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简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15:56:49

牛的简介!
牛的简介!

牛的简介!
草食性反刍家畜.哺乳纲偶蹄目(Artiodactyla)牛科 (Bovidae)牛属(Bos)和水牛属(Bubalus)家畜的总称.具多种用途:肉和乳可供食用,皮属工业原料;牛还可提供役力和为农业生产提供等.
  牛属包括4个种:①普通牛(Bos taurus).分布较广,头数最多,如各种、、兼用牛、中国以役用为主的以及日本的和牛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② (B.indicus),亦称驼峰牛.耐热、抗蜱,是印度和非洲等热带地区特有的牛种.③(B.run-niens).毛长过膝,耐寒耐苦,适应高山地区空气稀薄的生态条件,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独特畜种,所产奶、肉、皮、毛,是当地牧民的重要生活资源.④野牛 (Bison),如美洲野牛(B.bison)(图1[美洲野牛])、欧洲野牛(B.bonasus)等.可与牛属中的普通牛种杂交,产生杂交优势和为培育新品种提供有用基因.
  水牛属中的 (Bubalus bubalus)是水稻地区的主要役畜,在印度则兼作乳用.
  世界上牛头数最多的国家是印度,1984年有牛18220万头(其中水牛6200万头).以下依次为巴西 13302万头(其中水牛72万头).苏联 11988.8万头(其中水牛33万头).美国 11404万头,中国7808万头(其中水牛1900万头,牦牛约1300万头).印度养牛头数虽多,但由于宗教习俗等原因,生产性能较低.
  编辑本段1、起源与驯化
  根据出土的牛颅骨化石和古代遗留的壁画等资料,可以证明普通牛起源于原牛(Bos primie-nius),在新石器时代开始驯化(图2[原牛]).原牛的遗骸在西亚、北非和欧洲大陆均有发现.多数学者认为,普通牛最初驯化的地点在中亚,以后扩展到欧洲、中国和亚洲.亚洲是野牛原种的栖息地,迄今仍有许多在原地生活于野生状态中,而在欧洲和北美则除动物园和保护区尚存少数外,野牛已绝迹.中国黄牛的祖先原牛的化石材料也在南北许多地方发现,如大同博物馆陈列的原牛头骨,经鉴定已有 7万年.安徽省博物馆保存的长约 1米余的骨心,是在淮北地区更新世晚期地层中发掘到的.此外,在东北的榆树县也发掘到原牛的化石和万年前牛的野生种遗骨.
  驯化了的普通牛,在外形、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能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野牛体躯高大(体高 1.8~2.1 米)、性野,毛色单一、多为黑色或白色,乳房小、产乳量低、仅够牛犊食用.经驯化后的牛体型比野牛小(体高在 1.7米以下),性情温驯,毛色多样,乳房变大,产乳量和其他经济性能都大大提高.
  关于其他牛种的起源问题,凯勒(1909)曾认为印度瘤牛系由爪哇野牛驯化而来,但据近代对颅骨类型和角型的研究,以及对瘤牛与普通牛杂交能产生后代并育成新品种的分析,证明瘤牛也起源于原牛,其在南亚驯化的时间大致与普通牛相同或稍迟.中国古书记载的“牛”,即现代的瘤牛中国水牛的毛色、颅骨和角形等特征同印度野水牛极相似,故以前学者都认为中国水牛起源于印度的野生平角水牛——亚尼水牛(Bubalus arne).但近期对华北、东北、内蒙古以及四川等地更新世不同时期地层中发掘出的不下 7个水牛种的化石研究,可证明其中至少有1~2种后来进化而成为现代的家水牛.中国水牛起源于南方.这可能是由于更新世晚期亚洲北部受冰川侵袭,使原属热带性气候的黄河流域以北广大地区变得干寒,以致古代水牛等动物被迫向南方迁移的结果.中国牦牛系由野牦牛驯化而来.至今青海省的海北、海南高寒地区和藏北高原海拔4 000~5 000米高山峻岭之间,以及蒙古和苏联的西伯利亚东北部仍有野牦牛分布.
  编辑本段2、生物学特性
  依不同牛种(属)而异.其共同点为牙齿32枚,其中门齿 8枚,上下臼齿24枚,无犬齿.上颚无门齿,只有齿垫.胃分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等4室,以瘤胃最大.反刍.蹄分两半.鼻镜光滑湿润,如出现干燥,即为患病的征兆.单胎,双胎率一般仅占1~2%.除高寒地区的牦牛因终年放牧,受气候影响,属季节性发情外,舍饲的牛一般均为常年多次发情,四季均可.发情周期基本相似,平均21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