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大行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15:08:20

有几大行星
有几大行星

有几大行星
有几大行星
-----------目前,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宇宙中的不计其数!

9个 金木水火土和天王,海王。冥王已归为白矮星。

我们知道现在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便是迄今为止,不少科学家都对第九大行星—冥王星抱怀疑态度。冥王星真的名副其实吗?这还要从科学家发现天王星说起。
科学家发现天王星的时候,觉得它与计算的数据有冲突,觉得在这颗星的周围,应该还有别的星,别的星对天王星加以吸引,从而使天王星偏离了它原来的轨道。于是,科学家们又重新计算,发现应该有一个行星存在。后来,据此发现了海王星。海王星的运动也没有规律,这样,...

全部展开

我们知道现在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便是迄今为止,不少科学家都对第九大行星—冥王星抱怀疑态度。冥王星真的名副其实吗?这还要从科学家发现天王星说起。
科学家发现天王星的时候,觉得它与计算的数据有冲突,觉得在这颗星的周围,应该还有别的星,别的星对天王星加以吸引,从而使天王星偏离了它原来的轨道。于是,科学家们又重新计算,发现应该有一个行星存在。后来,据此发现了海王星。海王星的运动也没有规律,这样,观念与理论不相符。于是,人们又推论还有第九大行星的存在。
1929年,人们发现了冥王星。1930年,这个成果公布。科学家发现的第九大行星比预期的小得多。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寻找第十大行星。
1951年,柯伊伯曾提出一种理论假说。他认为在海王星的轨道外存在一条带,在这个带上,密密麻麻分布着4万个固态的小行星。受大行星的影响,它们飞进我们地球附近。这被认为可能是很多短周期彗星的来源。冥王星也可能只是柯伊伯带中的物体。1992年,天文学家利用足够大的望远镜,观察到海王星附近有小天体,不计其数,直径大约在200公里到 400公里。轨道非常接近冥王星。柯伊伯的假说变成了现实。于是,这个宽带就被人们称之为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是海王星之外的一个带状区域,里面有大量主要由冰组成的天体,据认为其数量可能超过7万个,自1992年QB1被发现以来的9年间,已经发现400多个。其中已经发现的最大天体是直径2200公里的冥王星,其次是直径1200公里的冥卫一。天文学家还确认柯伊伯带中新发现的另一个天体“伐楼拿”的直径为900公里。这使它成为迄今在柯伊伯带中发现的除冥王星和冥卫一之外的最大天体。这些较大天体的发现,使冥王星作为太阳系大行星的地位进一步动摇。科学家推测,在柯伊伯带里可能还有尺寸与冥王星相当甚至更大的天体有待发现。
1930年冥王星被发现后,太阳系就有了九大行星,其边界达到59亿公里,19.5个天文单位。冥王星的发现,还给人类带来了新的谜团。由于冥王星的直径和质量在戏剧性地缩小,它根本不可能直接对直径和质量均比它大得多的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轨道发生影响。因此,有科学家预言:另外还有一颗质量是地球质量3~4倍的较大行星通过海王星的卫星系。冥王星就是在这个时候受到海王星系的排斥,变成了太阳系的一颗新行星。
由于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未能消除天王星的理论计算位置同实际观测结果之间的误差;另一方面,天王星、海王星对冥王星运动轨道干扰的说法也解释不了冥王星运动的误差,从而上述关于第十颗行星的预言就被一些科学家所认同,并吸引着他们去探索。
不少科学家长期寻找着第十颗大行星。科学家认为,现在的九大行星轨道之间是找不到第十大行星的,只有在水星轨道以内,或者到冥王星轨道以外才能找到。前者称为“水内行星”,后者称为“冥外行星”。
科学家从上个世纪就努力寻找水内行星。虽然有的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但经不少科学家的检验,仍没有找到。1976年美国专门发射了一艘宇宙飞船在那里整整寻找了一年,也没有找到可以证明存在水内行星的痕迹。由此看来,存在水内行星的可能性十分渺茫,甚至可以完全排除了。
科学家寻找冥外行星也做了许多工作。天文学家根据观测资料计算,认为冥外行星如果存在,可能在离太阳105亿公里以外的地方,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5-10倍。现在,科学家已用了超大型望远镜对准这颗未知行星可能出现的地方,拍摄了数以万计的照片,正希望从这些照片中沙里淘金似地找到它。此外,美国发射的“先驱者”十号和十一号宇宙探测器,在太阳系边缘附近做了大量观测,企图找到冥外行星。
1987年7月9日,美国“先驱者号”宇宙探测器的主要研究人员称,太阳系可能存在第十颗大行星,但它的轨道很不寻常,几乎与其他行星的轨道成直角倾斜,行星的质量比地球大4倍,公转周期至少需要700年。
太阳系究竟有没有第十颗大行星?至今说法不一,仍然是一个没有肯定答案的谜,期待今后的长期观测来回答。

