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能够打败石田三成的原因?不要聊聊几笔的说啊!还有,石田三成后来为什么会众叛亲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22:15:52

德川家康能够打败石田三成的原因?不要聊聊几笔的说啊!还有,石田三成后来为什么会众叛亲离?
德川家康能够打败石田三成的原因?
不要聊聊几笔的说啊!
还有,石田三成后来为什么会众叛亲离?

德川家康能够打败石田三成的原因?不要聊聊几笔的说啊!还有,石田三成后来为什么会众叛亲离?
德川家康(1541—1616),日本战国时代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江户幕府的第一代将军.
德川家康,(とくがわ いえやす)(天文11年12月26日-元和2年4月17日;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年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之长子,原姓松平氏,小名竹千代,初名元信,后改名元康,最后改名家康,1566年奉敕改姓德川.德川家康的先祖是发迹于三河地方的一个土豪,在战国时代逐渐上升为战国大名,到松平广忠这一代时,松平氏已领有整个三河国.但其领国被夹在势力较强的两个大名尾张的织田氏和骏河的今川氏之间,地位很不巩固.
1547年松平广忠与尾张的织田信秀作战,为请骏河的今川义元援助,将六岁的家康送作今川氏的人质,但中途被织田氏所夺,监护在热田有两年之久(一说被扣在那古屋).在此期间,其父广忠被自己的近臣暗杀.1549年担任今川军师的太原雪斋指挥七千大军攻陷三河的要冲安祥城并掳获了守将织田信广,雪斋遂跟织田信秀交涉,成功以信广交换被劫走的松平竹千代(德川家康).德川家康便返回冈崎,仅十日又作了今川氏的人质.八岁至十九岁这十二年间,德川家康作为人质住在骏河.
1560年桶狭间之战,织田氏大败今川氏,今川义元阵亡.从此德川家康摆脱今川氏而独立,1562年与织田信长结成同盟,开始全力经营三河.由于他求成心切,采取过激措施,激起了1563年三河国全境的一向宗起义.经过他近一点的攻战,残酷地镇压了起义后,才逐渐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基地.
1568年德川家康的同盟者织田信长进入京都,迈出了统一全国的第一步.这时已在三河打下了坚实基础的德川家康开始采取东进政策.1570年他联合织田信长在妹川打败浅井氏、朝仓氏,将治所迁往滨松.但这时武田信玄也想夺取全国政权,为扫清进军道路上的障碍,屡次出兵远江和三河.
1572年10月,武田信玄率四万五千人大举进军京都.德川家康闻讯率自己所部及织田信长援军一万余众迎战于三方原.此战便被称为三方原合战.由于双方兵力悬殊,且用兵之妙信玄又略高一筹,结果德川、织田联军大败,织田援将·平手凡秀战死.此战死伤千余,德川家康逃回滨松.此役德川家康虽然打了败仗,但武田信玄却十分佩服德川军的勇猛顽强.武田信玄的猛将马场信秀事后对信玄说:“看了三河军的尸体,面朝我军倒下的都是脸朝下,面向滨松倒下的都是脸朝上,这说明这些士兵都是向前冲杀时战死的,因想逃跑而被处斩的一个也没有.”据说德川家康就是经过此役而取得了“海道一雄”的名声.
此后德川家康一面与武田氏对抗,一面加强领内建设.1575年5月,联合织田氏于长筱之役大破武田胜赖,1581年陷远江的高天神城,把武田氏驱逐出远江.翌年随织田氏灭掉武田氏,领有骏河.
1582年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信长一死,围绕政权落入谁手的问题各大名之间展开了激烈斗争.本能寺之变时德川家康正在界市,因急取近道需经伊势返回三河,期间由服部半藏等护送平安回到三河,才免遭危难.
德川家康返回冈崎后,发现中央的实权已被丰臣秀吉夺去.为了积蓄实力准备将来与丰臣秀吉分庭抗礼,他更加坚定了东进的决心.不久发兵占领了甲斐,同时把手伸进了信州.至1583年前后,德川家康已先后把三河、远江、骏河、甲斐、南信浓五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当时东海道地区兵农分离进行得很缓慢,还没有像大内氏和北条氏那样形成大名的城下町,家臣和自己的封地还紧密地联在一起,因此要控制家臣必须牢牢地控制住土地.鉴于这种情况,德川家康当时对所属家臣一律采取给予封地的形式,通过土地这个纽带来控制家臣.
