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建国特点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说明东晋建国的特点.期末试题.希望哪个历史好些的人回答一下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19:32:25

东晋建国特点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说明东晋建国的特点.期末试题.希望哪个历史好些的人回答一下吧.
东晋建国特点
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说明东晋建国的特点.
期末试题.希望哪个历史好些的人回答一下吧.

东晋建国特点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说明东晋建国的特点.期末试题.希望哪个历史好些的人回答一下吧.
东晋王朝(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是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廷,虽然在今天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朝代写进中国的古代历史,但事实上东晋的统治范围却仅限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土地,东晋时代,也曾经内部四分五裂.

西晋是个短命的王朝.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经常遭到西晋皇室的欺压,少数民族常常被西晋权贵作为奴隶,并随意买卖,后赵开国皇帝石勒就是一个例子.经过八王之乱后,鲜卑\羯\羌\氐\匈奴等少数民族都纷纷崛起,势力日益强大.相继在北方建立前秦\后赵等少数民族政权.
公元316年,西晋的末代皇帝司马邺被俘,宣告了西晋的灭亡,但一些晋朝的旧臣并不甘心亡国的命运,仍在全国各地积极活动,准备恢复晋朝...

全部展开

西晋是个短命的王朝.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经常遭到西晋皇室的欺压,少数民族常常被西晋权贵作为奴隶,并随意买卖,后赵开国皇帝石勒就是一个例子.经过八王之乱后,鲜卑\羯\羌\氐\匈奴等少数民族都纷纷崛起,势力日益强大.相继在北方建立前秦\后赵等少数民族政权.
公元316年,西晋的末代皇帝司马邺被俘,宣告了西晋的灭亡,但一些晋朝的旧臣并不甘心亡国的命运,仍在全国各地积极活动,准备恢复晋朝的统治。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南渡过江的中原氏族与江南氏族的拥护下,在建康称帝,国号仍为晋,司马睿是为晋元帝,因其继西晋之后偏安于江南,故史家称之为东晋.
当东晋在江南建国的同时,中国的北方则陷入分裂混战,黄河流域成为匈奴、羯、鲜卑、氐、羌等五个主要少数民族和汉族争杀的战场,并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相互争霸,不断有国家成立和灭亡。从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316年灭掉西晋,到439年鲜卑拓拔部统一北方,这130多年里,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先后建立了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燕(鲜卑)、前凉(汉)、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汉)、夏(匈奴)等十五个政权,连同西南巴氐族建立的成汉,共十六国,和东晋汉族政权长期对峙,史称五胡十六国。
由于少数民族的入主中原,使他们更多的接触到华夏文化,使之与汉民族逐渐发展为同一生活习惯的民族,进而被汉族融合。自魏、晋、南北朝之后,中原北方大体已形成以汉族为主,其他少数民族混居的人口构成形式,使中国正式成为具有相似生活习惯的多民族国家。

收起

东晋王朝(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是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廷,虽然在今天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朝代写进中国的古代历史,但事实上东晋的统治范围却仅限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土地,东晋时代,也曾经内部四分五裂。
在此期间,中国北方一直由赵、前秦等控制,并且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两个时代——东晋-十六国、南北朝——近三百年的时间。
西晋王朝灭亡后,汉族在江东建立东晋政权。公元317年,镇守...

全部展开

东晋王朝(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是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廷,虽然在今天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朝代写进中国的古代历史,但事实上东晋的统治范围却仅限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土地,东晋时代,也曾经内部四分五裂。
在此期间,中国北方一直由赵、前秦等控制,并且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两个时代——东晋-十六国、南北朝——近三百年的时间。
西晋王朝灭亡后,汉族在江东建立东晋政权。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江苏南京)的晋宗室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东晋政权维持了长期的偏安统治,到公元420年被刘裕所建立的宋所取代,共享国103年,历4代11帝。
公元316年,西晋的末代皇帝司马邺被俘,宣告了西晋的灭亡,但一些晋朝的旧臣并不甘心亡国的命运,仍在全国各地积极活动,准备恢复晋朝的统治。三一七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南渡过江的中原氏族与江南氏族的拥护下,在建康称帝,国号仍为晋,司马睿是为晋元帝,因其继西晋之后偏安于江南,故史家称之为东晋。公元346年,东晋安西将军桓温伐蜀,次年3月克成都,控制汉水上游和四川盆地的成汉政权灭亡。至此,东晋统一了南方,与后赵帝国隔秦岭淮河对峙。
司马睿在坚康建立政权形式的时间实际是在公元311年,当时西晋处于崩溃边缘,但没有明确灭亡。东晋建立的时间一般被视为司马睿称帝的时间,即公元317年。公元357年,由于受到前燕皇帝慕容俊威胁,穆帝司马聃去除帝号,两年后恢复。公元420年,东晋被刘裕取代。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