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学和经学的差别和相同例如,孔子、荀子、孟子他们的思想和董仲舒的差别,还有相同的地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00:19:20

先秦儒学和经学的差别和相同例如,孔子、荀子、孟子他们的思想和董仲舒的差别,还有相同的地方.
先秦儒学和经学的差别和相同
例如,孔子、荀子、孟子他们的思想和董仲舒的差别,还有相同的地方.

先秦儒学和经学的差别和相同例如,孔子、荀子、孟子他们的思想和董仲舒的差别,还有相同的地方.
照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这四个是书,就象你前面说的是先秦儒学,而五经的《诗经》《周易》《尚书》《左传》《礼记》这五个就是经典,所以经学一开始可以理解为经典,到后来的董仲舒等以后学经就是成了对四书五经等经典的解释,成了一种大文豪必做的事了,就像朱熹,苏轼等都有做过这样的工作.
两个的区别也就是原创和解释,个人觉得没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也就是当时也把这样的经学看成是著书立说.

这麽复杂的!

先秦的儒家也往往被称之为原始儒家,发端于孔子,其代表人物还有颜子、曾子、子思、孟子、荀子等,从原始儒家的的经典《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孟子》、《荀子》、《礼记》等可以把握原始儒家的思想。儒家的开山鼻祖是孔子,孔子儒学思想产生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其时,“天下无道”(《论语.季氏》),周礼已崩溃。为了恢复周礼,实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一整套...

全部展开

先秦的儒家也往往被称之为原始儒家,发端于孔子,其代表人物还有颜子、曾子、子思、孟子、荀子等,从原始儒家的的经典《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孟子》、《荀子》、《礼记》等可以把握原始儒家的思想。儒家的开山鼻祖是孔子,孔子儒学思想产生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其时,“天下无道”(《论语.季氏》),周礼已崩溃。为了恢复周礼,实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一整套学说。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很多,最基本的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仁的具体含义是“爱人”,即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凡是人都有仁性,天生的恻隐心,能对别人的痛苦与欢乐产生共鸣;仁是一种宽容忠恕的精神,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仁还是一种效、忠的品质,能做到在家庭、家族内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社会生活中“忠君爱国”。“仁”在这里实际上是人的完美的品质修养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孔子企图用温柔敦厚的君子人格,来规范人们的修养,进而调节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而“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视听都合乎“礼”的要求,这样就达到“仁”了。这就涉及到“仁”与“礼”的关系。如果说“仁”是人的完美的品质修养和高尚的精神境界,那么礼”就是制度、规范。“仁”是内在的自觉性,“礼”就属于外在的强制力。通过外在“礼”的强制作用,可以促使人的内在品质修养和精神境界达到“仁”的高度,而内在的品质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又会促使人们自觉按照“礼”的要求行事。两者相互作用,可以造就出完美的人格现象。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不仅为“仁”找到了人性的根据,即人天生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的萌芽,经过一番“修身”、“养性”的培养,就可以发展成为仁义礼智“四德”,而且他进一步以这种人性论为基础,提出了“仁政”学说。“诸侯之三宝:土地、人民、政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离娄上》),这些“重民”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子对儒家学说的另一重大发展,是建构了一个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以及与之相应的尽心、知性、知天的认识路线,“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尽心上》)。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