这一时期德川家康也很重视发展领内的工商业.早在三河国时他就把三河的小山新市作为“乐市”,免除各种税役.迁入滨松后,他又整顿了各种工商业团体.征服甲斐后,统一了通过甲斐全境的度量衡,招揽外地商人到三河、远江进行贸易.通过这些措施,德川家康不仅稳定了对新领地的控制,而且增强了经济实力.
此后丰臣秀吉步步推进国内的统一,不久当上了关白和太政大臣,名副其实地掌握了全国政权.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之间也很自然地变成了近似于主从关系的一种关系.
丰臣秀吉征伐九州时,德川家康未被征调,摆脱了一次巨大的消耗.但1590年征伐小田原时他参加了战斗.北条氏灭亡后,德川家康被封于关八州,年贡260万石.1590年8月1日德川家康离开五国迁往江户(现东京),从此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经营关东.
首先,采取新办法配置家臣.德川家康在靠近江户的武藏、相模等地,集中了直辖地和封地在一万石以下的下级家臣.万石以上的高级家臣配置得尽量远些,分布的密度是关东的西南部略稀,东部与敌对性大名接壤的边境地带较密.显然,这样配置是一种临战体制.而且他在进入关东的同时,便决定将封地换算成产量发给家臣.这些措施对进一步控制家臣,巩固关东新领地起了很大作用.
其次,德川家康为了调整农村中的租佃关系,稳定新领地的秩序,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检地.其具体办法是,在土地登记册上,在隶属农民登记人姓名的右上方标上人名肩书,表明该人耕种的土地其领有权是属于哪个名主的.这样做,是既承认身为领主的名主的土地领有权,使其负担交缴年贡的责任,另一方面又承认租佃者尚不稳定的耕作权.这种措施对治理关东这种比较落后的地区是得策的.
最后,德川家康也十分注意发展领内的工商业.为了解决陆路运输和吸引外地商人来江户经商,从江户和周围农村征调人夫建立了道中云马役.为了解决水路交通问题,组织人力挖掘沟渠,使船舶可以直接停靠江户城下.又指定专人管理领内的度量衡;委托从旧领地跟来的土豪式商人发展江户的市区建设和对工商业进行管理;1592年以后,铸造了号称武藏小判的一两金币,以促进货币流通.随着江户建设的步步进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外地商人纷纷来到江户.德川家康对关东的建设,为他后来夺取全国政权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支援和巩固的根据地.
1598年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是五大老的首领.1600年,他进攻上杉景胜.接着于当年9月的关原之战打败石田三成,掌握了全国政权.1603年2月,被朝廷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右大臣、源氏的长者(即源氏的族长、家主).同年,他在江户开设幕府.1605年,把将军职让给了儿子秀忠,退居骏府城,但作为大御所仍然掌握着军政实权.1615年5月大坂(今大阪)之役,灭掉丰臣秀赖,实现了所谓的“元和偃武”.1616年3月,出任太政大臣.4月17日死于骏府城,终年76岁,葬于久能山.翌年,追谥正一位,受东照大权现的敕号,后改葬日光山.
日本的战国时代,诸侯割据,大名之间争夺政权的斗争十分激烈,实现国家统一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德川家康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必须对统一的大局有清醒的认识,因时、因地制宜,采取灵活的政策和策略.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他是顺应了时势,举措得宜的.
本能寺之变以后,丰臣秀吉捷足先登,抢先控制了局面,使德川家康失去了一次夺取全国政权的机会.当时大局虽然对他很不利,但这时他与丰臣秀吉之间的关系和实力已非昔日的织田信长与他的关系可比.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他采取了有限的行动.1584年,德川家康应织田信雄之请,与丰臣秀吉战于小牧、长久手,就是出于有限目的的一种有限行为.长久手之战,德川家康打败了丰臣秀吉的一个支队,打死了丰臣秀吉的勇将池田信辉,迫使丰臣秀吉以相当有利于他的条件讲和,这对全国都很有影响,丰臣秀吉对德川家康不得不另眼相待.丰臣秀吉出兵朝鲜时,没有把德川家康的部队编入渡海战列.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德川家康的幸运,其实这是德川家康运用自己的实力和采取巧妙的策略得来的.丰臣秀吉出兵朝鲜,使丰臣政权和西南大名损失惨重,而德川家康却在和平建设中积蓄了财力,壮大了力量.这些变化是丰臣氏政权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德川家康后来夺取全国政权的重要转折点.