收起

原来是九个 现在是八个 冥王星被剔除了

太阳系有水 金 地 火 木 土 天王星 海王星八大行星
2005年世界天文学大会投票开除了冥王星的太阳系籍 因为它的轨道 周期与众不同

8
肯定对!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颗岩石型类地行星;木星,土星两颗气态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两颗远地行星;冥王星被更名为了矮行星,从九大行星中被去除了.

目前有8颗大行星、3颗矮行星,这个数还会增加的

你说太阳系,当然是8大,至于宇宙谁又能说清楚呢

9或者8
虽然冥王星被某个学术组织开除出行星队伍了,但也有很多人并不买账,认为那个学术组织是由白痴组成的,开除决议无效。

6大行星

从远到近 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新,海王星,冥王星。

如何定义行星这一概念在天文学上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006年8月24日通过了“行星”的新定义,这一定义包括以下三点:
1、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
2、质量必须足够大,它自身的吸引力必须和自转速度平衡使其呈圆球状;
3、公转轨道范围内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体。
一般来说,行星的直径必须在800公里以上,质量必须在50亿亿吨以上。...

全部展开

如何定义行星这一概念在天文学上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006年8月24日通过了“行星”的新定义,这一定义包括以下三点:
1、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
2、质量必须足够大,它自身的吸引力必须和自转速度平衡使其呈圆球状;
3、公转轨道范围内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体。
一般来说,行星的直径必须在800公里以上,质量必须在50亿亿吨以上。
按照这一定义,目前太阳系内有8颗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原先被认为是冥王星卫星的“卡戎”和一颗暂时编号“2003UB313”(齐娜)的天体。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下属的行星定义委员会称,不排除将来太阳系中会有更多符合标准的天体被列为行星。目前在天文学家的观测名单上有可能符合行星定义的太阳系内天体就有10颗以上。
在新的行星标准之下,行星定义委员会还确定了一个新的次级定义——“类冥王星”。这是指轨道在海王星之外、围绕太阳运转周期在200年以上的行星。在符合新定义的12颗太阳系行星中,冥王星、“卡戎”和“2003UB313”都属于“类冥王星”。
天文学家认为,“类冥王星”的轨道通常不是规则的圆形,而是偏心率较大的椭圆形。这类行星的来源,很可能与太阳系内其他行星不同。随着观测手段的进步,天文学家还有可能在太阳系边缘发现更多大天体。未来太阳系的行星名单如果继续扩大,新增的也将是“类冥王星”。
行星是自身不发光的,环绕着恒星的天体。一般来说行星需要具有一定的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以至于它的形状大约是圆球状,质量不够的被成为小行星。行星的名字来自于它们的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们在行走一般。
太阳系内的肉眼可见的5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人类经过千百年的探索,到16世纪哥白尼建立日心说后才普遍认识到:地球是绕太阳公转的行星之一,而包括地球在内的八大行星则构成了一个围绕太阳旋转的行星系—— 太阳系的主要成员。行星本身一般不发光,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在主要由恒星组成的天空背景上,行星有明显的相对移动。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以下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从行星起源于不同形态的物质出发,可以把九大行星分为三类:类地行星(包括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及远日行星(天王、海王)。行星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公转,行星公转的轨道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点。所谓共面性,是指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同向性,是指它们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而近圆性是指它们的轨道和圆相当接近。
在一些行星的周围,存在围绕行星运转的物质环,由大量小块物体(如岩石,冰块等)构成,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称为行星环。20世纪70年代之前,人们一直以为唯独土星有光环,以后相继发现天王星和木星也有光环,这为研究太阳系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月亮就是地球的卫星。卫星反射太阳光,但除了月球以外,其它卫星的反射光都非常微弱。卫星在大小和质量方面相差悬殊,它们的运动特性也很不一致。太阳系中,除了水星和金星以外,其它的行星各自都有数目不等的卫星。
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分布着数十万颗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行星,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这个区域称之为小行星带。此外,太阳系中还有数量众多的彗星,至于飘浮在行星际空间的流星体就更是无法计数了。
尽管太阳系内天体品种很多,但它们都无法和太阳相比。太阳是太阳系光和能量的源泉。也是太阳系中最庞大的天体,其半径差不多是地球半径的109倍,或者说是地月距离的1.8倍。太阳的质量比地球大33万倍,占到太阳系总质量的99.8%,是整个太阳系的质量中心,它以自己强大的引力将太阳系里的所有天体牢牢控制在其周围,使它们不离不散,井然有序地绕自己旋转。同时,太阳又作为一颗普通的恒星,带领它的成员,万古不息地绕银河系的中心运动。
(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顾名思义,类地行星的许多特性与地球相接近,它们离太阳相对较近,质量和半径都较小,平均密度则较大。类地行星的表面都有一层硅酸盐类岩石组成的坚硬壳层,有着类似地球和月球的各种地貌特征。对于没有大气的星球(如水星), 其外貌类似于月球,密布着环形山和沟纹;而对于像有浓密大气的金星,则其表面地形更像地球。
星早在史前就已经被人类发现了。后来人类了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颗行星。
(2)带光环的巨行星和遥远的远日行星
木星和土星是行星世界的巨人,称为巨行星。它们拥有浓密的大气层,在大气之下却并没有坚实的表面,而是一片沸腾着的氢组成的"汪洋大海"。所以它们实质上是液态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这三颗遥远的行星称为远日行星,是在望远镜发明以后才被发现的。它们拥有主要由分子氢组成的大气,通常有一层非常厚的甲烷冰、氨冰之类的冰物质覆盖在其表面上,再以下就是坚硬的岩核。
[编辑本段]行星的产生

