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是否成功了?为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21:21:31

商鞅变法是否成功了?为什么?
商鞅变法是否成功了?为什么?

商鞅变法是否成功了?为什么?
鞅变法、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变法.这四大变法之中只有商鞅变法没有“人死政废”.为什么只有商鞅变法这样,而其他的变法都最终失败了呢?
正统教育中,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顺应理历史潮流的发展趋势.
二.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
三.敢于同旧势力斗争.
四.取信于民,得到百姓信任
五.国君的支持.
但仔细想想又不对.以上特点不只是商鞅变法才具备的,其他的变法也完全具备.
本人认为,以上的答案过于流于表面.
商鞅变法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一、秦国旧有勋贵势力最弱.
在“战国七雄”中,秦的立国时间最晚.秦正式立国以前,秦的领地被称为“西戎之地”,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秦立国以后秦国也一直是“夷狄杂居”的状态.在商鞅变法以前秦是最贫弱的国家.因此,在秦国,旧有的勋贵势力是最弱的,变法的阻力最小.
二、君王支持力度大.
商鞅变法时得到了国君的全力支持,甚至可以说到了“言听计从”的程度.就连太子的面子都不给.
三、变法施行时间.
商鞅自公元前356年开始变法,至公元前338年商鞅被秦惠王“车裂”于彤,灭商君之族,商鞅变法一共已经实施了十八年.
十八年啊,就是现生个孩子也已经成年了,在古代更可能已经作父亲了.这么长的时间已经足够在新法中受益的新兴利益阶层走上朝堂并站稳脚跟,至少也能获得与旧有利益阶层对抗的实力以保证新法不被废除.而且随着新法的继续实施新兴的利益阶层会越来越强大,旧有利益阶层则会日益衰弱,最终被新兴利益阶层取代.
当然,以上三点只是辅助原因.个人以为,以下两点才是商鞅变法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四、政府公信力的确立.
对一个政府来说,最可怕的是什么?不是“政治危机”,不是“经济危机”,更加不是“军事危机”.能够从根本上毁灭一个政府的是“信任危机”.
商鞅“城门立木”的故事基本上大家都耳熟能详.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商鞅确立了自己所代表的变法派政府的公信力,使“商君变法,说一不二”的观点深入人心.而之后的“太子犯错,刑太子之师”更是震慑了所有官吏使之不敢不严格执行新法,才使得变法得以顺利实施.
而其他三个呢?
“张居正改革”本人不是很清楚,就不说了.
“王莽改制”几乎成了“朝令夕改”的代名词.
至于“王安石变法”就更不用说了,连王安石自己都在为了打击政敌而“变相执行”.
要知道,中国自古以来最有名的政治现象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变法者自身都不能做到毫无偏差的严格执行,那么当变法的政令最终执行到百姓身上的时候,只怕是这份政令已经被“对策”的面目全非了.
而更加严重的是,如果变法者和变法者自己所代表的变法派政府没有能够在广大民众中确立起自己政府的政府公信力的话,那么普通百姓是没有能力分辨这些法令到底是变法者的意思还是官员的“对策”.民众只会把这些被“对策”以后的法令当作是变法派的法令.
这种情况最终将导致变法者成为众矢之的.
五、旧有利益阶层的分化和新兴利益阶层的确立.
个人以为,这才是“商鞅变法”没有“人死政废”的最最重要的根本原因.
由于教科书和学者的粗疏,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商鞅变法是分为两个先后相继的重要时段的.
商鞅变法,先后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奖励耕战.这一阶段一直执行了十年.这个阶段的主要作用,是积累了变法经验、培养了社会阶层、扶植了改革力量.这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十年后,在第一次改革的基础上,商鞅推动秦王迁都咸阳,推行第二次改革.第二次改革则极其有深度:破除井田制、实行军功爵.整个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同时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等第二次改革基本完成后,虽然商鞅在秦孝公死后被杀,但是那些老派人物也不可能复辟了:因为他们的社会基础基本消失,复辟就要得罪强大的社会新兴阶层,最终也会付出和商鞅一样沉重的代价.为了国家的稳定,杀死商鞅的秦惠王,拒绝了旧派人物疯狂反扑的意见,继续执行商鞅之法.