注意内治是德川家康取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德川家康的内治是和改组与强化封建秩序溶为一体的.在取得全国政权前,每占领一地,总要对新领地的统治加以整顿,而不是一味追求武力扩大版图.夺取全国政权后,为了巩固政权,除保持丰臣秀吉的政治成果外,又采取了一系列改组和强化封建秩序的措施.
一是没收和削减敌对性大名的领地,充实幕府的经济基础:德川家康没收了87个敌对性大名的领地,总收入量为414万石(一说没收了90个大名的领地),减封了三个大名的领地,总收入量为207万石(一说减封四家大名领地).其中的3/4转封给自己的功臣和亲近大名,其余的1/4划为德川氏的直辖地,再加上甲斐、信浓、美浓、近江、越前、佐渡、陆奥南部等地区的直辖地,总收入量达6万石以上,此外,德川家康还把佐渡、石见、伊豆等地的重要矿山和京都、大坂、奈良、骏府、长崎等重要城市和港湾地划为幕府直辖.这样,幕府就几乎控制了全国的大部分重要财源.
二是建立起幕藩体制的封建统治制度.德川家康根据对幕府的向背,把全国的大名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他的儿子和德川氏的近支宗族,这一类叫做“亲藩”;第二类是忠于自己和自己祖先的功臣,这叫做“谱代大名”,“亲藩”和“谱代”是幕府政权的支柱;第三类是关原之战前与德川家康同为大名的人,或战时曾忠于丰臣秀吉战后降服的大名,属于这一类的叫做“外样大名”.德川家康把三种类型的大名混杂相间,使亲藩和谱代大名监视外样大名.其次,为了加强对武士的统治,树立幕府的权威,又于1615年颁布了《武家诸法度》.其要旨是奖励文武、诫逸乐奢华、守节俭、严阶级(即服饰、乘舆的等级规定)、不得蓄浪人、不得擅自修缮城池、不得私婚、不得结党,但最主要的是规定了大名的“参觐交代”制.按规定,全国外样大名分为东西两半,半住江户,半住领地;每年4月为东西两半部大名的交代时期(对谱代大名另有规定),大名的妻子须常住在江户,事实上作为人质,大名依地位带领侍从,构成“诸侯行列”,按期到江户参觐交代.由于“诸侯行列”人数众多,往返于江户和领地之间的耗费十分巨大.因此这一制度不仅可以使幕府实际上把江户交代的大名作为人质而加以控制,还可以大量消耗大名的财力,使之无力叛乱.与此同时,德川家康还进一步推行丰臣秀吉的兵农分离政策,完善了身份制度,把整个日本社会划分为身分世袭的士、农、工、商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内部又贯穿着纵的主从关系.最后,在1615年还针对皇室、朝廷、寺社颁布了《禁中及公家诸法度》和五山十刹的法度.这样,以身分制为核心,以幕府为政权的中枢,上对天皇、公卿,下至各藩大名、一般武士、僧侣、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幕藩体制.德川幕府就是主要靠这个体制来统治全国.
第三,在对外事务方面,德川家康不是个完全的锁国主义者.创立幕府后,他立即遣使朝鲜,并于1608年恢复了和朝鲜的邦交.与此同时,又积极谋求与明朝的间接贸易.他出于对军需物资和生丝贸易的需要,创立幕府后的初期,对发展与西欧各国的贸易也很积极.1608年,他聘用英国人三浦安针为外交顾问、贸易事务官,并向他学习世界知识、天文和数学.他甚至默许基督教的传播,后来因感到危及日本传统的封建统治,又加以禁止.1612年,幕府在直辖地首先颁布禁教令,翌年便把这一法令推行到全国.1615年起,进而对朱印船贸易也严加限制.
第四,德川家康大力提倡文治.他十分好学,喜欢读有关治国平天下的经史典籍,鉴于字镰仓幕府以来佛教势力已与庄园制紧密结合的事实,他在创立幕府前一直抑制佛教,推崇儒家思想.创立幕府后,他认为庄园制已彻底摧毁,佛教因失去旧的经济基础和遭到沉重的政治打击也已衰落,这时恢复佛教的威信,对巩固新政权不仅无害而且有益,因此晚年逐渐扶植佛教,与名僧探讨各宗的佛法,日益趋于儒佛合一的思想统治.
