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鱼肚的由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0:01:00

笔架鱼肚的由来
笔架鱼肚的由来

笔架鱼肚的由来
笔架鱼肚是长吻鮠的腹中之鳔,为何成了石首特产? 嗯,那就先说长吻鮠吧!长吻鮠,俗称鮰鱼(回鱼)、江团、肥沱等,它是名贵的肉食性淡水鱼,在我国的长江、珠江、闽江、淮河、辽河以及英、法、俄、美的部分地区亦有分布.然而奇怪的现象是,除石首江段之外,其他水域的任何一条长吻鮠都没有鳔肥体大又嫩又白的笔架形鱼肚.其实也不怪:一是古往今来,长江九曲十八弯,一个急弯直抵石首笔架山;二是今来古往,石首笔架山临江而立,阻击北来江水东流去,留下急旋回流在此处,自然成为长吻鮠回流捕食的天堂,自然造就“回流长吻鮠”与众不同的笔架形鱼肚,好似石首笔架山的水中倒影,于是有了人的好奇与联想.按照传统的易经文化,古人自然想到,山属阳,水属阴,山有笔架形,鱼有笔架肚,此乃山水阴阳之合,彰显石首人杰地灵,于是有了笔架鱼肚的称呼.这就是,笔架鱼肚为石首特产,名扬古今的由来.
  相传石首县绣林镇上的东岳、南岳两山之间有一村庄.住着一位青年名叫毕甲.父母早故,家境贫寒,以芦当笔,河沙为纸,月亮为灯,读书练字,苦练成才,人人都很喜欢他.离毕甲不远的东岳山下住着一位慧姑娘,心灵手巧,长的十分漂亮,爱慕毕甲,帮毕甲削笔、取沙、作伴,人们都夸他们是天生的一对.一天慧姑娘到江边取沙,挖到一个光灿灿、亮晃晃的笔架,送给毕甲搁笔.这东西非同一般,夜里发光,毕甲从此不在月下读书写字.这奇事传到黑心地主赖三那里,他垂涟三尺,想出一条毒计,叫毕甲赶上几十头牛到南岳山密草深处放牧.赖三尾随而去,偷偷把一头牛拉走.毕甲晚上回来,少了一头牛,到处找不到.赖三硬说是宝牛不见了,非要毕甲用宝笔架做抵.宝贝是慧姑娘所送,毕甲死也不肯.赖三带人来抢,毕甲抱着宝笔架翻窗而逃,跑到东岳山下,滚滚长江挡道不能再跑.眼看赖三赶来,为了使宝贝不落入赖三之手,毕甲将宝贝甩到江中.赖三见状恼羞成怒,将毕甲活活打死在江边.慧姑娘赶来放声大哭,哭到晚上,江中金光四射,宝笔架竟然神奇地出现了.这消息又给赖三知道了,急忙赶来乘船下江,准备捞宝.慧姑娘急忙跳入江中,抓住宝笔架.说来也怪,慧姑娘变成一条鱼,张口吞下笔架.这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山崩地裂.第二天,风停雷止,平地长出一座山,形如笔架,联结东岳、南岳两山,人们称为[笔架山].长江也从此多了一种鱼.此鱼与众不同,鱼肚形同笔架,人们称为笔架鱼肚.此鱼往上只游五十里,往下只游五十里,看不见笔架就回头,永远不离开笔架山.从此人们都说这鱼是慧姑娘变的,腹中鱼肚是宝笔架变的,那天电闪雷鸣,毕甲变成笔架山把赖山一伙压在山底下,慧姑娘舍不得毕甲哥哥,变鱼也不离开笔架山.
  笔架鱼肚传说二
  在石首城北有一山,形似笔架,长江从山下流过.以笔架山为中心,上至江陵郝穴,下至洞庭湖口,其间50公里,江流曲似九回肠.就在这段江流之中生长着一种名贵的鱼.这种鱼有两点奇特之处,一是只生长在这50 公里多的江水中,别处没有;二是它的鱼肚大而肥厚,像个桃子形,中间有一条粗筋,看上去像当地的笔架山,由此“笔架鱼肚”便得名.
  传说三
  当年的鲁班出游洞庭湖,路经石首县,正赶上财主家建楼房.由于不满富人的吝啬和苛刻,工匠们有意将上梁柱头两边削薄些,不料此事被富人发现而向工匠们索赔. 正巧鲁班见此,便拣了一些刨皮,在嘴边一抹,补贴到柱头上,并撕下自己的破衣服垫在柱头的榫口处,使工序很快合拢.富人见鲁班技艺高超,执意要鲁班留下为他建房并教他儿子手艺,还端上好饭好菜款待.鲁班了解到富人平时的为人,便向饭内吐了一口唾沫,对富人道:“你先把这饭吃下去,我就留下来并传授手艺给你儿子.”富人不肯吃,并扬手将饭丢向笔架山下的长江之中去了.由于江底的鳌鱼吞吃了这饭,而使鳌鱼鱼肚长得既厚实又透明.从此这种鱼肚便称为“笔架鱼肚”.
  长江它处水域既无此鱼,也无有“笔架鱼肚”.当地民间传说:笔架山下有座鮠鱼 宫,宫里住首一位长吻鮠鱼王,凡是到此朝拜过它的长吻鮠鱼,都会得到笔架山形的大鱼鳔. 鱼肚,又称“鱼胶”,是用鱼类的鳞、皮、骨、鳔作为原料制成的动物胶或明胶.大 黄鱼、等鳔胶是直接干燥制成的鱼胶,除用作工业原料外,供食用的叫“鱼肚”. 石首笔架鱼肚则是采用长江石首段水域中出产的长吻鮠鱼鳔制成的一种珍贵食品. 长吻鮠鱼,即 “鮠鱼”,这种鱼体型较大,长达一米左右,一般重七、八斤,大者二十多斤.背部 呈灰白色,腹部白色. 长吻鮠的鳔个大肥厚,营养丰富,鱼鳔的外形和镶嵌在鳔内的红色纹理,酷似屹立 在长江岸边的石首笔架山,故得名“笔架鱼肚”. 笔架鱼肚外形精美,色泽白中带绿,晶莹可爱.晒制好的鱼肚犹如玉雕.一般一个鱼 肚二两左右,大者可达半斤.烹调大师用笔架鱼肚可烹制出“鸡茸鱼肚”、“虾仁鱼肚”、 “海参鱼肚”、“红烧鱼肚”等多种佳肴,皆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价值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