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平天国反满受到士大夫激烈反对,而孙中山等革命党反满却受到知识人的响应?最好可以详细一些论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4 19:10:18

为什么太平天国反满受到士大夫激烈反对,而孙中山等革命党反满却受到知识人的响应?最好可以详细一些论述
为什么太平天国反满受到士大夫激烈反对,而孙中山等革命党反满却受到知识人的响应?
最好可以详细一些论述

为什么太平天国反满受到士大夫激烈反对,而孙中山等革命党反满却受到知识人的响应?最好可以详细一些论述
太平天国还反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孔子什么的...@ 至于国父一开始也被社会主流斥责为逆,也是满虏太不争气了,甲午几亿(连本带息,外加赎辽费),庚子又是8个亿(连本带息)...革命党才有了市场...@不过太平天国反传统注重表面,伪清残害中国文化于内,遗毒至今!
  讨粤匪檄
  曾国藩
  咸丰四年(1854)正月
  为传檄事: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于今五年矣.荼毒生灵百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船只无论大小,人民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其虏入贼中者,剥取衣服,搜括银钱,银满五两而不献贼者,即行斩首.
  男子日给米一合,驱之临阵向前,驱之筑城浚濠;妇人日给米一合,驱之登陴守夜,驱之运米挑煤.妇女不肯解脚者,则立斩其足以示众妇;船户而阴谋逃归者,则倒抬其尸以示众船.粤匪自处于安富尊荣,而视我两湖、三江被胁之人,曾犬豕牛马之不若,此其残忍惨酷,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痛憾者也.
  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谓惟天可称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也.尽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贾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荆.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自古生有功德,没则为神,王道治明,神道治幽,虽乱臣贼子,穷凶极丑,亦往往敬畏神只.李自成至曲阜,不犯圣庙;张献忠至梓潼,亦祭文昌.粤匪焚郴州之学宫,毁宣圣之木主,十哲两庑,狼藉满地.嗣是所过郡县,先毁庙宇,即忠臣义士,如关帝、岳王之凛凛,亦皆污其宫室残其身首;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坛,无庙不焚,无象不灭;斯又鬼神所并愤怒,欲雪此憾于冥冥之中者也.
  本部堂奉天子命,统师二万,水陆并进.誓将卧薪尝胆,殄此凶逆,救我被虏之船只,拔出被胁之民人.不特纾君父宵旰之勤劳,而且慰孔孟人伦之隐痛;不特为百万生灵报枉杀之仇,而且为上下神只雪被辱之憾.是用传檄远近,咸使闻知.倘有血性男子,号召义旅,助我征剿者,本部堂引为心腹,酌给口粮.倘有抱道君子,痛天主教之横行中原,赫然奋怒以卫吾道者,本部堂礼之幕府,待以宾师.倘有仗义仁人,捐银助饷者,千金以内,给予实收部照,千金以上,专折奏请优叙.倘有久陷贼中,自拔来归,杀其头目,以城来降者,本部堂收之帐下,奏授官爵.倘有被胁经年,发长数寸,临阵弃械,徒手归诚者,一概免死,资遣回籍.
  在昔汉、唐、元、明之末,群盗如毛,皆由主昏政乱,莫能削平.今天子忧勤惕厉,敬天恤民,田不加赋,户不抽丁,以列圣深厚之仁,讨暴虐无赖之贼,无论迟速,终归灭亡,不待智者而明矣.若尔被胁之人,甘心从逆,抗拒天诛,大兵一压,玉石俱焚,亦不能更为分别也.
  本部堂德薄能鲜,独仗忠信二字为行军之本.上有日月,下有鬼神,明有浩浩长江之水,幽有前此殉难各忠臣烈士之魂,实鉴吾心.咸听吾言!檄到如律令,无忽!
  不过也有异议:
  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指责太平军毁学官,焚木主,荡尽儒家诗书经典
  ,并形成一种普遍看法,就是太平天国自起义后一直在捣毁孔庙,批判儒学,烧
  毁经典,反对孔子,但这并非事实.
  1 从酝酿到发动起义,洪秀全虽然宣扬上帝,并没有彻底否定孔子或儒家思
  想,相反还多次在重要文书(如《太平诏书》)中引用儒将典籍或有颂扬孔子的内
  容
  例如被视为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的思想基础的最著名的“原道三篇”,
  《原道救世歌》:“周文孔丘身能正,蛇降灵魂在帝旁”“孔丘服教三千,
  乃以正化不正》
  《原道救世歌》:全文征引《礼运大同篇》阐述对理想社会的设想.