德川家康一生的最大业绩在于他继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后,改组和强化了日本的封建秩序,把日本封建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开创的德川幕府在日本历史上维持了长达260多年的和平统一局面,这给日本封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比庄园制时代略好一点的社会环境.但是,德川家康所改组和强化的日本封建制度,仍然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严格的身分制度把每个人都死死地固定在一个狭窄的框子里,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他推动海外贸易并非要民间贸易自由发展,走上近代重商主义的道路,而是出于幕府政治和经济的需要,维护封建的政治统治,其范围只限于由极少数幕吏、大名、特权大商人所把持的官方贸易,一旦超出幕府的政治需要,就立即加以取缔或限制.1612年颁布的禁教令,实际上是德川幕府政治锁国的开始,从1615年开始对朱印船贸易的限制,则是一种部分的经济锁国,是德川幕府后来全国锁国的先声.此外,德川家康晚年推行儒佛合一的思想统治,对日本人民的思想起了很坏的束缚作用.这种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明治维新以后.
石田三成
石田三成(英文名:Ishida Mitsunari),织丰时代武将,公元1560年—1600年在世.
公元1574年丰臣秀吉为长滨城主的时候,石田三成是15岁.当时三成为某寺院的童子,一天秀吉外出打猎,口渴至该寺喝茶,三成端上一大碗凉茶,秀吉一饮而尽.后又捧上半碗微热的茶,秀吉也喝了.接着三成又献上一小茶碗更热的茶,秀吉大喜,又喝了.从此深得秀吉的信任,成为秀吉的侍从.这个故事说明三成自幼就有明敏的才智,他能机敏地察知秀吉的意向,言行合乎秀吉的心意.公元1582年织田信长死后,秀吉讨伐信长的宿将越前的柴田胜家
而进军近江,迫使柴田自杀.三成因参加这次北国征伐有功,得到了马一匹及白布50端(一端为3丈).讨伐柴田成功以后,秀古代替了信长的地位,1583年到大坂城,公元1585年任关白,叙从一位.那时三成也由从五位下治部少辅升至五奉行之一(其他是前田玄以、浅野长政、增田长盛1长束正家.五奉行是办理国政的最高机关).天正十四年(1586)又兼任界市的奉行.
石田三成效忠主君,跟随丰臣秀吉南征北战,建立了一系列的战功.
(1)讨伐九州.当时九州的豪族岛津氏势力很大,丰臣秀吉于天正十五年(公元1587年)以25万大军讨伐九州岛津氏.在讨伐战争中,三成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讨伐小田原.秀吉降伏岛津氏以后便讨伐关东的北条氏,天正十八年(公元1590年)2月秀吉率军攻打北条氏的小田原城,三成为先锋,率领1500骑东下.4月包围小田原城,由三成攻占小田原城的卫星城——馆林城和忍城,使小田原城陷于孤立,北条氏父子被迫开城投降.
(3)讨伐奥州.丰臣秀吉为了统一日本,决定讨伐奥州的伊达政宗,派三成于公元1591年1月到相马,去瓦解伊达政宗的盟军,最后迫使伊达议和.
(4)侵略朝鲜.奥羽平定以后,国内军事行动告一段落.接着丰臣秀吉便想侵略朝鲜,在东松浦半岛的名护屋设立大本营,准备侵朝.文禄元年(公元1592年)3月13日侵朝军队158000人分九批渡海,4月12日先锋小西行长从釜山登陆.此时三成被任命为船奉行,在名护屋执行运送部队、粮食和武器的任务.5月3日小西行长、加藤正清等占领京城.不久秀吉便派三成到朝鲜去执行特殊任务——进攻中国(明朝)及各武将划分占领地区.三成于7月16日到达京城.8月7日在京城召开作战会议,制定巩固京城、攻打平壤,以防备明军来授的作战方案.由于明朝李如松率领的援军及时赶到,小西行长被明军打败,退出乎壤.又由于明朝主和派得势以及日本在“碧蹄馆之战”失败,两国开始和谈.1593年5月15日三成伴同明使沈推敬、徐一贯等到达日本名护屋,谈判议和条件.
庆长元年(公元1596年)9月1日,明朝的正式议和使节杨方亨和沈惟敬一起到达大坂.秀吉接见明使一行,明使宣读国书.因国书中非但没有秀吉所提出的五项条件(明朝公主嫁给日本天皇,恢复勘合贸易,派遣一名朝鲜王子及大臣为人质到日本,朝鲜八道中的南四道割让给日本,各自归还俘虏),而且封秀吉为日本国王,秀吉大怒,驱逐明使,谈判破裂.
