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长武县的风俗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1:50:02

陕西长武县的风俗急.
陕西长武县的风俗
急.

陕西长武县的风俗急.
传统饮食
  民间吃食习惯以小麦、 玉米、高粱为主,搭配荞麦、糜、谷等杂粮. 家常便饭以蒸馍、米汤或面条为主. 农村习惯一日两餐, 忙时三餐, 晚饭俗称喝汤. 吃食味喜酸辣,做工精细, 以麦面为例有蒸、 擀、烙、 炸、 烤、 洗、压、 摊等,花样繁多,风格各异.长武人热情好客、筵席莱肴煎、炒、烩、炸, 关中和陇东风味兼有,色味都很讲究. 一般筵席为 "五魁"、 "八挎五"、 "重八"、 "重九"、"满十"等, 民间过事重体面、讲排场,节日饮食比较丰富, 过年吃面条、 肉菜、火锅, 端午吃粽子, 中秋吃月饼,重阳吃枣糕,腊八吃米粥.
  礼节交际
  长武人交际讲礼仪、重情谊.送往迎来、热情好客.亲朋好友或师长光临, 必设宴欢迎. 至亲厚友赴考、上任、远行, 必设宴欢送. 生意开张营业、造屋上梁、乔迁新居、拜师招徒、男婚女嫁、生日满月、老人庆寿、做棺材"交木",逢年过节或过事,都互相祝贺, 送礼馈赠,待客过事,必有"礼簿"用以备查而礼尚往来.
  民间历来以尊老爱幼为美德.逢年过节, 祭祀祖先,向长者叩首、行礼. 与平辈互相作揖问候.不论公共场合或日常生活,称呼亲切,长幼有序.走路、进门、说话、吃饭、乘车, 礼让老者.坐席时晚辈向长辈和客人敬酒劝菜.
  人们交往之间注重正当的送礼馈赠. 结婚为女方送"添箱", 有衣料、 床单、 被面、 花镜等; 为男方送贺礼, 有衣料、 床单、被面、 影集、花瓶和现金等;老人生日送寿联、寿幛等;婴儿满月赠送小娃帽、鞋、童服、玩具等;丧事送花圈、挽联、牌匾、 奠仪等; 亲友若逢灾遇难, 前往慰问或资助财物.其它节日按亲疏远近和经济量力酌情送礼,薄厚不等.
  长武人重视亲戚情谊, 交往频繁, 招待热情.凡登门稀客, 主人则热情款待, 至少一根烟、一杯酽茶.遇到饭时管待吃喝,谦虚礼让.筵席或一般便饭, 以盘子横木和房舍后墙位置为上,礼让客人.席间主人殷勤敬酒、劝莱, 招呼“吃好”.客人离去时,举家送至大门以外, 互相道谢话别.
  乡邻之间, 遇有急难, 互相帮助, 关心体贴之情成为传统风尚.农户修建住宅,农忙抢收抢种, 帮工还工,不计报酬.遇到天灾人祸, 一处有难,八方支援.
  节令习俗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俗称新年、新春、年节、过年.早餐,历来吃臊子汤长面.饭前, 自家晚辈向长辈跪拜磕头.饭后, 同族男子聚集, 走村串户给长者“拜年”. 见面后不论家庭院落、村头路旁,相遇亲友随地叩拜, 并互相祝愿道贺. 进屋后, 遇有已故未满三年的灵牌先拜, 再以辈份逐人叩拜. 长辈亦表谦让, 并置酒菜招待. 午餐七碟子八碗、火锅丰盛有余,饮烧黄二酒.
  年三十晚举家团圆, 欢声笑语,共度良宵.子夜零时,广播电台、 电视台报年钟声响过, 鞭炮齐鸣, 震耳欲聋. 清晨, 祭奠祖先,叩拜老人. 大人娃娃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从初一到初三, 早餐由吃长面增加饺子、馄钝. 午餐肥肉美酒, 更加丰盛.走亲访友, 络绎不绝,到处充满文明、祥和的热烈气氛.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 也叫 “灯节” . 闹元宵, 玩花灯. 民间有“小初一, 大十五” 之说,民间蒸花馍, 按照十二生肖属像捏制各类形象,祭神"看灯".新婚妻的娘家、未婚妻的婆家、婴儿的舅家都要提前送灯笼和花馍. 新媳妇回娘家"躲灯".还有青年媳妇为早生孩子而“偷”牛犊馍的习俗.入夜讲究吃凉粉, 亦有吃元宵的习惯.每年从正月十四到十六,每晚户户红灯高挂, 儿童挑灯戏耍.县城集镇举办元宵灯会,气球彩带腾空天际, 使人眼花缭乱. 入夜点灯屏、放烟火、猜灯谜、举办社火、戏剧会演. 至十六日,人们四处游玩,各行其乐谓之“游百病”, 希望祛病延年,老幼康乐.
