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是如何通过阿Q形象体现国民性弱点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00:00:52

鲁迅 是如何通过阿Q形象体现国民性弱点的
鲁迅 是如何通过阿Q形象体现国民性弱点的

鲁迅 是如何通过阿Q形象体现国民性弱点的
简单来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阿Q是个连名字都没有的人,他代表了当时困难的大多数.阿Q这个且称为名字的外号本来就带有戏谑的味道,连作者自己在为其做传都大感头疼,既无先例可循,更无籍贯可查,只能唤作正传云云,可是阿Q自己从来没有觉得.
  “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连简单的姓赵都不被他人所允许,他只能活在自己天地里当阿Q了.“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这便充分体现出了阿Q的不自知,牵强的自我安慰,麻木可怜的自大.自我封闭下的种种臆想让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变为一只剥取了甲壳的孤单螳螂,自我陶醉的高贵与好斗本性的下苍白的弱小,让人怜悯.“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受到嬉笑与虐待也只以精神胜利法聊以自慰,使人厌恶. 穷困潦倒却也好赌,本性并不坏却让一个畸形的社会把一个可怜人最后的尊严踩在脚下,在吃喝拉撒之间一点一点磨去了他成为一个“人”机会.在与自己境遇相似的王胡之间,没有惺惺相惜的相互同情与扶住,反而处处是腐儒们文人相轻地丑恶嘴脸.“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在根本上没有意识到自己成为了他人的笑料.欺辱小尼姑,这样纯良的方外人,被阿Q像胜利者一样任意欺凌,并不是强大者的俯视,仅仅是善良在畸形社会下的无助.“……和尚动得……女人,女人!……女人!”浩然正气的中庸大道似乎早已灰飞烟灭,不孝有三被烂肉一般的阿Q搬出来为自己的需求当障眼法,历史上无数的女人成为了男人兽欲牺牲品,更有无数女人成为了男人借口,拿来搪塞历史.阿Q这个不怎么完整的男人也不例外,当然我调侃一切,除了爱情.
  “妈妈的……”或许是先生借阿Q之口对那个社会的无奈痛诉吧,醒来的人后悔自己醒来,希望不要再有人醒来,但总会有人醒来.醒来的人多了或许就会有办法吧,妈妈的.
  革命,这对于我们主人公的Q哥太有吸引力了,反正他本来就什么也没有.我们似乎看见了一个意气风发“人”Q,徐徐向我们走来一副正经八百闹革命的样子,“我手执钢鞭将打……”但一切的“大作为”让我们深刻的意识到了中国古语的强大预见性,江山易改,Q性难移啊.
  他还是他,阿Q还是阿Q,即使他白盔白甲,即使他冲进欲做本家而不得的赵府,抢的仍旧是女人,女人.对于革命党的阿Q,他不知道领袖是谁,为什么要革命,甚至于这要革谁的命,但有人狠狠地敲了阿Q一棒,不许革命,要强东西,我来,我的,都是我的.
  “大团圆”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先生又一次拿伪崇高开涮.历史又一次的告诉我们,不但女人可以拿来当历史的借口,男人也可以,这一次是我们的阿Q.“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Q哥这次无师自通.过二十年又是.过二十年你还是你,你还是阿Q.你之所以称之为阿Q并不是你就叫阿Q,而是这个社会只允许你是阿Q,你也只能当阿Q.
  曲终人散,大家也只是回味至死也没有唱两句戏文的阿Q.而阿Q呢,直到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成为巨著而不朽,妈妈的.

鲁迅 是如何通过阿Q形象体现国民性弱点的 简述鲁迅所揭示的中国国民性的主要弱点 鲁迅是如何借阿Q这一形象的塑造进行革命性的批判?(急,) 如何理解鲁迅或柏杨对国民性的批判? 中国人国民性是如何形成的 鲁迅是如何塑造孔乙己形象的? 根据鲁迅的作品,问,什么样的国民性是正确的合理的国民性?回答字数多一点哦! 结合阿Q、祥林嫂分析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 鲁迅为何批判“国民性” 论述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创作思想,及其对阿Q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阿Q 鲁迅创造了阿Q这一形象,这是他的一种想象,叫幻想(对还是错) 崛起的中国如何改变国民性 中国的国民性真的很丑陋吗?鲁迅先生的小说所尖刻批评的麻木、苟活等等“性格”弱点,和时时被我们自己诟病的诸如随地吐痰、大声喧哗这样的生活细节都变成了需要改造的“国民性”的 关于阿Q正传有人说,鲁迅在阿Q正传中通过塑造阿Q这一形象,揭示了人类某种共同的精神现象.课外通读小说全文,在全面把握阿Q形象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作出自己的理解 请分析一下鲁迅先生对看客的看法和在阿Q里面的体现 那么你知道鲁迅是如何刻画少年闰土这一形象的吗? 那么你知道鲁迅是如何刻画少年闰土这一形象的吗? 伊索寓言有什么文章是借动物形象讽刺人类弱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