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格律诗中“孤平拗救”具体怎么理解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12:28:03

请问,格律诗中“孤平拗救”具体怎么理解呢?
请问,格律诗中“孤平拗救”具体怎么理解呢?

请问,格律诗中“孤平拗救”具体怎么理解呢?
所谓“孤平”,就是指在“仄平脚”的句子中,即五言的“平平仄仄平”、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考虑第一二字)的句型中,除了韵脚的那个平声字以外,不能只有一个平声.也就是说,五言的第一个字,七言的第三个字,必须用平声,不能用仄声.否则,就是“犯孤平”.孤平是律绝的大忌.古人有时宁可二四六不分明,也要避免犯孤平. 规定如此之严格,那是不是就不能越雷池半步呢?碰到实在无法回避的情况怎么办呢?——于是,我们可敬的聪明的前人又发明了一个“对策”,那就是“拗救”. “拗救”,是绝句、律诗写作中常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法.在词、曲的写作中也用“拗救”.“拗”和“救”其实是两个意思.拗,是指在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救,是指在该用平声的地方已经用了仄声,那么就要在本句或与之相对的句子中的相应的地方进行“补救”,即在本该用仄声的地方用一个平声字.这种变通以后形成的句子,叫做“拗句”.上述仄平脚的两个句型,通过“拗救”,就产生了相应的“变格”(即拗句) 孤平与拗救相辅相成,先有孤平,后有拗救. 孤平是近体诗格律的大忌,查阅相关资料,唐律师中是不存在孤平的,因为有了拗救这个武器. 原本照格律来写诗,是不会有什么不合律的现象的.但是人们用字的时候为了不损诗意,便会在应该用平的地方用仄.这样便产生了孤平. 律诗都是压平韵,因此最后一个字也即韵脚的平仄是固定不能改变的,是平就平,是仄就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七言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字必须用平声),第一字后者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仄声,另有一种补救办法,那就是拗救. 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如同李白的《静夜思》是古绝而不是近体诗.象唐诗中经常见到的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的形式就是一种拗句的样式.还有几种情况也是相当常见的,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救”,就是补偿、补救.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 本句自救: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 对句相救: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和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的严格性稍有不同. 诗人们在运用本句自救的同时,常常在出句用对句自救或半拗,这样既构成本句自救,又构成对句相救. 下面举例说明.李商隐的诗中有“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后句的“俱”字就是对前句孤平“无”字的补救,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后面的“自”字就是对前面“来”字的补救.这就是书上说的“孤平拗救”. 再如:韦应物的“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和王维的“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这几句都有三仄尾和三平尾,那么为何又能合格呢?是因为诗中的三平三仄相互补救了. 拗救方法如下: 1、当句自救: 格式 变格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平 2、对句互救,用对句第三字的平声来补救出句第四字(或三、四两字)的仄声. 格式 变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3、一字双救,既自救又互救.用对句第三字的平声既补救本句第一字的仄声同时补救出句第四字(或三、四两字)的仄声. 格式 变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第四字没用仄声,只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 二、避免“三平调”与三仄脚 入韵的句子最后三个字都平声,叫“三平调”.不入韵的句子最后三个字都仄声,叫“三仄脚”.这是格律诗之大忌,必须避免.避免的方法如下: 三平调:仄平平变格拗救平仄平. 三仄脚:平仄仄变格拗救仄平仄. 三、特殊的平仄格式: 平平平仄仄 变为 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变为 仄仄平平仄平仄. 四、粘对的规则 1、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联内的平仄要相对.出句仄起,对句平起.出句平起,对句仄起. 2、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相一致. 也就是说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3、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 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背诵平仄的歌诀(即格式).只要知道第一句的平仄,全篇的平仄都能背诵出来了,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长律的平仄.不管长律有多长,也不过是依照粘对的规则安排平仄罢了. 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