  端午节
  五月初五端午节, 亦称端阳, 俗称 “端五”.祖辈相传, 民间甚为重视.黎明早起, 洒扫除尘.采集艾蒿, 悬插于门楣.孩子以露水润发, 头上系艾叶,胸前系香包,俗称“荷包”、耍货.用雄黄抹鼻、 耳孔, 意为避瘟、驱虫. 早餐吃夜晚做好的粽子、油糕、绿豆糕点和艾叶形状的花馍. 午餐吃炒菜、摆宴席, 喝雄黄药酒,民间亲邻以粽子、 艾叶馍互相馈赠, 婚者, 男方须向女方赠送礼品,名曰“追节”.妇女、孩子手足腕系五色线“花花绳”, 穿花鞋、花裹肚,男女老幼均配带形状新颖各异的荷包,兄弟姐妹和未婚对象互赠荷包, 以寄情谊.
  除夕
  腊月最后一天的夜晚称除夕. 当天,彻底清扫卫生,糊窗格,贴窗花,准备香烛、鞭炮, 贴对联(俗称对子)、门神(秦琼、敬德)和年画. 在院内贴 “春回大地” , 大门外贴 “出门见喜” , 炕壁贴“百病不生” , 室内贴“人寿年丰”、“五谷丰登”、“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等. 上午, 煮肉、炒菜、 压面, 忙于办好大年初一的吃食. 午后,家长带子孙上坟祭祖.凡亡故未满三年者都要请灵封牌位,供于堂屋.入夜, 门前挂红灯、煨火.全家老小喜气洋洋聚集"吃年饭".长辈给晚辈"压岁钱", 晚辈向老人磕头祝福.除夕的三十晚“坐夜”,全家团圆围座,有说有笑,兴致勃勃的收看春节联欢晚会.
  社会习俗
  嫁娶
  婚前男女经亲朋介绍提亲或自由恋爱,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双方都无意见,便可履行订婚手续.订婚时,男方请亲友, 设宴欢聚.女方及其亲属去男方家中收受男方馈赠衣物和彩礼, 称为“会亲”.订婚后,每逢端午、中秋、重阳及春节,男方亲属赴女方家中送礼,谓之“追节”.婚姻关系确立后, 男女双方经常往来,感情日深.结婚前男女双方经过婚姻登记,领取结婚证.由双方家长确定结婚日期,婚期前一日,女方娘家设宴待客. 结婚当天,男方家中贴对联、挂红布,喜气盈门,高搭棚席,杀猪宰羊,设宴广待宾客.新娘进门后,举行结婚仪式, 宣读结婚证书, 证婚人讲话,新郎新娘入洞房,新旧习俗夹杂.开宴时,新娘敬烟酒递糖果.并备礼谢媒,俗称谢“红爷”. 洞房花烛夜, 盛行道喜, 闹洞房俗称“耍房”.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 唱歌跳舞, 耍逗取闹.婚后三日,新婚夫妇带糕点糖果同赴女家, 拜见岳父岳母, 必受盛情款待, 当日返回称为“回门”.婚后7-12天,新妇回娘家住相等的天数,称“遨十”.回婆家、再去娘家各一月,称为“遨对月”.
  生育
  在女儿临产当月的初二、三,女方亲娘带大锅盔和婴儿裹肚来女儿家中,将大饼扣在锅盖上, 用拳击破,将裹肚从女儿住处窗口抛进去,再进屋把裹肚压在席底称为“打锅”, 以保生产顺利和母子平安.产后三天,娘家人带生面条去女儿家中探望,俗称“下奶”;产后10-20天,娘婆两家至亲好友探望产妇及婴儿,携带烙饼、鸡蛋、挂面、红塘和衣物, 祝愿大小平安. 孩子出生一月时,做“满 (弥)月”,满月之日,备置丰盛饭莱, 亲友登门祝贺,婴儿舅家人馈赠被单、童装、童车、衣帽. 一般亲友赠布料、童装、玩具等.午宴时,趁其不备给婴儿父母、祖父母脸上抹黑、 红颜色,追逐嬉戏, 皆大欢喜.
  丧葬
  人死后,家人一般先要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钩穴地, 随后“盛敛”,择日祭奠,参加祭奠者送献礼(馍)、花圈、 抬蜡、挽联、牌匾、孝帐等. 灵堂设置遗像,供各式献饭.孝子戴孝帽、 穿孝服、 缦白鞋. 亲友戴黑纱、 黑袖套、 白纸花. 招待以家庭情况而定. 早晨血条汤,中午开席肉食齐备,备烧黄二酒.次日清早送埋前, 汤菜齐上,谓之“风搅雪”.护送灵柩, 除八抬大轿以外, 又盛行拖拉机、汽车送葬,浩浩荡荡,哀声鼓乐, 情调凄凉.安葬后抱回灵牌在家供奉.长武民俗忌"死"字.凡死者年老称“殁”, 壮年称“亡”,少年称“殇”, 幼儿称“撂”.50以上为“老丧”,70岁以上为 “寿终正寝”, 葬礼都较隆重. 小口少亡或非正常死亡, 多随即掩埋. 未婚男女死亡不备棺材, 钉“四堵墙”或草席卷裹,墓穴不打黑堂, 衣不扣钮,俯卧掩埋,凡一户百日内死亡两人为重丧,灵柩不能出大门,一般破墙或从崖背吊出棺材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