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论中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2 06:42:50

为什么要读论中国
为什么要读论中国

为什么要读论中国
非常有幸,去年《论中国》英文版刚面世,我就有机会亲自拜访这部专着的作者亨利·基辛格.由于工作的缘故,此前已对基辛格有些了解,但当我来到他在纽约的办公室,亲眼见到这位大师时,感觉仍和想象的有所不同.他身材不高,背有些驼,行动迟缓,明显有龙钟之态,毕竟已是耄耋之年的老者.一旦聊起来,却感觉他仍然反应灵活,思维缜密,“气场”很足,对时局和人情的洞悉既深且透,对中国和中美关系尤其展现出特殊的关切.当他为自己的观点时,细节之中甚至还能感受到他壮年时舍我其谁的豪气. 基辛格作为尼克松和福特时期的顾问和国务聊,是一位游走列国、声名远播、对美国有相当影响的高级官员,也是一位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指点江山的战略家.基辛格年轻时受过良好的学术训练,有系统的战略观念.他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是欧洲式的,主要来源于欧洲两位着名家梅特涅和卡瑟尔累.在其博士论文中,基辛格通过分析上述两位家构建欧洲和平的案例指出,只有均势才能带来和平与稳定.这一观念,成为基辛格一生战略思想的本质内核,也是他为美国出谋划策的逻辑起点. 尼克松上台后,选择他担任顾问,基辛格正式进入决策圈.他是典型的“学优而仕”,其从大处着眼掌握政策的功夫,令所有与其共事的人折服.在基辛格身边工作的人对他的最大印象,就是他“整天动脑筋,没有一刻放松的时候”.和他接触过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很少有“像基辛格那样看问题如此深刻的人”.基辛格本人也对自己的智商高度自信,他曾引用梅特涅的话说,“我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也知道别人能干什么,所以我凡事都是准备好了的”.壮年时,基辛格豪情满怀,叱咤风云.据当时的美国安全班子回忆,在正式担任顾问后,基辛格感到“此乃生命之所系”,虽然担任这一职务后公事异常繁忙,换了别人肯定形容憔悴、狼狈不堪,但他却显得如鱼得水,心情更愉快了,肤色也更健康了. 基辛格辩才很好.曾任美国外委会的富布赖特对基辛格有过这样的评价,认为他在任何事情上都“有本事使你相信他站在你一边”.毫无疑问,辩才的背后,必有缜密的逻辑和渊博的知识做支撑.而他能在任职期间克服官僚的阻力,一手掌控庞大的美国机器,亦足以说明他深谙之道.正如绝大部分中国人所熟知的,基辛格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建有非凡之功.而且,自那时至今,基辛格始终是一位活跃的政策建言者和中美关系的实际参与者. 因此,可以说,这样一位既有学理基础又有从政经验、历经沧桑且早已功成名就、长期关注中国又亲历中美关系发展的顶尖级人物,在人生晚年专门以中国为题写就其收官之作,其价值不言而喻.凡是关心中国历史和前途的人,都应该抽空看看这本《论中国》. 《论中国》一书的“看点”至少有三:一、它记述了一段事关中国国运的重要历史.此书的主体部分,写的是近代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如何处理对外和对美关系的具体过程.关于这段历史,国内外着述很多,其中一些恐怕比基辛格的《论中国》分析得还要细致;《论中国》中所用大部分材料也不是保密信息,基辛格的写作目的显然并非追求“独家爆料”的轰动效应,而且这段历史乃是很多中国人亲身经历,并不陌生.但这些并不能冲淡《论中国》一书的价值.毕竟,基辛格是的美国人当中为数极少的、深度参与中美关系发展、同中国四代领导人均有亲密交往的人,他的所见所闻以及同中国的高端对话中所透露出的诸多信息,仍有无可替代的“在场感”和权威性,值得好好品味. 二、它是我们反观自身的一面镜子.基辛格写《论中国》的初衷,是教育美国人如何理解中国.