庆长二年(公元1597年)2月21日秀吉以141500人的兵力再侵朝.这次秀吉不到名护屋,在伏见指挥,所以三成也留在伏见(在大坂)辅佐秀吉.但公元1598年8月18日秀吉突然病死,由三成主持撤兵并与明朝议和.
当初丰臣秀吉无子,将其姊日秀与三好一路的儿子收为养子,他就是关白、左大臣秀次.但文禄二年(公元1593年)亲生儿子秀赖出生以后,对养子秀次的感情便开始冷淡起来,后悔将关白让给秀次.于是产生了一股谣传,说秀次对秀吉抱有异图.因此石田三成奉秀吉之命于文禄四年(公元1595年)7月赴聚乐亭会见秀次,探听事情真相,并到处收集秀次反叛的材料.结果秀次切腹自杀,其妻妾20多人也惨遭杀害.这就是所谓“策谋事件”.因此三成得到江北194000石的领地,被封为佐和山城主,但遭到浅野长政等大名的怀恨.公元1595年秀次自杀以后,秀赖成了秀吉的继承人.
然而秀赖年幼,为考虑到将来,秀吉让五大老(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辉元、字喜多秀家、上杉景胜)、五奉行(前田玄以、浅野长政、增田长盛、长束正家、石田三成)两次立誓效忠.特别身为五奉行之一的三成,对主人秀吉格外忠心,誓死辅佐秀赖.
秀吉死后,部下便出现不和,加藤正清、黑田长政等七名武将要杀三成.后来三成听了德川家康的劝告,引退佐和山城.石田三成回到佐和山城以后,德川家康便背约进入伏见城,并和诸大名私下结党进行反叛.此时引退在佐和山城的石田三成决定乘家康到会津讨伐上杉景胜的机会起兵,以毛利辉元为盟主,联合关西诸侯,总兵力为92700人,攻打伏见城和田边城,一时势力大盛.家康率军迎战,东西两军于1600年(庆长5年)9月15日上午8点至下午2点半在大垣的西北关原(美浓平原的西北部)展开一场大会战,史称“关原之战”.结果德川家康的东军胜利,石田三成的西军失败.接着家康又攻下石田的根据地佐和山城,西军的据点大垣城的守将秋月种长开城投降.9月27日,家康进大吸城觐见秀赖.
佐和山城陷落的那天,家康就派遣田中吉政搜查石田三成,并下令以重赏通缉三成,凡隐藏不报者,不仅本身,全族及当地都要受处罚.
关原之战失败以后,石田三成逃往伊吹山,打算在此暂且栖身,伺机潜入大坂再度举兵.他逃出关原的时候有许多随从人员,为避人耳目,让他们离开伊吹山.只有渡边勘乎、矾野乎三郎、盐野清介三人决定留下,和三成一起经近江浅井郡的草野谷,逃到大谷山.最后连这三人也让他们离开,约定将来在大坂见面,单身翻山越岭进入伊香郡,投身于古桥村法华寺的三珠院.后来被村民发现,不得不离开三珠院,在当地农民与次郎太夫的庇护下,躲在附近的山洞里.然而此事被当地的一名地主知道了,劝告与次郎太夫将石田三成交出,引渡给田中吉政.与次郎太夫大惊,立即告知石田三成乘早逃走.但此时三成下痢倒在山洞里,又无食物,自知命该断绝,力劝与次郎太夫报告田中吉政.结果三成被捕,引渡给吉政.那天是9月21日,关原之战后的第六天.
吉政自幼和三成很亲密,同情三成的遭遇,十分照顾他,给他食物吃,还替他治病.后来三成被送到大津的家康的军营,在营门口黑田长政看到他,立即下马向他道歉,并脱下自己的衣服,给他换去身上的脏衣.家康以厚礼接见,还把他当作194000石的诸侯看待.
三成被捕后,和三成一起举兵的小西行长、安国寺惠琼也先后 被捕,他们和三成一同送到大坂,三人戴着枷锁在坂颐和界市游街,然后押到京都,交给奥平信吕收监.
10月1日,三成、惠琼和行长各乘一辆囚车从信昌的邱宅押到六条河原的刑场.在刑场上,人们为三人念佛,石田三成拒绝,态度和平常一样镇静,毫无畏惧.三成被斩首以后,他的首级和惠琼、行长、自杀的长束正家的首级被一起挂在三条桥示众.三成的遗体被大德寺的圆鉴国师收去,葬在大德寺的三玄院里.
