所侧重,而非面面俱到.
总之,实施思想品德案例教学,不仅能使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趣味性,知识性和教育性,而且将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案例教学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已经引起了广大思想品德教师的重视和关注.
二、活动教学法
活动教学法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更是带有新质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它已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活动教学法已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活动教学法的概念和特征
活动教学法是以主体参与为内容,以主体互动为过程,以主体构建为结果,通过主体参与来完成教学,实现发展的教学方法.它的根本目的是试图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传授与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性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活动式教学法由六个基本要素构成,即活动的主体、活动的对象、活动的情境、活动的运作、活动的效果、活动的体验.它的主要特征为:
1.活动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为特征的方法论体系和教学类型.它通过创造出贴近学生生活世界的情境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做中学,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从而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
2.活动教学法以活动为基础构筑了一个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不仅成为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共享认识成果,共求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建立在民主氛围里,涵盖了课堂、课外的全方位、全时空的以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的现代教学过程.
(二)活动教学的类型
1.认知性活动.认知性活动是一种基本的思想品德教学活动.思想品德课有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它们的形成是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的基础,也是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但认知性活动不能等同于传授课,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它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为核心,以讨论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体验性活动.一个人道德知识无论如何丰富,若无切身的体验和情感的介入,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道德认知,也不可能产生道德行为.体验性活动就是强调活动的开展旨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以获得直接的认知感悟和情意锻炼.这类活动可以是:①课前演讲;②小品表演;③模拟法庭;④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参观、访问、调查等.
3.制作性活动.它是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与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有关的作品,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理解、掌握相关知识.这类制作活动可以是手抄报制作、课文插图制作、文献参考资料剪辑、多媒体课件制作等.
4.探究性活动.所谓探究性活动,就是将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社会热点转换为问题形式,创设真实情境,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分组讨论或同桌交流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活动中提高能力.
认知性活动、体验性活动、制作性活动和探究性活动教学从不同的侧面构成了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整体框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活动教学的策略
1.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
学生主体活动及主体发展是活动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活动促发展”正是活动教学精髓的一种高度概括,是活动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切入点.主体性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部分,主体性的发展需要通过主体的活动来实现.教师通过创设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努力促进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促使他们自觉参与、自我选择、自我组织、自我指导、独立思考、自我评价等一系列自我教育能力的生成,使他们真正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的人.
关注主体全面发展,要求活动教学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不是从教材出发,而是从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从解决融合了社会需要和学生兴趣的问题入手,切实把学生的发展需要作为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准则.
2.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
有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是活动教学价值能否实现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学生只有在师生交往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宽容,同时得到激励、鼓舞、指导、忠告和建议,才可能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的心态投入到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从而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人格的陶冶和自我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语言的使用必须符合规范,禁止使用一切有损于学生自尊和人格,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语言,提倡使用体现民主、平等、关怀、友爱的教学用语.此外,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适合于活动的必要的时空环境,把活动教学过程视为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差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学习任务,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3.以教学问题为载体
从活动教学的特点和要求看,活动是以问题为载体,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知识,使学生情意状态得到改组、重建与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创设与活动教学要求相适应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问和辩论,勇于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求.
4.以学生自主、开放和创造性的活动为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学习者,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看作一个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独立的人格尊严和巨大的生命潜能的生命体,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各种活动,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在丰富多样的自主活动中得到充分释放.活动教学从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结果等方面都要体现出自主、开放和创造的特征.
5.以评价的过程性和全面性为导向
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活动教学中,学生既是评价的客体,也是评价的主体.活动教学的评价应体现出过程性和全面性.所谓教学评价的过程性,即强调评价的主要着眼点应在学习过程而非结果上,也就是说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看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态度的变化.所谓全面性,即评价应从个体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着眼,而评价的标准是非统一的.评价多采用观察记录的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性质是动态的和形式性的.
【案例25】
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未来新规划”这一节课时,采用活动教学法,通过学生活动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我教育,将完善自我落实到行动上.
活动一:明确学习目标——设计理想形象,制定初中生活规划.
活动二:未来畅想曲——设计自己的理想形象.
教师提出设计的要求: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要求为自己设计一个理想形象,具体内容包括:十年后,我可能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有什么样的成绩、能力和品质.
学生动笔思考,为自己设计未来的理想形象.然后,班内交流,把自己的理想告诉别人,也让自己了解别人的理想.
活动三:大胆规划,严格求证——制定自己的初中生规划.
学生议一议,说一说,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形象,然后听故事.故事的选择,可以是伟人的故事,亦可以是学生熟悉的周围人的故事,甚至可以是教师、学生自己的故事.接着,让学生自己说说听后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规划未来的欲望.最后,学生制定规划,包括两部分,初中阶段的成长目标和具体的努力方向,并进行点评交流,修改补充,完善规划.
活动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制作誓言卡
让学生把初中阶段的成长目标和努力方向填到老师统一发下的卡片上,制作誓言卡.
这个案例抓住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认识和情感的发展产生强烈的积极影响.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听故事、制定规划、组内讨论、制作誓言卡等,体现了认知性活动、体验性活动和制作性活动,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活动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的基本形态和方法,它有着自己的适用范围.活动教学法并不排斥或否定教学的其他形态和方法,而是强调各种形态和方法的相互补充和有机结合,把它们统一于现实的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尊重学生的个性,精心设计与组织活动教学,认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的教学就会不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讨论教学法
讨论法,是指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围绕某一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对话、辩论等,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讨论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复习巩固旧知识;既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讨论课.
(一)课堂讨论的形式
课堂讨论,按人数的多少,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有时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1.小组讨论.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或让前后桌的4名同学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这种讨论规模小,发言充分,使同学能更多地参与讨论.
2.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或大组讨论,人数多,能集思广益;教师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直接了解学生情况;讨论也容易深入,师生间相互启发,教学相长.
课堂讨论,按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辩论式、演讲式、对话式、咨询式、设置情境式和调查研究式讨论.
1.辩论式讨论
对一些有争论,需要有一段时间酝酿,而且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可采用辩论式的讨论形式.例如,“初中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事先,可让同学作一些准备,按不同观点推选出善辩者4—6名,组成对立面的正反双方.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辅导或提供必要的资料.这种形式的讨论,由于双方都作了认真准备,对自己的观点考虑成熟,论点清楚,论据充分.又因辩论具有对抗赛的性质,刺激性较强,所以辩论过程中可使大家思想集中,课堂气氛既紧张又热烈.
2.演讲式讨论
它适合于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并激励他们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例如,学完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发现自己的潜能”这一节之后,开展“我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发掘自己的潜能”的短小演讲.但这种讨论形式对学生各方面要求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