就此而言,它对美国人的意义大于对中国人的意义;那么把《论中国》译成中文是不是多此一举呢?显然不是.《论中国》的价值,不仅在于塑造美国人的中国观,更在于激发中国人的观.它是一面让中国人得以重新发现和塑造自己,鉴得失、知未来的镜子.对中国的“独特性”,中国对“势”的重视和运用,中国历史上对周边战略的一贯目标和方法,以及中国对美工作的战略运筹和策略技巧,基辛格均以的视角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诠释.从《论中国》的字里行间,你会发现中国现在的国际处境,与历史的某些时期仍有很多深层相似之处,只不过彼时乃是由盛转衰、现在则是由弱变强;而且还会发现,中国目前处理对外事务的很多径和方法,也有意无意地沿袭了我们的战略传统.所以,对于那些寻求更深入理解中国战略文化的读者,对于那些正在为中国新时期的外交工作深入思考的读者而言,《论中国》一书无疑有助于大家在反思之中捕捉灵感,返本开新,完善. 三、它还为未来的中美关系提供了一则谏言.《论中国》英文版推出之后最引人注目和引发争论的部分,恐怕当属基辛格在此书结尾处提为什么要读《论中国,出的中美应追求“共同演进”(co-evolution)和谋建“太平洋(601099,股吧)共同体”(pacific-community)的.由于中美两国各自的变化以及国际“大变局”的展开,中美这两个世界级大国的相互关系的,将对中国和美国的国际地位、国家命运乃至全球格局产生至为重要的影响.而眼下的中美关系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不确定性和可塑造性同步增强.因此,如何规划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是摆在两国决策者和战略界面前的重大课题.基于他一贯的以均势求和平的思想,基于他对中美两国“独特性”的理解,基于他对世界大势的长远判断,基辛格提出了他自己的方案.同其他对中美关系的规划和展望相比,这一是比较温和的.当然,这一也是比较模糊的,与其说是一种可操作的战略设计,它更像是一种对结果的期待和预言.基辛格以他自己的方式加入了这场辩论,这种努力也势必对美国的涉华工作者以及中国的涉美工作者产生影响. 《论中国》一书2011年在美国面世至今受到广泛关注.好评者认为基辛格对中国战略文化的描述,道出了中国思想和行为的深层根源,有助于美国更好地认识中国;认为其对中美关系的谏言有建设性,对目前中美两国国内的政策辩论有比较积极的影响.而性的观点大致有这么几类:一是“把中国说得太好了”,认为中国的战略文化并没有基辛格所描绘的那样“神乎其神”;二是“把中国捧得太高了”,认为中国和中美关系没有那么重要,发展同印度或者日本的关系也许对美国更有价值.三是“对中国下手太软了”.认为美国对华政策并不应基于“均势”,而应基于美国的“优势”,不应如此忽视价值观因素,而应高举美国意识形态,必须对中国更强势些,更强硬些.四是认为基辛格的想法“有些太天真了”,认为中美竞争如此激烈,哪能轻易形成“共同体”.由于这些“亲华”或说是“挺中”的言论,基辛格也因此被认为患上了“中国综合症”. 如今,《论中国》的中文版已经面世,或许还将在中国引发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如今的中美关系已不是少数研究者的专属关切,而是每个国人都应关心的问题.对这样一位年近90岁的老者集毕生智慧写作的如此一本重要的书,无论是否同意其所有的分析和观点,都让我们先好好读一下吧.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 非常有幸,去年《论中国》英文版刚面世,我就有机会亲自拜访这部专着的作者亨利·基辛格.由于工作的缘故,此前已对基辛格有些了解,但当我来到他在纽约的办公室,亲眼见到这位大师时,感觉仍和想象的有所不同.他身材不高,背有些驼,行动迟缓,明显有龙钟之态,毕竟已是耄耋之年的老者.一旦聊起来,却感觉他仍然反应灵活,思维缜密,“气场”很足,对时局和人情的洞悉既深且透,对中国和中美关系尤其展现出特殊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