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铁棒磨成针里的李白和诗仙李白是同一个人吗?我无意中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说铁棒磨成针典故里的李白最后没什么建树,也就是说,成不了什么诗人,更别说是诗仙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6:34:20

典故铁棒磨成针里的李白和诗仙李白是同一个人吗?我无意中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说铁棒磨成针典故里的李白最后没什么建树,也就是说,成不了什么诗人,更别说是诗仙了.
典故铁棒磨成针里的李白和诗仙李白是同一个人吗?我无意中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说铁棒磨成针典故里的李白最后没什么建树,也就是说,成不了什么诗人,更别说是诗仙了.

典故铁棒磨成针里的李白和诗仙李白是同一个人吗?我无意中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说铁棒磨成针典故里的李白最后没什么建树,也就是说,成不了什么诗人,更别说是诗仙了.
铁棒磨成针的典故并非发生在李白身上
  铁棒磨成针这个典故据说是李白一生的转折点,以我看未必尽然.下面就是我的分析.
  据宋.祝穆《方舆胜览》载:李白少时,读书很不认真,吊儿朗当,经常旷课迟到早退,老师以及家长都无可奈何.有一天李白一个人跑到河边洗澡,却看见一个老太婆坐在河边,好象在吃力地磨着什么东西,李白在一边看了许久,那老婆婆还在那里吃力地磨个不停,于是李白禁不住向前询问:老人家,你为什么要磨这根铁棒呢?老婆婆答道:要磨成针.李白听后受到极大感触,于是由此发奋读收,终于成为一代诗仙.
  我以为,如果某人或某事对某个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话,那么某人或某事的某种精神力量将会完全地左右着他的一生,即使不是完全左右,起码也会在他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时时体现出来,因为改变他一生的那种精神品质己经深深根植于他的性格中了.但是纵观李白的一生,我未见在他的行为和诗句中有符合于这个典故的精神导向的东西.现在让我们先简略地纵观一下李白的一生:
  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喜击剑任侠.二十五岁出蜀,漫游十余年,希冀通过交游干谒的途径,登上卿相的高位,以实现“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宏愿.唐天宝元年,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不到两年,便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他又开始了漫游生活.天宝三载,在洛阳遇杜甫.安史乱起,隐于庐山,后被李磷召为幕府,不意李磷造反兵败而死,李白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李白六十一岁时,李光弼东镇临淮,李白请缨,因病返回,次年,病殁于当涂,另一说是赏月落水而死.李白在被召进宫之后,有一次喝醉酒得罪了高力士,于是高力士便时常向杨贵妃进谗,说李白的坏话,不久,李白被贬离朝.其实说是被贬并非确切,因为实际上是李白自己觉得仕途险恶而且不能自由自在地每日饮酒吟诗作乐而向玄宗恳求回山隐居的,于是玄宗便将李白赐金放还.李白后来又不能看清李磷造反面目而加入到他的幕府中,差一点就掉了脑袋.
  李白本来性格豪迈,渴望建立功业,但是当他遇到阻力时即轻易放弃,全然没有“铁棒磨成针”的性格,由此我怀疑他从来没见过磨铁棒的老婆婆,更别说受到她的磨棒教育了.不仅李白没有耐心忍辱负重以登上卿相的高位以实现他“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宏愿,而且在他的无数诗作中还随时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悲观情绪,这更是离磨铁棒的精神大相径庭,毫不相干.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李白的一些诗句,看看离“铁棒精神”有多远.
  当李白得意之时他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中豪迈地高唱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遇到挫折后他又在《行路难》中感叹道:
  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以上青天.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之后李白就陷入了悲观的情绪之中,但是此时的他还对仕途抱着一丝幻想,他在《行路难》中吟道:
  .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随着时光的无情流逝,李白终于沉沦了,他己经认为自己的人生就只是这个样子了,应该及时行乐,享受当前.虽然说要及时行乐,但是仍然掩饰不住内心无穷无尽的 愁绪,于是他整日里借酒浇愁,吟诗泄忧,以下的诗句正是表现这样的思想感情的.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由以上诗句以及李白的人生历程中,我们真的很难看出李白有铁棒磨成针的紧韧不拨的战斗精神,我们见得更多的是李白愁绪满怀,悲观厌世,逃避现实,寄情山水,嗜酒无度,整日里酩酊大醉的醉鬼形象.我们从这样的李白身上,能看得出他有铁杵磨针的精神状态吗?而几乎所有的李白的传记和介绍文字中都说到他少年时曾遇到过磨杵老妇,并对其一生产生了转折性与决定性的影响,要不然我们就看不到今天的诗仙李白了,而且还将铁棒磨成针这个典故一代一代的谬传下来,而且我们也照样一代一代的毫无疑问地接受下去,并且从来未曾想过这件事是否适合发生在李白身上(我想这件事发生在高力士身上倒还有点象,高力士想,我就是要把所有的敢蔑视我的人和与我作对的人统统磨细磨死),这难道对于培养我们后代的独立思维,敢于置疑权威以及无所畏惧的探索进取精神是有益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