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间技术有哪些新发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23:53:35

我国空间技术有哪些新发展?
我国空间技术有哪些新发展?

我国空间技术有哪些新发展?
中国依靠本国力量,建立了相互配套、较为完善的空间技术研制、试验和发射体系,在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和发射场、测控网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1.运载火箭 中国运载火箭的研制单位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运载火箭统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从最初只具有300公斤低地球轨道的运载能力,发展到现在能把11000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入低地球轨道以及能把5000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静止转移轨道.这表明,中国已进入拥有大型运载火箭的国家行列.表1列出了中国近期使用的部分运载火箭的主要参数和运载能力. 2.人造卫星 中国人造卫星的研制单位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已研制成功的人造卫星种类有科学实验卫星、技术试验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等,正在研制的有资源卫星等几种新型卫星.除人造卫星外,中国还根据《高技术研究发展纲要》(即“863”计划),开展了航天高科技的预先研究,取得了一大批成果.表2列出了中国部分人造卫星的轨道和主要性能. 在中国的人造卫星中,返回式二号、东方红三号、风云二号和实践四号等卫星为中国近10年来致力于卫星上水平所取得的新成果. 返回式二号卫星装载的地物相机为节点式可见光全景相机.这种相机避开了返回式零号卫星棱镜扫描式全景相机要求胶片移动速度与像移速度同步的问题,能有效地提高摄影分辨率.在轨道高度和地物对比度等相同的情况下,返回式二号卫星所摄地物照片的分辨率要比返回式零号卫星地物照片的分辨率提高1倍多,达到国际同类卫星的性能水平. 东方红三号卫星为中国通信卫星中性能最高的卫星.这颗卫星装有24台C频带通信转发器,能同时转发15000路双向电话和6路彩色电视,其性能与国际通信卫星5和5A相当,达到80年代末期世界通信卫星的先进水平. 风云二号卫星填补了中国在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上的空白.该卫星载有一台三谱段通道(1个可见光通道、1个红外通道和1个水气通道)多光谱扫描辐射仪,每半小时获取、传输一幅覆盖将近三分之一地球表面积的全景原始云图,其性能达到90年代初期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实践四号卫星为高性能的小型科学卫星.该卫星的发射成功,使中国首次获得了海拔200公里到36000公里之间的空间环境参数和高能粒子效应资料. 这几颗卫星的发射成功,表明中国在几个重要的卫星领域已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到10年左右. 3.发射场和测控网 中国已建成了3个卫星发射中心.它们是主要用于发射顺行轨道卫星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和用于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中国已建成了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为龙头的航天测控网.测控网站主要分布于内陆地区,并具有万吨级的远洋航天测量船. 上述事实表明,中国的空间技术体系不仅能圆满地完成各类人造卫星的研制发射任务,而且具备了研制发射更复杂的空间飞行器的能力. 中国卫星应用的成效 中国在发展本国人造卫星的同时,利用本国的卫星和国外一些为公众服务的卫星,致力于开展卫星应用,使人造卫星逐步成为中国社会生产力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现已建立了卫星普查、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微重力试验、卫星科学研究等卫星应用系统.这几类卫星应用已达到一定规模,并取得较丰硕的成果. 1.卫星普查 中国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数万米地物照片和其它卫星获得的地物信息,经国家经济、军事和科研部门处理分析后,从中获取到许多用其它手段得不到或难以得到的资料,为国家进行国土规划和宏观经济决策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利用返回式遥感卫星照片,国家有关部门曾组织进行了京津唐、塔里木盆地、黄河三角洲等7个区域的资源和环境调查,各有关单位开展了其它方面的多项专题应用.实践表明,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照片具有视野宽阔、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好、清晰度高、能提供宏观和实用性强的第一手普查资料等特点,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 2.卫星通信 中国利用本国的通信卫星和租用、购买国外通信卫星相结合,使中国的卫星通信较好地满足了国内对卫星通信的需求. 中国于1988~1990年发射成功的3颗东方红二号小容量通信卫星,曾一度使中国用于卫星通信的转发器的国产化程度达到三分之二. 中国于1997年发射成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经过一年多在轨调试和试用后,于1998年8月正式交付使用.该卫星已成为现今中国卫星通信的重要力量. 中国卫星通信事业的进步,使中国广播和电视传输的落后状况得到明显改观,促进了中国通信事业的现代化以及经济、文化、教育、国防等事业的发展.中国的电视和广播的人口覆盖率已分别超过85%和79%. 3.卫星气象 中国利用本国的气象卫星和外国的气象卫星,逐步发展了卫星气象事业,现已建立了由北京气象卫星资料处理中心和北京、乌鲁木齐、广州3个气象卫星资料站组成的具有国内外兼容性的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该系统为中国的天气预报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实时云图. 4.卫星资源 中国已建成能接收各类(光电型、雷达型)资源卫星数据的遥感卫星地面站.利用该站发布的数据,各部委和各省市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国土整治和规划、土地利用和普查、农作物估产、地质勘探、重大灾害评估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在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之际,遥感卫星地面站根据国外雷达卫星获取的微波遥感资料,对灾情最严重的地区进行了全天时、全天候的监测,为抗灾、救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拟于1999年发射的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卫星,将成为中国卫星资源的一个新的数据源. 5.卫星微重力试验 中国是现今世界上4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和组织之一,也是世界上3个拥有进行空间微重力试验手段的国家之一. 中国自1987年以来,利用发射的返回式遥感卫星搭载进行了多项微重力试验工作,在微重力环境下的材料加工和生物生理等方面取得了多方面有意义的成果.累计搭载发射的试验项目加上安装设备的总质量,相当于发射了一颗小型返回式卫星. 6.卫星科学研究 中国利用实践系列等科学卫星和装载于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内的探测仪器所获取的空间环境资料以及国外公布的空间科学数据,开展了空间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空间事业虽然规模不大,从总体上讲与世界先进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但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技术储备.因此,中国空间事业的前景广阔.中国,空间技术作为新兴的重要生产力这一观点已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在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好形势下,各部门在不断深化对空间事业重要性认识的同时,对加速发展中国空间技术的呼声日渐高涨,纷纷提出了对各类卫星的需求.这就为中国空间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增添了新的动力.中国空间技术研制战线正把握这一有利时机,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国力,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尽力使一些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所急需的卫星、使一些对科技进步和国家声誉有重大作用或影响的空间技术项目取得成功,使卫星应用成为具有一定规模、体系配套完整、技术经济效益良好的高技术产业,以使中国的空间技术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占有更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