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代表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1:55:50

鸿门宴代表什么
鸿门宴代表什么

鸿门宴代表什么
准确的说应该是秦末汉初中间
1,
发生在刘邦破关入咸阳、嬴婴投降之后,项羽入关
之前,此时项羽还没有分封天下,所以“西楚霸王”和“汉王”还都不存在,狭义上的“楚汉战争”更加还没有开始,所以,
不是什么楚汉战争的“转折点”.
2,
以前,刘邦、项羽两大集团的关系是友军,他们共同的敌人是强大的秦朝;而
之后,形势转变,刘邦、项羽两大集团的关系从战斗伙伴变成了争夺秦朝留下来的天下神器的竞争对手,虽然此时这种转变还只停留在政治范围里,但是广义上的“楚汉战争”已经
地拉开了
.
请注意,“灭秦”这项历史功绩是刘、项两大军事集团合作,分两个步骤完成的:第一步,刘邦破关,接受秦廷的投降,“秦朝”作为一个
的帝国王朝消失了,但是这个时候“秦国”还存在,投降的嬴婴虽然是俘虏,却还是秦王的身份;第二步,项羽入关,彻底屠灭秦嬴的王族、
、大臣,焚毁宫殿都城,挖掘
,尽收秦国的珍宝、财富、美人等资源,运回楚国.这样,从东周时代一直流传下来的“秦国”作为一个
,也告彻底灭亡.嬴氏王族尽灭,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建立帝国的“秦”永远不存在了.
而如前所述,在“灭秦”的两个步骤之间,夹着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就是
.鸿门宴从时间上可以看作整个“灭秦”事件的中间点,从意义上则是整个“灭秦”事件的
.在鸿门宴以前,关中秦地的主宰是刘邦集团,而在这以后,关中秦地的主宰是项羽集团.而我们把视野扩展到整个秦楚之际的政治军事局势来看的话,鸿门宴更是集中地标志了“反秦起义战争”和“楚汉战争”这两大历史段落的分界.
所以,鸿门宴不是楚汉战争的转折点,而是比楚汉战争更宏观的秦楚之际政局军局的转折点.而所谓“项羽的事业”正式与秦楚之际的天下大局相对应的,也分为“反秦”和“定天下”两个阶段,也正是在鸿门宴前后,项羽分封天下诸侯,事业达到了顶峰,也同时埋下了日后危机的隐患.所以,认为鸿门宴是项羽事业的转折点是可以的.
3,鸿门宴虽然不是楚汉战争的转折点,但它对于楚汉战争来说,具有比转折点更加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鸿门宴是楚汉战争的开端点.上文有提到楚汉战争这个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楚汉战争是指楚汉双方正式宣战的军事斗争,也就是以汉王刘邦在洛阳为楚义帝
发丧,正式宣布号召诸侯讨伐项羽为标志开始的,从汉元年
大战开始到汉五年
会战结束历时四年多的那场战争.广义的楚汉战争,则是指从上文所提到的刘、项两大军事集团的关系发生转折的时候开始的,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一切领域的斗争在内的一场综合性的理性战争.楚汉战争,特别是广义的楚汉战争,是以鸿门宴为标志展开的.
其次,鸿门宴是整个楚汉战争的缩影.史书记载参与鸿门宴的人物,有名有姓的,有项羽,刘邦,
,张良,
,项庄,
,陈平,
,靳强,
等十一人.如果包括引起鸿门宴事件却没有在宴会上出场的重要人物,还有刘邦手下的左司马
,这样一共十二个人.这十二个人在整个鸿门宴事件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他们的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或多或少都影射着此后五年间将发生的种种事情.特别是核心人物,也就是入帐上坐的宴席主宾,为项羽、刘、范、张、
五人.可以说,这几个人就是决定着楚汉战争的进程和结果、未来天下的命运的楚汉两大阵营最最核心机要的人物.
