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计划具体内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0:45:05

十一五计划具体内容
十一五计划具体内容

十一五计划具体内容
“十一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为2006~2010年.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06年3月14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
  基本介绍
  “十一五”规划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中长期规划.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务必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内需主导型发展战略,更加突出地强调产业技术进步战略、制度创新战略和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充分有效发挥我国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编辑本段
  面临矛盾
  社会环境
  经过“十五”规划头四年的努力奋斗,我国经济增长已经稳定地进入新一轮上升期,预计“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速将超过“九五”时期8.3%的水平,2005年人均GDP可能达到1400美元.新的物质基础已经奠定.经济结构变动空前活跃,发展空间急剧扩大.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新的体制条件逐步完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新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新的发展理念正在树立,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科学指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有了良好开端.未来5-15年,我们面临的挑战仍然相当严峻,能否妥善应对,将决定国内发展的基本走势.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
  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经济总量显著扩大,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这些都带来发展空间扩大的新机遇,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强度.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本质上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技术含量低和经济效率差的问题.我国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两张皮”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技术水平低制约着经济效率的提高和增长潜力的发挥.
  经济体制
  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性根源日益凸显.
  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投资体制改革滞后,既不利于通过市场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又不利于政府弥补市场缺陷造成的社会代价.二是财政税收体制不规范,不利于消除政府过多干预经济的内在动因.三是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参数失真,不利于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四是环境和资源的使用成本过低,难以形成相应的替代、节约资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容易导致不计成本、忽视效益的低水平扩张.五是土地资源配置缺乏规范、长效的管理制度,引发盲目投资和新的社会矛盾.六是政治领域的改革滞后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导致增长速度攀比和数量扩张冲动.
  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尖锐.
  中国社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剧烈变革时期,势必产生新的社会摩擦和震荡,而我国社会领域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领域.突出反映在:一是公共卫生和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公平.二是现有公共财政和社会协调机制不适应社会流动性增强、社会分层加快的新挑战.三是人口发展态势仍然严峻,对社会转型期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压力.四是城乡贫困群体有所扩大,贫困问题有所反弹.在社会剧烈变革时期,如果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得不到合理调整,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非政府组织不发达,社会舆情沟通渠道不畅通,社会领域各种常规性的协调机制不健全,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势必干扰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
  区域发展极大不平衡是我们必须长期面对的基本国情.在这样一种基本国情下继续发展市场经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程度会不断提高,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继续扩大将势所难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要害并不在于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而在于有没有整合效果较好的区域政策,能不能为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提供充分的、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目前中央财政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还不够,区域政策在消弭市场缺陷方面的效果尚不理想,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自我发展能力和全民福利水平都亟待改善和提高.
  外部环境
  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
  主要有:一是国际区域合作加强与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并存的格局将继续发展,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高发期将持续相当长时间.二是我国对国际市场和资源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未来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受到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三是入世过渡期结束后,我国经济将面临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和更多的“新贸易壁垒”(例如绿色标准、技术标准、劳工标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等).四是参与全球化将给我国带来一系列新的经济风险,而我国符合开放型经济要求的宏观调节手段和风险防范机制还不健全.五是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对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干扰加大,台海局势动荡和朝核问题等区域不稳定因素正在凸现,对我们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构成严峻挑战.
  编辑本段
  规划纲要
  纲要简介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06年3月14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
  纲要篇幅
  纲要全文约55000字,共分为14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体制改革;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编辑本段
  取得成就
  会议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将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将讨论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2011年至2015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定下基调. 2010年是中国“十一五”发展规划收官之年,“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落实情况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
  提出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官方数据显示,中国2006-2009年GDP增速分别为11.6%,13%,9.6%,9.1%.2010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11.1%.
  资源利用效率
  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官方数据显示,“十一五”前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5.6%.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09%.
  居民可支配收入
  2006-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11759元,13786元,15781元,17175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3587元,4140元,4761,5153元.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