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STERDAM怎么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11:32:07

AMSTERDAM怎么样
AMSTERDAM怎么样

AMSTERDAM怎么样
长沙的气温达到了40度,中午冒着烫人的太阳取回了这本书,薄薄的一本,花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每次看到麦克尤恩的书的简介都给我一种推理小说的假象,直到下定决心订了一本.故事很吸引人,又不乏内心与景物的描写,整个小说的结构与布局很合理.尽管有许多的音乐的说明描写,但是又能在恰到好处的地方终止.有许多的内心活动的描摹,却又不失时机地插入读者想要了解的细节.丰俊功的翻译也很优美.作者用了一个在整个行文中最不占分量的地名作为整个小说的题目,其中蕴含深意.作为荷兰的首府,这个国家推行一切皆合理,最早的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国家之一,安乐死被允许.文章的结尾乔治说:荷兰和他们合理的法律.加莫尼回应:非常正确.当它变得合理的时候,他们也就走到了尽头.私心窃以为,这一篇小说与这么一个安乐死的暗示并无太大的关联,虽然在开头两位男性主人公相互承诺给对方以尊严的死亡在合适的时机,而最终也互相给予了对方死亡.但是这样的死亡的安排未免显得过于戏剧化.其实二者未必有致对方于死地的决心、勇气与必然条件.当然,小说并不是生活.又或者,小说并不是自己所经历的生活的写照,而是自己并未经历的生活的映射.所以作者也许只是为了增加情节的荒诞与黑色喜剧效果,因此最终赋予了自己所创造的人物最后的审判.小说中弗农认识到只是举报克莱夫并不会给他以毁灭性的打击,克莱夫则认为是弗农使自己的音乐创作遭受了灭顶的灾难,这样的强烈的憎恨与被背叛的感觉促使双方同时走向了最后一步.其实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我始终保持了对书中一个人物的强烈的好奇心,那就是莫莉.莱恩,而且觉得这本书被冠以莫莉莱恩这个名字大概才是最合适的.这一点达芙妮.杜穆里埃很坦率与直白,或许是同样作为女性的感情,因此她可以直接将自己的小说命名为Rebecca.而莫莉莱恩与丽贝卡同样,虽然自始至终是作为别人怀念的对象在他人的内心活动中出现的,且在小说的开头就已经去世,但是却又是统领全局的核心灵魂人物.没有这样的一个人,就没有后来的一切.在小说的结尾,克莱夫与弗农死在阿姆斯特丹,而负责护送二者灵柩回国的是加莫尼和乔治.书中这样写:乔治是以哈里戴夫妇老朋友的身份和弗农《大法官报》赞助者的身份前往的,朱利安是应林利信托的请求作为内阁里面推荐克莱夫的人的身份来护送灵柩的.朱利安的身份勉强可以理解,但是弗农自己就有妻子,为什么会是乔治前往护送灵柩呢?作者这样的安排怕其实只是想要书中两位与莫莉莱恩关系密切的人物碰面罢了.二者在书的终结貌似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的,在与另外两位的较量中似乎获胜了,但是他们的失败却又是那么明显,一位失去了竞争首相之位的机会,而且因为对莫莉的信任而导致自己隐私暴露于公众面前.一位自始至终就未曾得到过已逝妻子的爱情,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能够在妻子的纪念仪式上成为唯一的演说者,且不会再有妻子的情人们出现.两者的悲哀也是深重的.而书中的四位主人公又以莫莉为核心联接在一起.乔治与弗农都曾是莫莉的情人并且一直对她深深迷恋与怀念.以致在莫莉逝世之后,由于对其失去尊严的死亡的痛苦,而互相对对方许诺同意安乐死.乔治是莫莉的丈夫,虽然从未获得过妻子的爱情和尊重,甚至由于不认同他的品味而单独布置自己的房间,直到病重才同意离开自己的房间以方便得到照顾,但是即使这样,乔治仍然为自己是莫莉最后生命的掌控者而骄傲得意沾沾自喜,并且为了妻子的纪念仪式费尽心思不择手段.加莫尼与莫莉的关系很复杂,我认为他们并不是情人的关系,只可能是知己或者说互相认识到对方心灵深处秘密的人.加莫尼对莫莉的尊重使其能够由她为自己拍摄异装照.而由前面所述,又可知克莱夫是由加莫尼推荐给内阁的,弗农则在乔治赞助的《大法官报》以无能力的形象爬到主编之位,可见四人之间,或者说五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这里面的灵魂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莫莉莱恩.克莱夫与弗农最后死去之前,都有意识地见到了莫莉,并且似乎二者均是在对莫莉身边人的嫉妒中死去的,一个是发现莫莉与自己的作品的反对者在一起,一个是发现莫莉与自己的继任者在一起.整篇小说并未着太多笔墨在莫莉本身的细致描写上,但是她的形象却呼之欲出.虽然较《蝴蝶梦》中丽贝卡的形象尚有不足,却也可见作者受《蝴蝶梦》的影响.都是传奇女性,一个似乎邪恶,一个似乎善良,二者都同样的美丽迷人,即使死后,仍然掌控着世间人们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