如果仔细分析商鞅的变法内容,就会发现两个非常有意思的政令.
1、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2、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商鞅变法对旧有的勋贵势力的利益剥夺最大的就是“废世卿世禄制,实行二十等军功爵制”.
什么是“世卿世禄制”?
世卿世禄制是指按血缘关系的远近任命世袭的贵族担任各种官职,并且世代相传.卿是古代高级官吏的称呼.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禄是官吏所得的享受财物.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也就是说,“世卿世禄制”类似我国建国后曾经施行的“固定工资”式的“铁饭碗”制度.而“废世卿世禄制,实行二十等军功爵制”则类似我国改革开放时施行的用“记件提成工资”式的“薪酬”制代替“铁饭碗”.我国在废除“铁饭碗”的时候,反对声曾经有多么强烈.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时候人们一谈论起来话题都是这个,语气清一色的都是担忧.但是最终怎样?“铁饭碗”废除了,“薪酬”制全面施行,而人们的讨论声则销声匿迹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很简单,“铁饭碗”虽然意味着“不会饿死”,但也意味着无法拿到更多.也就是说,有本事的人和没本事的人吃一样多的饭.而“薪酬”制则意味着有本事的人能吃到更多的饭.这自然会得到有本事的人的支持.也正是基于同样的道理,“废世卿世禄制,实行二十等军功爵制”才能得以实施.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勋贵子弟也一样,也分三六九等.
实施“军功爵制”以后,勋贵子弟中有本事的精英人士可以很容易的就拿到比原来的旧有制度下更多的利益,也就是说这些人将成为变法的最大受益者,这些人势必会成为变法的强力支持者;而勋贵子弟中本事一般的平常人士也能拿到与原来差不多的利益,由于变不变法都没有太大区别这些人只会成为“墙头草”;至于那些勋贵子弟中没有什么本事的庸碌人士,他们是会反对新法,但他们又能掀起多大的浪呢?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在中国古代一直是“家”大于“国”大于“天下”的.“世卿世禄制”的爵位是授予“家族”的而“军功爵制”的爵位是授予“个人”的.这就意味着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只要能有一定数量的精英勋贵子弟和一般勋贵子弟这个家族的利益就不会受损.也就是说还有相当数量的庸碌勋贵子弟会由于“家族”原因而脱离“反对派”加入到“支持派”和“骑墙派”之中,这无形之中又进一步的减小了“反对派”的实力.
还有不要忘了,商鞅变法中有一条“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着又无形之中进一步减小了变法的阻力.就这样,以商鞅为首的“变法派”拉拢了旧有利益阶层中的精英勋贵子弟,分化了旧有利益阶层中的一般勋贵子弟,接下来只要打击旧有利益阶层中的“顽固分子”,那么剩下没本事的庸碌人士又能成什么事呢?
可以说,这是由于对旧有利益阶层的分化和新兴利益阶层的确立,商鞅变法才能得以成功.
而其他的变法呢?
的确,从变法措施上来看,这些变法都是“利国利民”的,但是他们对旧有的利益阶层采取的是“不问情由一棒子打死”的策略,而同时那些变法者又没有培养起足以与旧有利益阶层抗衡的新兴利益阶层.因此,当变法者本身不能再维持新法的时候旧有利益阶层的反扑会一点阻力都没有.变法自然也会失败.

PS:在正统教育中商鞅被杀是由于“旧有势力的反扑”.
个人感觉,秦惠王之所以会对商鞅“处‘车裂之刑’于彤,灭商君之族”是由于商鞅和秦惠王之间的“私人恩怨”而不是什么“旧有势力的反扑”之类的“政治斗争”.
如果商鞅被杀真的是由于“旧有势力的反扑”那么“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必然会有一场旷日持久的政治斗争,新法也必然会处于“时废时存”的状态之下.即便没有出现“新法时废时存”这种现象但是古代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也必然会导致很多人被杀.
然而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这个现象.
正统教育中以一句“因顺应了历史潮流而成不可逆转之势”把这个问题轻松的“河蟹”掉了.

国家实力增强,后统一六国!

成功了,因为它使秦国国故民强兵盛一跃成为霸主,为后来嬴政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成功了,社会性质改变,顺应历史潮流,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成功了,改变了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