石田三成接受主君丰臣秀吉的托孤,全心全意辅佐秀赖,对德川家康的反叛极端痛恨,最后不顾力量悬殊和家康决一死战.被捕后三成被押到大津,在军营前家康的部将福岛正则看到三成,从马上呵斥道:“你掀起无益之乱,今天落到如此地步有何脸面?”三成回答说:“我武运不好,不能活捉你而感到遗憾.”
临刑前游街的时候,三成口渴想吃茶,转告警卫兵.偏巧此时没有茶,警卫兵说手边有柿饼,如果口渴可以吃.三成说柿饼生痰,所以不吃.警卫兵听了这话便笑道:“即将杀头的人还怕生痰,真滑稽.”于是三成说:“对于你们那样的人当然是对的,但考虑大义的人,即使在杀头的一瞬间还要保重生命,因为他无论如何要设法实现宿愿.”
三成战败后不自杀,最后被活捉,人们从这点说他贪生怕死,这是人们的误解.三成到杀头前始终抱着打倒德川家康的信念,他要抓住一切机会来实现自己的信念,他的生也好死也好都是为了主君.丰臣秀吉死后,三成对家康的态度十分傲慢,当然更谈不到奉承了.某天在大胶城中,三成裹着头巾烤火取暖,因家康就要来到,旁边的浅野长政劝三成取下头巾,三成不肯,被长政取下抛人火中.还有一天,家康和三成一起在大佛殿,三成的手杖不小心落地,家康立即拾起来交给三成,三成连一声道谢也没有.
三成认为对主君的尽责不单在思想方面,在物质方面也要献出一切.从而他很节约,不浪费,佐和山城的居室是板壁的.但是另一方面,他不惜费用重用人才,以150000石的俸禄招聘蒲生乡舍、岛胜猛(也称岛清舆).后来他们成了三成的忠诚家臣,在关原之战中奋战而死.
三成爱读《源平盛衰记》,在关原之战失败后逃往伊吹山中的时候,一定想到石桥山之战失败而藏身于一枯树中的源赖朝吧.三成认为胜败乃兵家之常,失败不可舍命,应全力逃出战场,以图大事,此乃合乎兵法.
石田三成,一直以来是妄臣、傲慢的小人形象,导致家康胜利的最大原因等等.
然而近年来,司马辽太郎、小和田哲男、界屋天一的人对其评论的改变了他多年来人们心中的形象.
在历史上谁善谁恶似乎都只有当时的胜利者与统治者说了算,常常为后人产生误导. 在关原之战后,德川幕府成立,致力将三成渲染成为一个怀有小人之心的恶人,将千利休的被迫切腹、丰臣秀次的逼杀、丰臣政权后期的衰弱各责任推在了他的身上!造成了人们对他为人的误导.
首先,千利休的切腹与丰臣秀吉的被杀全都是丰臣秀吉的意思,真正的谋害人是丰臣秀吉.三成不过是执行人而已.(有点象当年曹操杀伏皇后而世人皆痛骂华韵)
关原之战是在德川家讨伐上衫家时开始的,东军在一日之内大获全胜.在战初,东军个个胆战心惊小心翼翼的,家康形容有如履薄冰的感觉~.结果确实历史的齿轮违背了大多数人的愿望将胜利交给了东军而使西军大败而走.
其中有一种说法是石田三成阻止了岛津丰久夜袭东军大营的方法,错过了胜机而导致了西军的失败.可是,夜袭战献策本身的事实就非常的可疑~.即便是事实,当时石田三成也对东军的部署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家康的失败也就是东军的失败,而对于久经沙场的家康来说,夜袭的成功率也就非常的小了~.
纵观全局,当时石田三成总领地194000石,加上毛利与岛津的领地,总共只是全日本的十分之二,而家康在当时就占了全日本的十分之五,对比之悬殊是如此的可怜与柔弱~~西军的破败也是可想而知的.
丰臣秀长与秀吉的对话中有着“军中有善立功而善求丰厚之俸禄者,不可限制其赏,将吾之俸禄赠与亦可.”的对话.三成有着丰厚的高俸禄,在秀吉时代的后期为了报答秀吉的恩惠,拼尽了自己所有的能力为丰臣家奔走作战,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