  2 太平军在攻克武昌前,基本没有反孔行动,以对待孔庙的态度而言
  1 在永安前,太平军根本无机会接近孔庙
  2 在永安,的确有毁及文庙和关帝庙,但是,据钟文典先生的分析,这是出
  于驻军的需要,而不是针对孔子,因为,第一,太平军在永安仍然允许百姓设立
  私塾,教授四书五经.第二,太平军一向视封建衙叔监狱为“妖庙”,在宗教上
  对其憎恶一向超过孔庙,但这些场所都没有被捣毁,也从侧面证明太平军在永安
  损及孔庙见得是其出于宗教目的而反孔反儒.
  3 此后进兵全州,兴安,均无毁孔庙的记录.
  4 现在说到湖南,太平军在该省攻占城池较多,而且这是曾国藩老家所在.
  钟文典先生逐个分析了太平军在道州,永明县,江华县,桂阳县,彬州,永兴县
  ,安仁县,茶陵州,攸县,醴陵县,长沙县,宁乡县,益阳县,岳阳县,嘉禾县
  的表现,
  第一 除嘉禾县外,在这些地方庙宇被毁的记录中,关帝庙,龙王庙,城隍
  庙,财神殿等都曾经有过被毁的记录(因为太平天国斥其为邪神),但独无毁坏“
  文庙”“学宫“的记录.可见太平军对孔庙是特地给予特殊待遇的.
  第二 唯一有记录文庙被毁的《嘉禾县志》,同书中明确记载了毁坏者是土
  匪,而不是洪秀全等率领的太平军.(同段文章中被称为“西匪”)
  第三 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振振有辞地说太平军入湘时焚烧彬州学宫,
  毁坏孔子木主,借此证明太平军反孔反儒,号召天下读书人“卫道”,但是
  (1)如上所数,太平军在湖南各地所毁神庙的对象中,都不包括文庙,这应
  该可以显示出其对孔子和文庙的态度,何以独毁彬州之庙?
  (2)《宾州直隶州乡土志》中队这段历史的记载是“适粤贼犯彬,毁于兵
  ”,请注意,“毁于兵”,也可能是毁于兵勇,也可能是毁于战火,未必并不
  代表是毁于太平军,更不代表是太平军故意毁坏的.何况在清人通常称太平军
  为“贼”或“匪”的.(如“贼过犹可兵则殃”)地方志完成在《讨粤匪檄
  》之后,却没有延用其说法直指学宫是毁于太平军的.
  (3)事实上,战火中发生一些建筑毁坏是很常见的,如同样在湖南,太平军
  攻打长沙时,长沙的学宫是被清军毁掉的,他们在那里屯兵,作灶,甚至放牛马
  践踏(《重修长沙府学纪略》)
  另外,在其它著作如《粤匪犯湖南纪略》《楚寇纪略》《湘军志》
  《湘军记》中,记载太平军在入湘时,都曾强加给它奸淫掳掠烧杀等不实罪名,
  但却少见焚毁学宫或有辱孔子的记载,如《粤匪犯湖南纪略》中说
  “洪秀全颇知文墨,所造天条又以敬天父为第一要义.自孔圣不加毁灭外,
  其余诸神概目为邪,遇神则斩,遇庙则烧.”
  以上种种,均说明太平军直到湖南为止,主观并无明显的反孔意图(特地把
  孔圣“不加毁灭”),行动上也无反孔表现.曾国藩指责太平军在湖南毁学宫,
  焚木主,完全是出于政治需要,对于其行为或动机进行诬蔑或歪曲.
  太平军在攻克武昌后,特别是由武昌进军江西安徽之后,的确开始出现了反
  孔,捣毁孔庙,焚毁儒家经典等情况,但是不能以此就认为曾国藩对其在湖南的
  行为的诬蔑是正确的,因为正是这样的歪曲,会造成太平军从根本上就反文化传
  统的错觉.而事实上,在到达武昌前太平天国固然没有什么反孔行为,在太平军
  定都金陵仅两个月后,杨秀清又借“天父下凡”说孔子“功可补过”,准其在“
  高天享福”的“好人”,从此后太平军对儒家的态度已大为缓和,而且也允许儒
  家著作“六经”“四书”在经过删改后刊刻出版
  -------------------------------
  综上所述,太平军对儒家和孔子表现出特别激烈的态度的时间不过三四个月
  ,这显然有其忑特殊背景,因为江南许多卫道士视其为“匪”,斥其不尊礼教,
  说白了,这些的确封建思想及势力特别顽强,在这些地区的反孔只是斗争的临时
  需要.当然,太平军也许可以采取更恰当的方式,以免把很多读书人推到自己对
  立面去,其对知识份子的争取方面也有许多政策不够妥当和值得商榷,但是不能
  因为一些政策上的失当就认为他们是存心地彻底地想破坏传统文化,何况儒家传
  统中本来就有不少是应该剔除的封建糟泊,要不然为什么封建王朝要“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清王朝在一定程度上更是以尊儒之名行思想奴化之实,看八股文
  就知道了.