过去说法是:在太阳系形成初期,99%以上的物质向中心聚合成为太阳,周围还有部分散在的物质碎片围绕着太阳旋转,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碰撞和引力作用,散在的碎片逐渐聚合成了九大行星,但那时的地球只是一团混沌的物质,又经过了几十万年,物质逐渐冷却凝固,形成了地球的初步形态,再经过几十万年,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由地球内部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体喷出后被保存在地球周围,形成了大气层,并由氢气和氧气化合成了水,再然后经过太阳的能量辐射,地球本身的电场、磁场作用和适宜的生存环境,由水中产生了有机物,也就是一切生命的祖先……
现在最新的研究认为:行星是从黑洞中产生的.
并为此找到了确凿的证据:银河系中央的小型黑洞能够超速“喷射”行星。在此之前,科学家认为只有特大质量黑洞才能以超速喷射行星。
研究人员称,实际上小型黑洞要比特大质量黑洞喷射更多数量的行星。1988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物理学者杰克---希尔斯预言,银河系中央的特大质量黑洞能破坏双子行星平衡,束缚一颗行星,并以超高速将另一颗行星喷射出银河系。自2004年以来,天文学家共发现9颗被特大质量黑洞高速排斥的行星,他们推测这种特大质量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360万倍。然而,美国哈佛--史密森天文物理中心赖安---奥利里和阿维---利奥伯从事的研究表明,银河系中央许多小型黑洞喷射出大量行星。
这些小型黑洞的质量大约只有太阳的10倍,一些研究认为银河系中央至少有25000个小型黑洞围绕在特大质量黑洞附近。当某些小型黑洞将行星喷射出银河系时,它们会进一步地靠近特大质量黑洞。利奥伯说,“小型黑洞比特大质量黑洞排斥喷射行星的速度更快!研究被喷射行星的轨迹和速度将有助于天文学家测定多少黑洞会喷射行星以及它们是如何排斥喷射行星的。”同时,他们也承认开展此项研究是很不容易的,现有的太空望远镜无法观测到银河系中央特大质量黑洞区域,该区域浓缩存在着许多小型黑洞。
研究人员推测,被特大质量喷射的行星速度达到709公里/秒,它们在银河系引力束缚下速度可能会更慢,估计这些行星被喷射时的初始速度达到1200公里/秒。然而,被小型黑洞喷射的行星速度要更快,行星在小型黑洞的排斥作用下可达到2000公里/秒速度脱离银河系.
[编辑本段]冥王星失去行星地位
位居太阳系九大行星末席70多年的冥王星,自发现之日起地位就备受争议。经过天文学界多年的争论以及本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数天的争吵,冥王星终于“惨遭降级”,被驱逐出了行星家族。从此之后,这个游走在太阳系边缘的天体将只能与其他一些差不多大的“兄弟姐妹”一道被称为“矮行星”。
2006年8月24日,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11时通过的新定义,“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按照新的定义,太阳系行星将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都是在1900年以前被发现的。
根据新定义,同样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被称为“矮行星”。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物体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
从2006年8月24日11起,新的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别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地球、天王星和海王星。
新的天文发现不断使“九大行星”的传统观念受到质疑。天文学家先后发现冥王星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一些不同之处。冥王星所处的轨道在海王星之外,属于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这个区域一直是太阳系小行星和彗星诞生的地方。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文学家发现柯伊伯带有更多围绕太阳运行的大天体。比如,美国天文学家布朗发现的“2003UB313”,就是一个直径和质量都超过冥王星的天体。
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呢?在一个恒星边上,可能吸收了比较多的宇宙灰尘聚集,拿太阳举例:太阳大约在40亿年前,就吸收很多灰尘,灰尘之间互相碰撞,粘到一起。长期以来,出现了大量的行星胚叫做星子,当时至少有几十亿的星子围绕太阳运动。星子之间作用规律是:两个星子如果大小差距悬殊,并且彼此的速度不大,碰撞以后,小星子就会被大星子吸引而被吃掉。这样,大的星子越来越大。如果两个星子大小差不多,彼此速度很大,他们碰撞后就会破裂,形成许多小块,而后,这些小块又陆续被大星子吃掉。这样,星子越来越少。大行星就是当时比较大的星子,无数小行星就是当时互相吞并时期没有被吃的幸运儿。
