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道经怎么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6:40:59

老子德道经怎么样
老子德道经怎么样

老子德道经怎么样
修身“观水”识“慧”“智” 水,为自然五行之一,在“五常”德中主“智”,在人体五脏中主肾.以水喻智言志,在儒学传统中也是源远流长的.最早始于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智者不惑.”(《论语》).赞叹水之应变自然,生生不息,如人之智,追求无限.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苦短,而知无涯的无奈感慨.孟子说:“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是说君子之智性应当如水有源,持之以恒,长流不息.如果只是贪图一时虚名,则是可耻的.朱熹说:“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朱熹《四书集注》).“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言说学习感悟,层出不穷,智能不竭,在于“为学者日益”.(《老子·德道经》第十一章“无为”).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儒学三大代表人物纵贯历史将近两千年,历朝历代将他们尊奉为中国正统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是达到了追求并把握人世间观察研究万事万物的最高准则“道”的境界的精神楷模,高不可攀,深不可测.而他们的这个“正统”和“道”的核心内容,说穿了,只是对“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智”的追求和崇拜.在他们认为,君子有德,小人无德;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他有天赋之智,故能成就学问,知道礼制,管理国家,成为人上之人,孔子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理由就在这里,而且遗传至今,危害尤烈.最为可悲的是,人们对这些并没有清醒的认识,还继续在“唯智独尊”、唯智教育的迷途上乐不思归.值得我们为之深思的是,中国儒学唯智独尊的奇特文化现象并未超出老子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预料:“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老子·德道经》第一章“论德”).人类社会下滑到“礼治”时期时,发自内心的信德也就微乎其微,因此社会虚伪盛行,祸乱并生.再往下滑落,就到了“智治”社会,就是“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的时期.人们以头脑中的前识(即浅表意识)自见为智,并且以智代慧,以智驭慧,使中性之智日趋阴性,成为权谋狡诈的阴我之智,貌似聪明,实则自断慧根,自造业因,自掘坟墓,自作自受,愚蠢至极.同样是以水喻德.老子说:“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之也.”《老子·德道经》第四十三章 “水德”).“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潚.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踵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尢.”(《老子·德道经》第五十二章 “治水 ”).是让我们学习效法水的“柔弱”品格,因为“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老子·德道经》第四章“反复”).由效法水德而具备“上善”之德,然后才能进入“上善治水”的修身妙境.老子为人类指明了回归本真的金光大道!“慧”与“智”的差异,道学与儒学的差异,由观水而知.得“眇”,得“噭”,只在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