  曾国藩指责太平天国使人“不能诵孔子之经,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
  》、《书》典则,一旦扫地荡荆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
  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其实这恰恰是他所一力维护的大清王朝干的好事!
  我们还是先来看史实
  人民日报 (顾关元)
  乾隆修《四库全书》前后整整花了10多年,一说10年编纂,10年抄写.全书
  修成后由于工程浩大,未能刻印,全系手工誊抄,共计25万余册,1600多万页,
  前后用了将近4000人抄写,近200人校阅,工程极为浩大.全书分经、史、子、
  集四大部,分45类,收3400余种,79000余卷,相当于明代《永乐大典》的三倍
  半,故而人们把它与万里长城、大运河并列为中国三大工程.
  乾隆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财力来编纂这部庞大的《四库全书》,按他自己说
  是为了整理文化古籍,一些古籍因此而得以保存下来,这总算是一件功绩.但同
  时也应该看到,乾隆也在借“修书”之名而行毁书之实,禁毁他认为有“违碍”
  的以及“不合教化”的书.借编修《四库全书》这一名义而号召“献书”,把隐
  散于民间的丰富藏书征集至朝廷,比行令强制毁书,要高明得多.所以说,乾隆
  编纂《四库全书》,其目的不在文化而在政治.
  仅乾隆三十九年到四十七年间,据兵部奏报毁书共24次,538种,13862部之
  多(《政治学研究》1988年第二期).据海宁陈乃乾《禁书总录》中的统计,其
  毁书总数是:全毁书目2453种,抽毁书目402种,销毁书版目50种,销毁石刻24
  种.郭伯荣依据《禁书总录》、《文献丛编》、《办理四库全书档案》等书来核
  对,认为“四库”开馆10多年中,被销毁的图书总数至少在10万部左右,册数之
  众,那就更无法估计了,这个数字如果可信的话,则是《四库全书》总数的10倍
  .(《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续修》)
  --------------------------------
  清乾隆时期编纂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共收录历代
  典籍3461种(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号称中国传统文化的渊薮.但是《四库
  全书》并不全,不仅其所收书中有不少的内容经过抽毁和篡改,而且还有大量典
  籍被摒弃在外,或予以禁毁,或列为存目.
  第一、 "有悖谬之言",即含有批语清王朝统治内容者.清王朝是少数民族
  入主中原,所取代的是明王朝.所以明后期和明清之际的著作若有不利于满族形
  象和统治的,均列为禁书,其中一部分收入存目.辽、金、元与清一样属于北方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而且金是满族关系的记载如有不利的内容和字句,也被大肆
  篡改、禁毁或列为存目.例如史部杂史类,著录的只有22种,抑为存目的多至
  179种,几乎全是宋明及清初杂史.又如明汪子祜《西四集》,因其书"卷五吊岳
  武穆诗,语意偏谬",遂予以抽毁并列为存目.明魏焕《九边考》,因其书"抄撮
  案牍","多指斥文句",故予以销毁并列为存目.明王洙《宋史质》,因其书以
  明朝直接继承宋朝大统,而将少数民族建立的辽、金、元三朝置之外国,与西夏
  、高丽同列,四库提要乃宣称"自有史以来,未有病狂丧心如此人者,其书可焚
  ,其版可斧",予以禁毁并列为存目.其他如明代焦竑所辑《献徵录》、谈迁《
  枣林杂俎》、袁宏道《袁中郎集》、王世贞《弇州史料》、毛霦《平叛记》等等
  ,均因内容涉及明清之际史事,或有"偏驳"、"悖谬"、"偏谬"之语,不能为清王
  朝所容,而被摒入存目.毫无疑问,这类书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明清
  时代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 “非圣无法”,即含有反礼教、反传统或宣传异端倾向者.清王朝
  崇奉程朱理学,厉行思想专制,因此对于"离经叛道",的著作,"掊击必严","
  摒斥必力".例如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反对盲目崇拜孔子,认为"咸以孔子之是非
  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提要评其《李温陵集》云:"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
  法","罪不容诛,其书可毁".二书均列为存目.再如明代著名学者李之藻的《
  天学初函》,上编宣传天主教义,下编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知识,提要云:其书"
  崇奉天主以炫惑人心","欲人舍其父母而以天主为至亲,后其君长而以传天主之
  教者执国命,悖乱纲常,莫斯为甚,岂可行于中国者哉",故"概从摒斥,以示放
  绝,并存之藻总编之目,以著左袒异端之罪焉".由于清王朝在宋明理学上,尊
  程朱而贬陆王,对于王学传人及其他非程朱派的学者王廷相、王艮、孙奇逢、颜
  元、李塨、王夫之、黄宗羲、冯班、李顺、潘耒等人的著作,也多仅存其目,如
  提要斥责明卢格《荷亭辩论》"持论诡异,攻击朱子之说",季本《易学四同》"
  标心学之旨",罗洪先《冬游记》所言涉及"性命学问",薛侃《图书质疑》"守姚
  江良知之说"等等,均摒入存目.实际上,这类书对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是非常
  贵的资料.(季羡林 任继愈 刘俊文 读书与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缘起)
  -----------------------------
  乾隆时期,统治者对文人继续施行高压与笼络的政策.文字狱案经常发生.