[编辑本段]新的行星定义引发争议
就在行星的新定义公布后不久,12名天文学家联名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公开发表了《抗议冥王星降级请愿书》,严重质疑数百位天文学家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让冥王星离开“行星宝座”的做法。按照新的行星定义的第三条来要求,地球可能也会被开除。
12位天文学家在《自然》网络版发表《抗议冥王星降级请愿书》
2006年8月31日,12名天文学家联名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公开发表了《抗议冥王星降级请愿书》,严重质疑数百位天文学家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让冥王星离开“行星宝座”的做法。天文学家们还表示,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对新的行星的定义也不完全准确。
据称,投票天文学家只占全球天文学家5%,有专家称“这是个草率的决议”。
据了解,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期为10天,很多专家由于经费问题,没有等到最后投票的时刻已经先行离开,实际参加冥王星地位表决的专家只有几百人,这样的投票规模遭到了联名情愿的天文学家的质疑。在请愿书中,这些科学家指出,参加布拉格会议投票的天文学家仅仅占全球天文学家的不足百分之五。这样的比例作出这样重大的决定实在缺乏说服力。
这12名签名的天文学家包括美国宇航局“新地平线号”负责人阿兰·斯登、美国行星科学学院的马克·塞克斯等等。他们还在请愿书倡议反对冥王星降级的天文学家继续签名。阿兰·斯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对该问题的争论不会因24号得决议停止。因为有来自75个国家2500多位的国际天文学会,只有 300人参与了投票。这是个草率的决议,是糟糕的科学。一切都没有结束。”
运用动力学的标准来定义行星会出新问题
刚刚参加完此次会议回国的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博士向本报记者介绍说,这次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一项很重要的决定,就是把行星和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别来定义。
行星的定义有三个要求:一是位于围绕太阳的轨道上;二是有足够大的质量使其表面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形);最后是已经清空了其轨道附近的区域。符合这些要求的也只有1900年前发现的8个行星。
相对于表决程序上的欠妥,参加请愿的科学家最不能接受的正是新的行星定义。
对于行星定义的第二条,请愿的天文学家认为,新的定义运用的是动力学而不是物质本身的特性,这种特性是决定能否成为一颗行星的必要条件。而且这个结果将影响到天文学其他体系的定义,比如恒星、星系、星云甚至小行星。因为在这些体系的定义中,动力学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按照新的行星定义的第三条来要求,地球可能也会被开除。
这些天文学家指出,如果按照新定义的第三条,那么像是地球、木星这样的行星也不符合定义,也要被“开除”。新的定义第三条说,行星要有足够引力以清空其轨道附近的区域。如果按照这样的定义,地球、土星、木星它们的轨道之间都有很多的小行星,这样它们就不能被认为是“清空轨道附近区域”。
除这些签名的天文学家外,参加表决会议的威廉斯大学天文学家杰·帕萨克弗也仍然坚持冥王星是一颗行星。他说:“这次会议的精神在于对未来科学发现和行为的规范,但不应是对过去的否定。”
洛威尔天文台主任米李斯也表示,他希望的是增加新的行星,而不是排除冥王星。
附:1、行星的定义:
a.天体;b.围绕恒星运转;
c.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d.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它物体。
太阳系内符合这一行星新定义的包括: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总计八颗。
2、矮行星的定义:
a.天体;b.围绕太阳运转;
c.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
d.不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它物体;e.不是卫星。
太阳系内符合这一定义的包括:
谷神星、冥王星、齐娜,总计三颗。
附资料

