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6:55:38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关键字:学生差异;分层;学习梯度;学生发展;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也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在我们实际教学当中,如何体现和落实这一点,如何在课堂当中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挥作用,并对其要有不同的侧重.一、承认学生的差异,并尽可能多得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先天遗传上有差别,而且还表现在其后天身心成长与智能发展的差别.比如感知上的分析与综合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的差别、情感表达上的外显与内隐的区别、兴趣指向的差别、气质、性格等类型的差别等等.而这些对于学生学习一门课程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首先要了解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兴趣.尤其是高一的新生来说,习惯于初中相对轻松的课堂教学,对高中紧张、严谨的数学学习有着严重的不适应,所以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适应和坚持,很大程度上来源兴趣.如果学生觉得老师把数学课程讲得有意思,便能产生好奇,从而自觉自愿地加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去.如果一个班的大部分学生都对数学课程有兴趣,那么这个班的数学课想必是很轻松的,那么学生以后会持续这种兴趣,从而产生良性循环.所以在数学课程伊始,教师应当调动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教师讲课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来关注这门课程,从而形成持久的兴趣,最后就变成一种数学学习的自觉性.第二,要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通过课堂的提问、学生的回答、作业练习以及讨论交谈等多种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对症下药,合理设置.第三,了解学生的性格差异.不同性格的学生在学习当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现在的高中学生普遍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与认同,但不同性格的学生的表现是大为不同的,有的表现的很活跃,这可以是自信,也可以是自傲;有的表现得很沉默,这可以是自卑,也可以是内敛.当然这与每位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有关系.过于自信,浮躁的学生,我们就需要适当的给以提示或刁难,让其更加谦逊;过于自卑的学生,就要给以帮助和鼓励,提供以展示表现的机会.当然,这当中不能有失公平原则,教师要创造公平,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感觉.因而,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很关键的一个方面,就是要鉴别学生在各方面的差异,并尽可能了解差异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使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教学行为更加有效地、顺利的开展,做到有的放矢.二、教学目标要分层设计教学目标不仅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配套教材,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来确定.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认识兴趣、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企图制定出对全班学生都合适的唯一的教学目标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的.设计教学目标必须具有一定弹性,让学生有一定的目标选择的余地.宏观上,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微观上,我们可以区别对待,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由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自我出发,循序渐进, 都有一种成就感感,都相信自己在进步.为此,教师可以将学习目标定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基础目标,要求掌握课程标准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全体学生都必须掌握的;第二层为提高层,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并对所学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归纳的能力和应用能力;第三层为发展层,要求学生除了达到以上层次外,还要进行横向提高,不但能解决已知问题,还能解决未知问题.三、教学过程梯度化有了不同目标的设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原则上要立足于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提高程度好的学生,扶持程度较差的学生.采用“统一授课,面向全体,分组练习,个别辅导”的方法.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以中等学生的水平为基点,力争把学习程度中等学生的问题解决在课堂教学之中,积极鼓励中等学生大胆质疑,并注意程度好的学生的学习优势,让他们排疑解难,带动全班.首先要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进行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和课堂提问.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应该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多种方式启迪思维,突出重和难点.课堂提问要有“易、难、中、”三个层次的问题.较容易的问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能掌握,但要把这个层次的问题留给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解决;稍难的问题让给程度中等的学生完成;较难的问题让程度好的学生来尝试解决.同时,中等难度的问题留有时间让进科多的孩子充分思考、讨论,有了一定认知和结论后再让学生回答,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让他们都能各抒己见,从他们自己的立足点来来进行发现,从而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其次,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都要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一方面,习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有梯度,由易到难,逐层加深.在安排例题教学时,尽量采用“题组”的形式,根据教材和基础训练,设计一系列代表不同层次的“变式”问题(包括开放性问题),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到,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实现各层次教学的具体目标.另一方面,题目类型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种.必做题要求必须完成,选做题则是鼓励学生完成,并在必要时进行讲评.这种有梯度的题目使得全体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巩固和提高,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同时,在个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开发程度较好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中等程度学生的竞争意识,维护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信心.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要及时给子鼓励,以充分调动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开展生生、师生之间的讨论研究,努力创设民主、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各层次学生学得灵活、主动,“会学”、“乐学”,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四、课外辅导差异化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给予不同的指点和帮助.当然教师不可能对每位学生都能辅导到,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课堂练习或自习时间进行个别指点与辅导,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不敢提问的学生,不妨主动询问,一方面这是一种关心,同时也是让学生提问题的好习惯,无形中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鼓励.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或是提的问题很简单,这时教师应该更加耐心,不要对学生产生厌烦感,帮助他们复习学过的旧知识,举浅显易懂的例子,使旧知识能够自然地向新知识过渡.对程度中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归类整理,对同类问题做出不同解答,让他们模仿解决,同时引导他们总结规律,使所学的知识升华.程度较好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不给予直接解答,而是多进行启发,做到点到为止,尽量让他们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教师要及时检查他们方法是否止确,结论是否准确,还存在哪些问题.通过这些差异性的辅导,不仅能够使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得到有效解决,而且能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今后的学习中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