根据史籍记载,鸿门宴上,项羽、
并列坐上席,
坐次席,刘邦面对
坐三席,张良面对项羽、项伯坐末席.五人之间,展开了各怀心思、各有图谋的一场杯酒眼神的
.其中,范增、张良两人作为项、刘的谋主,是整场鸿门宴的策谋者和提调者,一个见机出招,一个见招拆招,运用各自手中的棋子和资源,就在方今天下的主宰项羽
的面前斗起了法.刘邦与张良
,项羽的心思却与范增相悖.范增处于强势和主动地位,招招都用
,刚进用强;张良一方处于弱势,应变用阴谋,强调心理战术.结果反而强弱易势,强的一方没有达到目的,弱的一方却大胜而归,全身而退.而项伯这个项羽的叔叔、刘邦的亲家,两边都讨好的灰色人物,却在关键时刻帮了刘邦,搅了项羽的局.这一切,都预示着日后的大事,都与楚汉战争的进程若合符契.结果,刘邦与张良君臣配合
,顺利躲过了大劫难,取得了鸿门宴斗争的胜利.当司马迁写完这一笔的时候,从文字的暗示中,人们已经可以预见到楚汉战争的最终结果了.
4,楚汉战争,汉凭借理性的力量,战胜了凭借绝对武力的楚.从鸿门宴开始,汉军阵营既定了
,等待强弱易势已取得最终胜利的大方针;从楚汉战争结束的那一日开始,历来重视智术力量的中国人已经彻底相信“力不胜智”.楚汉战争确实是中国的文化精神发生转折的一个标志.
“力不胜智”,许多的人也把它解释为“仁不胜诈”.在人们心目中,以鸿门宴为代表的一大堆事件说明着仁义有君子之风的项羽败在了险诈虚伪的流氓集团刘邦的手中.其实,智也好,力也好,仁也好,诈也好,在一场磅礴宏大的斗争中,它们都只是砝码,棋子,手段,是要被结合起来运用的东西.刘邦不是不用“仁”和“力”,项羽更不是不用“智”和“诈”,谁残暴,谁仁义,谁君子,谁小人,根本无法分得清清楚楚.至于是贵族出身、行为优雅的君子,还是市井出身、满口
的粗人,则更是皮相之论,不足以判断一个重要
的功过,甚至不足以判断一个普通人的人品.楚汉战争的结果,并不是什么仁义道德对奸险卑鄙的失败,而是不合理地运用智力仁诈对合理地运用智力仁诈的失败.这是一场理性的胜利.在我们民族两千年前的英雄时代中,先民们能够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展现如此闪耀光辉的理性,留下如此众多而深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是我们的骄傲和财富.
5,
司马迁大人为失败者项羽写了
,为平民出身的
写了世家,这一点得到历代人物的高度评价.人们认为在
心中,失败了的项羽仍然是个英雄.并且受到他的影响,后世的中国人,无论是文化人还是民众,都认为项羽是大英雄,并且推崇“
”的人物品评标准.这些都是事实.但是我在这里想赘述的一点是,
并不是认为项羽是比刘邦更伟大的英雄,他败在刘邦手下是非正义的或者是个多么大的悲剧.司马迁认为刘邦也是个大英雄,并且比项羽更伟大一些,大概他给两人的分数,刘邦十分,项羽八分吧.这就是真正的
,不以“成”论,也不以“败”论,而是以他们各自本身的素质和功绩来评论.后世很多人,包括今天的许多朋友,往往会认为司马迁是“扬项抑刘”的,这其实未免失于偏颇了.
说到这,又要提一句前面讲的智力仁诈的问题了.
,谁仁义,谁残暴,只看直白的事件表面是不能得出结论的.在司马迁这位大史学家的历史宏观眼光里,个人性情和行为上的表面的或深层的仁义和残暴都是淡化了的、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的行为造成的结果,对天下最广大的群体、最长远的利益来看,是积极还是消极,是仁慈还是残暴.在司马迁看来,
刘邦集团消灭了代表霸权秩序的项羽,用武力结束了远自春秋战国数百年间,近自秦末八年间的战乱局势,
,重建社会秩序,稳定治安,发展生产,开创了
的汉朝,让天下万民得以脱离战争的,这才是世界上最大的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