  据一种不完全的档案材料《清代文字狱档》,从乾隆六年(1741)至乾隆五十三年
  (1788),前后四十八年之间,共有六十三起,差不多每年都有文字狱案发生,杀
  人焚书,成为平常的事情.乾隆牢笼文士的手段也超过前期,乾隆三十六年(1771
  )仿康熙的办法,再开“博学宏词科”,被举者共二百六十七人,实际到京参加考
  试的有二百二十人(全祖望《公车征士小传》).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四库
  全书馆”,征求天下遗书,不但网罗了大量的御用“人才”,而且通过“四库全
  书”的编纂,大规模地销毁一切反清的以及一些反抗民族压迫、反对封建专制的
  历史文献和其他书籍,企图消灭汉族人民的反清思想和反封建精神.结果在乾隆
  三十九年(1774)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的八年间,被销毁、抽毁和横遭篡改的图
  书不计其数.(中国文学史)
  ---------------------------
  我只举了乾隆篡改《四库全书》的一个例子,至于文字狱,施行八股,以及
  其他为在《四库》之列而被篡改毁灭的汉族文化典籍,尚不在起列.满清统治者
  为了奴役人民,为了抹华夏民族祖先的骨气与丰烈,使其后代甘心于拖着马尾辫
  跪在异族人脚下自称“奴才”,近乎疯狂地毁灭能够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文
  化记载,他们不仅毁掉无数珍贵的文化典籍,更几乎毁掉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葬
  送掉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太平天国的确有过禁止甚至焚毁文化典籍的行为,然而,新的王朝为了宣扬
  自己的信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对古代典籍中不利于自己统治的内容加以篡改
  甚至焚毁,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可以说,任何一个朝代因此而试图或已经焚
  毁或篡改的文化典籍,都多于太平天国十倍百倍.----太平天国不过是针对某些
  与“上帝信仰”有所冲突的儒家典籍,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对这一政策作出了
  调整,不再禁绝传统书籍(这个时间之短,在历史长河上只是一瞬).
  正如前文所说,篡改焚毁文化典籍历代皆有,太平天国与历代相比都是小巫
  见大巫.而清王朝对华夏文明历史的篡改毁灭,则是历代所远远不能及的,而且
  所毁内容大都与华夏民族的精神有关----曾国藩号称博学大儒,又老于治世掌故
  ,不可能连这点基本道理都不懂.可是他一方面竭力夸大太平天国对传统文化的
  破坏,一方面却号召华夏有志之士去维护那个毁华夏史籍,灭华夏精神的王朝的
  统治,这难道不是故意混淆视听吗?
  而且,正因为这样的混淆视听,才让后世子孙真的以为满清王朝是尊重华夏
  民族传统的,而太平天国反而是反传统的,完全感觉不到自己的思想受到了奴化
  教育的影响,这才是最悲哀的!
  什么孙中山自许“洪秀全第二”,为什么辛亥革命党人要竭力鼓吹太平天国革
  命,为什么他们要伪造“石达开遗诗”?正因为太平天国在华夏各族人民被进
  行了200年奴化教育,越来越麻木的时候,再一次在整个神州大地上唤醒了华夏
  民族的精神!从与九江共存亡的林启容及上万将士,从壮烈殉国的叶芸来及安
  庆守军,从大渡河畔“纵死峨江定不降”的数万太平军勇士,从艰苦卓绝的天
  京保卫战中,从李开芳,林凤翔,陈玉成,石达开,洪仁干,李秀成他们临刑
  之际的英勇无畏中,甚至从洪秀全宁可失败,决不出卖中华寸土的民族气节中
  ,我们再一看到久违了的华夏民族的风骨,不是在几个人,几个地方,而是在
  跨越大半个中国,人数覆盖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指自发参与抵抗的百姓
  ,以及太平天国期间全国掀起的反清高潮)群体中体现出来.这种觉醒的民族精
  神,以原有的华夏精神为核心,同时又融入了作为大中国的“中国人”的主权与
  尊严意识,它对于中华民族今后发展的精神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我无意肯定太平天国某些否定传统文化,不重视知识份子的政策,然而这与满
  清统治对华夏文化造成的灾难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相比与他们对“奴化统治
  ”所带来的冲击,这些都只是瑕不掩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