谷神星:直径约950公里,平均距日距离约4.2亿公里,公转周期约4.6年。原属于小行星的范畴。
冥王星:直径约2400公里,平均距日距离约59亿公里,公转周期约248年。冥王星有三颗卫星,卡戎、S/2005 P1、S/2005 P2,后两颗卫星直径约50到60公里,公转周期为38天和25天。原属于九大行星的范畴。
齐娜:天文编号为2003UB313,齐娜是它的昵称,直径在2300到2500公里之间,平均距日距离约160亿公里,公转周期约560年。2003年新发现的天体,正是由于它的发现,导致太阳系天体类别划分的争论。(既然冥王星都是行星,那么齐娜就应该成为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
卡戎:直径1200公里,围绕冥王星旋转,公转周期等于冥王星的自转周期为6.4天。虽然卡戎的直径比谷神星还要大,但它是冥王星的卫星,所以不属于矮行星的范围。
3、太阳系小天体的定义:
a.天体;b.围绕太阳运转;c.不符合行星和矮行星的定义。
原来的小行星、彗星等全部归入太阳系小天体的范畴。
小行星:小行星 asteroid,minor planet 或 planetoid
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
至今为止在太阳系内一共已经发现了约70万颗小行星,但这可能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数这些小行星的直径大于100千米。到1990年代为止最大的小行星是谷神星,但近年在古柏带内发现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径比谷神星要大,比如2000年发现的伐楼拿(Varuna)的直径为900千米,2002年发现的夸欧尔(Quaoar)直径为1280千米,2004年发现的2004 DW的直径甚至达1800千米。2003年发现的塞德娜(小行星90377)位于古柏带以外,其直径约为1500千米。
根据估计,小行星的数目大概可能会有50万。最大的小行星直径也只有1000 公里左右,微型小行星则只有鹅卵石一般大小。
直径超过 240 公里的小行星约有 16 个。它们都位于地球轨道内侧到土星的轨道外侧的太空中。而绝大多数的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其中一些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曾有某些小行星与地球发生过碰撞。
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后的物质残余。有一种推测认为,它们可能是一颗神秘行星的残骸,这颗行星在远古时代遭遇了一次巨大的宇宙碰撞而被摧毁。但从这些小行星的特征来看,它们并不像是曾经集结在一起。如果将所有的小行星加在一起组成一个单一的天体,那它的直径只有不到 1500 公里——比月球的半径还小。
彗星:除了离太阳很远时以外,彗星的长长的明亮稀疏的彗尾,在过去给人们这样的印象,即认为彗星很靠近地球,甚至就在我们的大气范围之内。1577年第谷指出当从地球上不同地点观察时,彗星并没有显出方位不同:因此他正确地得出它们必定很远的结论。彗星属于太阳系 小天体。 每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它的亮度迅速地增强。对离太阳相当远的彗星的观察表明它们沿着被高度拉长的椭圆运动,而且太阳是在这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与开普勒第一定律一致。彗星大部分的时间运行在离太阳很远的地方,在那里它们是看不见的。只有当它们接近太阳时才能见到。大约有40颗彗星公转周期相当短(小于100年),因此它们作为同一颗天体会相继出现。
