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类型与地理的存在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6:42:02

中国文明类型与地理的存在关系
中国文明类型与地理的存在关系

中国文明类型与地理的存在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内向型气质、和谐型风格和伦理型内核,这些特征与中国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一)内向型气质与地理环境
“外部封闭,内部活跃”,大漠、海洋阻隔,内部资源丰饶,无求于它国,中国人创造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农业文明和典型的内向型文化气质.
这种内向型气质表现在很多方面.如“中国者,天下之中也”充分反映了古时中国人的全球观;在建筑文化方面,中国围墙特别发达,传统民居也是高墙围合,空间封闭,通透性差;国土开发上,注重开拓陆地、内地,从不向海外开拓;精神上注重开拓人的内心世界、世俗生活和现实世界,讲究实际,既不像希腊文化那样注重开拓自然世界,也不像中东——印度文化那样注重开拓神灵世界,更不像西方文化那样注重开拓自然世界、宗教生活和未来世界.
(二)和谐风格与地理环境
尽管中国背靠大漠,面对大海,但疆域内部特别是中东部,沃野千里,山川秀丽,炊烟缭绕,渔歌唱晚,仿佛一个特大型的“世外桃源”,优美、恬静、和谐.和谐逐步形成中国文化的基本风格.
和谐的文化风格使中国人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讲究和谐统一、仁爱亲善、和睦礼让.中国人的哲学观念中也渗透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等思想.
和谐的文化风格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心理和思维方式.在古代中国,哲学家大多把建立统一和谐的理想社会作为自己的责任,统治者希望“太平盛世”,被压迫者希望“太平世界”.
过分强调和谐与统一,反对“过”与“不及”,这些文化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落后而相对稳定的封建社会得以长期延续的原因之一.和谐的文化风格也使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由于习惯和满足于从直观上笼统地把握事物的性质,忽视了对事物本身的深入解剖.
(三)伦理型内核与地理环境
中国文化以人为本,注重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然后由家而国,构建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一方面,臣对君尽忠,子对父尽孝,妇对夫尽顺,弟对兄尽悌;另一方面.君、父、夫、兄要对作为卑者、幼者的臣、子、妇、弟关怀备至.两者的相互配合构成了相对和谐的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式的人际关系.因此,伦理道德成为中国文化的内核,成为中国文化的最基本的特征.相比较而言,有人称希腊文化为“科学型文化”
,罗马文化为“法制型文化” ,中国文化为“伦理型文化” .
伦理型文化产生的思想基础是农业社会条件下的封建宗法观念.当我国历史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没有像希腊、罗马那样发生奴隶主民主派推翻氏族贵族统治的过程,而是氏族首领直接转变为奴隶主贵族.也就是说,当中国进入阶级社会时,不是以奴隶制国家去取代由氏族血缘关系纽带联系起来的宗法社会,而是由家族走向国家,以血缘纽带维系奴隶制度,形成一个“家国一体”的格局.这样,我国氏族社会解体很不充分,而且氏族社会中宗法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残余大量积淀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