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前兆真的灵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14:14:11

地震的前兆真的灵么
地震的前兆真的灵么

地震的前兆真的灵么
动物的前兆一般是不可信的,而地下水混浊等自然情况是比较可信的.

1.地震的宏观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简称宏观前兆。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的地声和地光等。 宏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一平武7.2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

全部展开

1.地震的宏观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简称宏观前兆。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的地声和地光等。 宏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一平武7.2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资料。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出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小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井水的变色变昧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外界刺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 —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作出马上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地震部门或政府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的真相。 2.地震的微观前兆 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微观前兆,简称微观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地震活动异常。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形变异常。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测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球物理变化。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地下流体的变化。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层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和贮存一些其它气体,这些都是地下流体。用仪器测地下流体的化学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3.地震观测台网 要捕捉地震的微观前兆,就必须建立覆盖面积地区的地震观测台网,进行长时间的精密观测。 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专门从事地震观测的台站叫地震台或测器台。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地震仪——“候风地动仪”。现代的地震仪已经采用了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甚至还有专门的海底地震仪和深井(钻孔)地震仪。相当一部分地震台站现在已经不需配备专人进行观测,就能自动记录地震信号,通过电缆或无线电波将信号自动传送到接收中心,再由计算机进行自动处理这叫做遥测地震台网,、包括四川省在内,我国许多地区都已建立了现代化的遥测地震台网。此外,还有地电、地磁、重力、地形变、地下流体等地震前兆观测台站。 解放前,旧中国只有一个地震台、三个地震工作人员,地震事业极为落后。解放后,新中国的地震事业有了艽蟮姆⒄埂?957年.四川省第一个地震台——成都地震台,在成都西郊建立。1966年邢台地震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我国的地震事业加快发展步伐,1971年成立了国家地震局(现中国地震局)经过近三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地震观测台网已具规模,目前,我国已建立了I000多个现代化的地震台(含地方地震台),地震观测技术广泛应用了电子、无线电传输和数字化等高新技术。

收起

不一定灵验的,因为地震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地震有前兆吗? 1970年1月5日凌晨01时00分,我国云南通海发生 7.8级大地震。震情迅速报告给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当即指示地震部门:"要密切注视,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 的,可以预防的,要解决这个问题……" 在周总理指示的鼓舞下,地震科技工作者经过长期艰苦 的探累,积累了大量的地震前兆观测资料和一系列震例经验,并通过对孕震过程中地震前兆的监测和分析研究,较好 地预报了1975年海城7.3...

全部展开

地震有前兆吗? 1970年1月5日凌晨01时00分,我国云南通海发生 7.8级大地震。震情迅速报告给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当即指示地震部门:"要密切注视,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 的,可以预防的,要解决这个问题……" 在周总理指示的鼓舞下,地震科技工作者经过长期艰苦 的探累,积累了大量的地震前兆观测资料和一系列震例经验,并通过对孕震过程中地震前兆的监测和分析研究,较好 地预报了1975年海城7.3级和1976年松潘7.2级等大地 震,这是世界地震科学研究中所取得的最重大的进展。 80年代以来,通过对地震前兆的系统清理和对地震前 兆及其预报方法的实用化研究,进一步探索了各种前兆用以 预报地震的判据、指标和方法以及预报工作的程序,使人们 对地震前兆的监测研究和机理认识又提高了一步。 那未,为什么地震会有前兆呢? 这因为地震是地壳运动中岩石应力应变不断积累、增加,当其超过岩体破裂强度时所发生的岩体突然破裂。所以,地震的发生总有一个应力应变长时期积累的过程,当这 个过程中应力强度增长到接近岩石破裂强度时,岩石中将出现小的破裂,且其数量和长度随应力的增长而增大,并因此而导致岩石体积的膨胀,于是在地表就能观测到地壳形变。 微小破裂的发展一方面使岩石的物理性质如岩石密度、弹性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还将使地壳中包含的水、气、汽、 油等各种流体开通其活动和流通的渠道,随着孕震区岩石应力应变增长,介质物理性质变化和地下流体活动的增强,可 以观测到地震活动性、地壳形变、地下水、地下气体、地球 电场、磁场、重力场等各种观测量的变化。在临近地震发生 前还可以观测到地下水位、水质等的突变、地声、地光、电 。磁波干扰、动物习性异常等一系列宏观异常变化。我们把这 些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异常现象称之为地震前 兆。因此地震是有前兆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