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传藻散文美学追求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2 16:12:53

乔传藻散文美学追求论文
乔传藻散文美学追求
论文

乔传藻散文美学追求论文
散文是有声音的.专事儿童散文创作的云南儿童文学作家乔传藻先生如是说.
“散文的声音就像我们的血液,你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却不能直视.散文失去了内在的声音,就像我们的身躯失却了血液,生命也就不成其为生命了.”在一篇名为《作品的调子》的随笔中,作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作家这样理解散文的声音,“散文这种内在的声音,其实也就是作品内在的感情,它有强有弱,有起有伏;与之相比,散文的‘硬件’部分,即散文的细节、事件、景物等等,只能算作音符,它们统摄在作品的旋律之中.找不到这个主旋律的音阶,也就像唱歌的人起不准音调一样,作品是无法写下去的.”
乔传藻先生在儿童散文创作中对文字的锤炼几近苛求,其笔法已臻化境,但他仍认为,“再新的手法也不可能把作家思想上、生活上所没有的东西变得有.”(乔传藻《我写少年散文》).
对照他们的儿童散文作品,作家们对自然生命的特别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和与生俱来的责任感,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里细心地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美感,在文字的队列里用心聆听自然的声音,在云南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发掘那些蕴藏在平凡世界中的诗意和灵性.
“我们的心,像一架大钟,在平凡的生活中,时或也会发出轰鸣声.引发这种‘响声’的事件,有时,竟是如此琐碎,譬如,阳光、小草和一棵树.特别是我们进入了自己敏感的创作领域时,我们的心,我们的五官,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似乎一下敞开了,准备接受外部事物的撞击.”(乔传藻《文学的眼光》).乔传藻先生几十年的儿童散文创作就是在这样的创作理念指引下进行的.他用一种近乎虔诚的心态来接受生活与自然给予心灵的点滴感动.在他的笔下,无论是用工笔或写意方式描写山林野趣的文字,还是“以自传体散文纪实兼具小说情调笔法”书写的童年故事,都体现着自己的创作理想.因此,作家的创作素材虽然来自边地,有着因地域特点而独有的神秘与神奇,但作家绝不是以猎奇的心态展示奇风异俗,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远距离叙述山村的贫穷与苦难.作家清醒地意识到“我写的尽管是‘无人之境’,我寻访的尽管是一些没有闻见过炊烟气味的‘森林居民’,但我的心是和时代相通的,在人与自然这一古老的艺术命题中,准确地把握住当代人的生存情绪,这是我的意愿.否则,封闭的峡谷意识,只会再一次把我们导向保守.”(乔传藻《我写少年散文》).
于是,我们在作家的文字中可以看到,被称作“太阳的女儿”的太阳鸟,看似弱小的生命却有着最坚韧的力量和对太阳最热烈的执着;植株矮小,花朵绚烂的龙胆花竟然有着超凡的智慧,能够在暴风雨来临时收拢花瓣,躲过生命的浩劫;严于律己,忠于职守的哨猴能够抵御来自食物的诱惑,忠诚地守候着自己的猴群;西双版纳的阳光是橡胶树的粮食,在象脚鼓上迸溅,在傣家人的微笑中闪烁;一朵云小学的孩子们是贫穷的,但他们又是富足的,他们在自然中获得的生命的滋养和生活的力量令城市孩子羡慕,那些贫穷中的美丽是如此的弥足珍贵……
今天,儿童散文的生态环境因为时代的浮躁喧嚣而令人堪忧.儿童散文创作“有意无意地被粗糙化、模糊化、边缘化”(谢倩霓语);儿童散文的出版困难重重.有识之士在呼吁大家要重视儿童散文的创作,为这种真正的“浅语的艺术”做出努力.乔传藻等作家对儿童散文创作的自觉与追求在这样杂语喧嚣的语境中显得尤其可贵.正是因为这些作家不懈的努力与坚持,儿童散文时至今日仍能保持着这一文体所特有的美学价值.他们的追求应当成为这个时代为儿童写作的人们的一种价值标尺.
我们期待着,儿童散文作家都能静下心来聆听“散文的声音”之日,便是儿童散文繁荣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