历史上第一个被观测到相继出现的同一天体是哈雷彗星,牛顿的朋友和捐助人哈雷(1656一1742年)在1705年认识到它是周期性的。它的周期是76年。历史记录表明自从公元前240年也可能自公元前466年来,它每次通过太阳时都被观测到了。它最近一次是在1986年通过的。离太阳很远时彗星的亮度很低,而且它的光谱单纯是反射阳光的光谱。当彗星进入离太阳8个天文单位以内时,它的亮度开始迅速增长并且光谱急剧地变化。科学家看到若干属于已知分子的明亮谱线。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组成彗星的固体物质(彗核)突然变热到足以蒸发并以叫做彗发的气体云包围彗核。太阳的紫外光引起这种气体发光。彗发的直径通常约为105千米,但彗尾常常很长,达108千米或1天文单位。
科学家估计一般接近太阳距离只有几个天文单位的彗星将在几千年内瓦解。公元1066年,诺曼人入侵英国前夕,正逢哈雷彗星回归。当时,人们怀有复杂的心情,注视着夜空中这颗拖着长尾巴的古怪天体,认为是上帝给予的一种战争警告和预示。后来,诺曼人征服了英国,诺曼统帅的妻子把当时哈雷彗星回归的景象绣在一块挂毯上以示纪念。中国民间把彗星贬称为“扫帚星”、“灾星”。像这种把彗星的出现和人间的战争、饥荒、洪水、瘟疫等灾难联系在一起的事情,在中外历史上有很多。彗星是在扁长轨道(极少数在近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云雾状小天体。
同名电影《行星》2006年
外文名称 The Planet
导演: Mark Stirton
编剧: Mark Stirton ....screenplay
主演:
Mike Mitchell ....Captain Morgan
Patrick Wight ....McNeal
Scott Ironside ....Vince
影片类型: 科幻 / 恐怖
片长:UK:71 min (DVD version)
国家/地区: 英国
对白语言: 英语
色彩: 彩色 彩色
幅面: 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混音: 杜比数码环绕声
MPAA评级:Rated R for language and some violence.
级别:USA:R
制作成本:£8,000/estimated
制作人 Produced by:
Michael Grant Clark ....producer
Kerwin Roberson ....co-producer
Kerwin Robertson ....co-producer
原创音乐 Original Music:Nicky Fraser
摄影 Cinematography:Mark Stirton
剪辑 Film Editing:Mark Stirton
制作公司:Stirton Productions
发行公司:
Cut Entertainment Group [美国] (2007) (worldwide) (all media)
MTI Home Video [美国] (2008) (USA) (DVD)
Mti Home Video
Stirton Productions (2006) (worldwide) (DVD)
【水星】
英文名:Mercury
【金星】
英文名:Venus
【地球】
英文:earth
【火星】
英文名: Mars
【木星】
英文名: Jupiter
【土星】
英文名: Saturn
【天王星】
英文名: Uranus
【海王星】
英文名: Neptune

收起

8颗“大行星”
水 金 地 火 木 土 天王星 海王星,注意并不是第几大,而“大行星”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词

太阳系有八大行星

8大

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