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青少年有逆反心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2:21:42

为什么青少年有逆反心理?
为什么青少年有逆反心理?

为什么青少年有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
  逆反心理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情绪色彩和内在的意识,具有对立性质或者否定性质的心理倾向.众所周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充满危机的时期.由于个体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内在需要与其实际能力、社会水平及个人政治经济地位等方面存在矛盾,这一时期的个体往往要经历较为激烈的内心冲突和外部冲突的磨练,情感两极化明显,也易出现挫折感、悲观等心理不平衡现象,因此这一时期常称为“暴风骤雨时期”、“危机时期”.然而这种心理冲突和心理危机是青少年时期必然要经过的,成为青少年的某种心理发展阶段特征,逆反心理现象尤为突出.这也是家长、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最头痛的问题.
  其实什么事情都可一分为二地看待,逆反心理现象,从学生心理发展角度来看是正常的,是每个人心理发展的必要、重要的过程.总体上看它是一种抵触性的心理倾向,但严格意义上可还分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两种情况,区别的关键就是看具有逆反心理的行为意向是有利于集体各项实践、班级舆论导向和健康向上的人格等.在多数情况下,学生当中所表现出来的逆反心理,往往会对所在环境产生消极的影响作用,对班级建设有阻碍作用,如果一旦出现这种现象,就不能一味采取硬管手段,强迫学生就范,要使用深入细致和说服办法引导,否则就可能会激发矛盾.要消除和避免消极的逆反心理现象,还是应该认真分析一下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首先这与青少年青春期变化密切相关,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强化,他们人格或个性模式往往较多倾向于自我评价;另一方面青少年的情感还处在“否定期”,难于接受与他们情感不相适应的各类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青少年很多行为仍然依靠外部评价、同龄人的反应来定向,因此对外部评价的反应往往较为敏感和强烈,对同年龄人群体具的较大的求同倾向.许多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某些不当和失误,(如父母溺爱、父母百依百顺、隔代养育等)一旦他们到了新的环境或进入青春期与不同层次或年龄的人相处就易爆发逆反心理现象.还有特殊家庭的孩子,也是易发群体.
  态度和偏见是产生逆反心理又一个因素.社会心理学调查表明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态度越接近,就越具备交往稳定性;对他从人格特征也因为意气相投而容易接收和认同.相反,人们相互之间态度出现明显差异时就容易发生情绪不协调.因为心胸狭窄时常出现对对方人格不认可的现象,即偏见(狭隘、嫉妒等).而这些难以在一个短时期内可改变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与教师本来就存在许多差距(特别是思想、意识形态等观念上),而我国教育忽略青少年个性塑造方面的心理卫生问题,缺乏辅导和疏通,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传统的师道尊严,学生要言听计从的观念是逆反心理产生的思想根源.
  社会认知中的方法失衡是青少年当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人们要保证社会认知的一致性,一方面是对所认知的对象和领域要接近;另一方面在认知的方法上也应当统一.但在实际上,人们并不是按照统一方法模式进行的,青少年独创性和大胆尝试,常被大人们排斥,这是认知方法的失衡,因此易使他们出现逆反心理现象.
  一般来说,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很容易在各方面表现出来,有些时期,这种表现不但是公开的,同时还有挑战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不接受倾向,甚至敌对.其次是态度上的抵触,这是逆反心理表现最明显的一个方面,它包含着攻击的内容.伴随着态度的偏激和极为简单的态度——反驳.第三,情感的冷漠现象也是逆反心理的一种反映.除此之外,具有鲜明逆反心理特征的行为上的违拗性也是不可忽视的.违拗形成现象是指有意不服从的行为倾向,就好比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心不死的.
  逆反心理是种暂时的心理现象,避免这种心理现象的出现也不难.首先应找出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原因找准了,再采取相应的对策,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比如说,如果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就应分清是非,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如果是认知方法上的差异,双方就应当尽量谋求认知上的相近;如果是人格评价的的偏见,就应当加强沟通,澄清误会,加深相互了解.
  敌对心理的产生,同不良的家庭教育、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中教育工作的失误以及青少年自身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有关.纠正青少年的敌对倾向,首先要从对他们的关心、爱护着手.因为具有敌对倾向的青少年,虽然外表看来满不在乎,但他们内心却充满了痛苦和不安.所以,教师、家长和其他成年人的关怀、体贴,必将有助于他们敌对情绪的缓和以及对立双方心理上的沟通.其次,要注意以理服人,分清是非,使敌对的青少年在平和的状态下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种认识上的转变对于克服敌对倾向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环境调整,正面鼓励,对于化解敌对倾向也有所助益.
  清除逆反心理,还应当重视调整人际关系.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办法.为了尽可能防止逆反心理在集体成员心理气氛中扩大影响,对班级成员的人际关系进行必要的调整,是一种可行的手段.它包括对人际对立关系中的比例调整,对主要影响人物的调整.以及对基本成员的正面教育和疏导等等.如让学生信赖的亲戚、朋友来做思想工作;班级班干带头造舆论.这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老师单纯正面教育效果要好一些.
  及时说明人际交往的信息内容,力求做到,准确无误,这也是清除逆反心理的基本方式之一.许多事例表明,来自学生中的许多逆反心理,都与未能正确理解所接受的信息有关.加强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对消除误解,对改变或防止对立性的逆反心理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还在指出一点,就是多渠道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方面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心理变化,调节好心理状态.改善心理环境使他们心理品格有所升华.心理卫生学这门学科如果学校有条件的话,学生应该选学,让学生知道自身生理、心理变化特点,可通过自查、自治,从而达到内化健康人生心理的作用.
  心理活动贯穿个体的活动的全过程,学生逆反行为表现是以一定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决定行为表现的因素是多样而复杂的,有心理的因素,更有生理、社会思想、道德、政治等方面因素,除了心理教育或心理咨询方面,更要从思想道德、社会环境等方面去解决问题.以后我们再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