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历史上中国有多少种叫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5:24:37

l历史上中国有多少种叫法?
l历史上中国有多少种叫法?

l历史上中国有多少种叫法?
1.赤县·神州:赤县、神州之称,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邹衍的人,他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后来人们就称中国“赤县神州”.但更多的是分开来用,或称赤县,或称神州.
2.华:古同“花”,引用为美丽而有光彩.对华的解释,一种说法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自以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作华.《左传疏》:“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另一种说法是:“华”含有赤色之意.周朝人喜欢红颜色,把红颜色看做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称作华.(也许,古人崇尚火,火有红色光华,所以称华.)还有一种说法,华是我国古称华夏省简而来.“华”作为中国的简称,历史悠久.
3.诸华:由于周朝人自称为华,所以周王朝分封的中原许多诸侯国,就称作诸华.晋代杜预为《春秋左传》作的注释上说:“诸华,中国也.”
4.中华:秦以前,华夏族称自己的祖国为中国,秦以后,逐渐发展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而又有“中华民族”的说法.“中”即中国,“华”是华夏族的简称.唐代韩亻屋诗:“中华地向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已把“中华”和“外国”对用.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的总称.
5.夏:在古代有“大”的含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大禹建立的夏王朝,《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后来人们就常用“夏”来称呼中国.
6.华夏:商朝时,由于实行了裕民政治,政治与文化都比以前有所进步,所以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和南方、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都向商称臣.华夏族是当时的主要民族,后来人们就把华夏作为中国的代称.
7.诸夏:此称类似“诸华”,开始是指华夏民族各诸侯国,以后用来称呼中国.
8.中夏·方夏·函夏:都是有关中国的代称.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此后,中夏即指中国.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晋朝张景阳《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谧宁.”方夏,《尚书》:“诞膺天命,以抚方夏.”注:“以抚绥四方中夏.”中夏即指中国.
9.禹城·禹迹·禹甸:相传古代洪水滔天,大禹治水造福于世.据说,禹治水后,依山川形势划定九州,所以后世相沿称中国为禹城、禹迹(禹治水足迹遍全国)、禹甸(“甸”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10.九州:源于大禹治水划定九州的传说.九州,相传夏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 《淮南子·地形》又载:中国古代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兖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嗣后,九州便泛指中国.以九州之意派生演化而来的还有九域、九囿、九土、九区、九野.宋代绘制《九域图》即中国地图.唐诗有“月儿弯弯照九州”之句.
11.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据《汉书·郑祀志》载:“禹牧九州之金,铸九鼎,像九州.”
12.九区:晋朝卫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九区克咸,燕歌以咏.”
13.九域:《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据宋朝《九域图》、《九域志》,皆记全国各地的地理图志.
14.八州:《汉书·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15.九囿:即九州:《通鉴外记》:“人皇氏作山川土地之势财度为九州,谓之九囿.”
16.九土:即指九州.《国语》:“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
17.九野:谓九州也.《后汉书》“疆理九野”即指中国.
18.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周围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做海内,把外国叫做海外.《战国策·秦策一》:“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辞国,制海内.”《史记·高祖本纪》:“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戴公葆
19,此外还有汉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