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新民理念和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4 06:13:03

梁启超新民理念和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梁启超新民理念和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梁启超新民理念和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陈旭麓先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百年沧桑,百年沉沦,古老的东方在文明的碰撞中激荡!近代的中国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在帝国的黄昏中醒来,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在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中,逐渐踏上了蜕变与新生的历程,开始了由梁启超概括为“先从器物上感觉出,再从制度上感觉出,再从文化上感觉出.”的心路历程.民主与科学的泊来文化,洗礼着苦难中的中华民族;文明暗流的涌动,变革求进的呼唤,推动着社会前进的步伐,启迪着我们上下求索的行程.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时,中国人面临的仍然是破败的山河、颓败的经济、失败的革命、衰败的文化……中国究竟该何去何从? 知识分子的目光进而转向思想启蒙,唤起国民的觉醒,虽然,那门是窄的,那路是长的……其中梁启超和陈独秀先生应是影响最大、转型最有成效的两位.
梁启超先生(1873年-1929年)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县人,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1900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写了一篇传世杂文《少年中国说》,这位大师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况且1902年,与乃师分道扬镳,发出了“吾爱孔子,吾尤爱真理;吾爱先辈,吾尤爱国家;吾爱古人,吾尤爱自由”的心声,转向开启民智,改造国民思想品德的宣传上面,正如在其《自励》诗中的“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梁任公的许多政论激昂慷慨,其因被公认“笔间常带感情”而文笔流畅,言辞锐利,加上半文半白的独特文体,其感染力与煽动性超过“十万毛瑟”,无不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足足让几代中国青年受到了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双重浸润,具有极大的社会感召力,至今回味起来仍然动人心弦.由此,梁氏的声望与日俱增,成为了无数热血青年效仿的楷模,无数的“粉丝”拜服于这位思想界明星之下,一如既往被符号化地仰望和珍视着.胡适先生赞叹梁任公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难怪乎有沈商耆的挽联:“三十年来新事业,新知识,新思想,是谁唤起?百千载后论学术,论文章,论人品,自有公评.”为证.
毋庸讳言,梁任公“今日世界之竞争,不在国家而在国民”的警告犹如警钟长鸣,是一面历史明镜.然而,桔逾淮为枳,在西方卓有成效的东西,到了中国却是全然水土不服.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思想被军阀统治的残酷现实撕成了碎片,可谓“无量金钱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陈独秀).鉴于此,陈独秀奋然疾呼:“吾国之社会,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于是,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1916年起改名《新青年》),在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其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同时,蔡元培先生抱着改革教育、清除积弊的理念,于1917年到北京大学上任,视事第二天,在就任演说中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日抱定宗旨,二日砥砺德行,三日敬爱师长.蔡元培执掌北大之后,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正是这样一位学贯中西、受过全套传统教育而又从封建营垒中走出的人物,提出了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来取代清末“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此后,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新青年》编辑部转移到了北大,以致缔造了北大名师荟萃、人才辈出的辉煌时期.
《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期刊的名字反映出鲜明的时代气息,例如觉悟、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毛泽东主席曾说过:“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恽代英等曾写信给《新青年》编辑部说:“我们素来的生活是在混沌的里面,自从看了《新青年》,渐渐.我们既然得了这个觉悟,就发了个大愿,要做那‘自觉觉人’的事业,于是就办了《新声》”.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说道:《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他们纷纷成立社团,出版刊物,如北京大学的青年社团(新潮社、国民社、平民演讲团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少年中国学会),和青年学生出版的新刊物(《新潮》和《国民》).还有毛泽东等在长沙创办的“新民学会”等.一代青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