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篇文言文有题目的,谁会就快来,高山流水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伯牙所念 念(2)钟子期必得之 得(3)钟子期揠穷其趣 穷3.文中最能体现伯牙和钟子期心心相通的一句话是“ ”用现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3:56:20

几篇文言文有题目的,谁会就快来,高山流水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伯牙所念 念(2)钟子期必得之 得(3)钟子期揠穷其趣 穷3.文中最能体现伯牙和钟子期心心相通的一句话是“ ”用现代
几篇文言文有题目的,谁会就快来,
高山流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伯牙所念 念
(2)钟子期必得之 得
(3)钟子期揠穷其趣 穷
3.文中最能体现伯牙和钟子期心心相通的一句话是“ ”用现代汉语翻译就是
4.请用一句话,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狐假虎威
(1)虎以为然 然
(2)故遂与之行 故 遂
翻译句子
虎以为然,故遂行之
4.“狐假虎威”中“假”的解释是 ;此成语字面意思是 ;现在常用来讽刺 的小人
5.这则故事中的老虎是个非常愚蠢的形象,它的笨主要表现为 .
王戎识李
(1)尝于诸小儿游 诸
(2)诸儿竞走取之 竞 走
翻译句子
李树多子折枝
取之,信然
3.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答:

几篇文言文有题目的,谁会就快来,高山流水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伯牙所念 念(2)钟子期必得之 得(3)钟子期揠穷其趣 穷3.文中最能体现伯牙和钟子期心心相通的一句话是“ ”用现代
高山流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伯牙所念 念:(念头 想法)
(2)钟子期必得之 得:(明白 知道)
(3)钟子期揠穷其趣 穷:(所有)
3.文中最能体现伯牙和钟子期心心相通的一句话是“(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用现代汉语翻译就是:(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4.请用一句话,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 像这样的知音一辈子有一个就够了,不算白活了!)
狐假虎威
(1)虎以为然 然:(这样)
(2)故遂与之行 故 遂:(于是 就)
翻译句子
虎以为然,故遂行之 老虎以为是这样的因此就与狐狸一起走
4.“狐假虎威”中“假”的解释是 (借) ;此成语字面意思是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 ;现在常用来讽刺 ( 一切狡猾,奸诈) 的小人
5.这则故事中的老虎是个非常愚蠢的形象,它的笨主要表现为 (自己不想想为什么要按狐狸的话去做) .
王戎识李
(1)尝于诸小儿游 诸:(各位)
(2)诸儿竞走取之 竞 走:(跑)
翻译句子
李树多子折枝:(李树上结了很多果实都把枝条压折了)
取之,信然:((人们)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3.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答:这李树都长在道路旁,上面结了那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要不是苦的,能会这样吗?

高山流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伯牙所念 念:(念头 想法)
(2)钟子期必得之 得:(明白 知道)
(3)钟子期揠穷其趣 穷:(所有)
3.文中最能体现伯牙和钟子期心心相通的一句话是“(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用现代汉语翻译就是:(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4.请用一句话,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 ...

全部展开

高山流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伯牙所念 念:(念头 想法)
(2)钟子期必得之 得:(明白 知道)
(3)钟子期揠穷其趣 穷:(所有)
3.文中最能体现伯牙和钟子期心心相通的一句话是“(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用现代汉语翻译就是:(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4.请用一句话,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 像这样的知音一辈子有一个就够了,不算白活了!)
狐假虎威
解释词语
(1)虎以为然 然:(这样)
(2)故遂与之行 故 遂:(于是 就)
翻译句子
虎以为然,故遂行之 老虎以为是这样的因此就与狐狸一起走
4.“狐假虎威”中“假”的解释是 (借) ;此成语字面意思是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 ;现在常用来讽刺 ( 一切狡猾,奸诈) 的小人
5.这则故事中的老虎是个非常愚蠢的形象,它的笨主要表现为 (自己不想想为什么要按狐狸的话去做) 。
王戎识李
解释词语
(1)尝于诸小儿游 诸:(各位)
(2)诸儿竞走取之 竞 走:(跑)
翻译句子
李树多子折枝:(李树上结了很多果实都把枝条压折了)
取之,信然:((人们)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3.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答:这李树都长在道路旁,上面结了那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要不是苦的,能会这样吗?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看道边李树多子⑤折枝⑥,诸儿竞⑦走⑧取之,唯⑩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⑨。
编辑本段注释
  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诸〕众,一些,这些   ④〔游〕玩。   ⑤〔子〕果实。   ⑥〔折枝〕压弯(折)了树枝。   ⑦〔竞〕争着。   ⑧〔走〕跑。   ⑨〔信然〕真是这样。   ⑩ 唯:只有。
编辑本段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人们)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