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6篇有关人生哲思的文章~比如周国平的之类的.或者再推荐几个作者(尼采,叔本华之类的最好不要)~急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07:46:00

求6篇有关人生哲思的文章~比如周国平的之类的.或者再推荐几个作者(尼采,叔本华之类的最好不要)~急用
求6篇有关人生哲思的文章~比如周国平的之类的.或者再推荐几个作者(尼采,叔本华之类的最好不要)~
急用

求6篇有关人生哲思的文章~比如周国平的之类的.或者再推荐几个作者(尼采,叔本华之类的最好不要)~急用
人与书之间
  周国平
  弄了一阵子尼采研究,不免常常有人问我:"尼采对你的影响很大吧?"有一回 我忍不住答道:"互相影响嘛,我对尼采的影响更大."其实,任何有效的阅读不仅是吸收 和接受,同时也是投入和创造.这就的确存在人与他所读的书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我眼中 的尼采形象掺入了我自己的体验,这些体验在我接触尼采著作以前就已产生了.
  近些年来,我在哲学上的努力似乎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就是要突破学院化、概念化状
  态, 使哲学关心人生根本,把哲学和诗沟通起来.尼采研究无非为我的追求提供了一种方便的学 术表达方式而已.当然,我不否认,阅读尼采著作使我的一些想法更清晰了,但同时起作用 的还有我的气质、性格、经历等因素,其中包括我过去的读书经历.
  有的书改变了世界历史,有的书改变了个人命运.回想起来,书在我的生活中并无此类戏剧 性效果,它们的作用是日积月累的.我说不出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也不太相信形形色 色的"世界之最".我只能说,有一些书,它们在不同方面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在我的心 灵历程中留下了痕迹.
  中学毕业时,我报考北大哲学系,当时在我就学的上海中学算爆了个冷门,因为该校素有重 理轻文传统,全班独我一人报考文科,而我一直是班里数学课代表,理科底子并不差.同学 和老师差不多用一种怜悯的眼光看我,惋惜我误入了歧途.我不以为然,心想我反正不能一 辈子生活在与人生无关的某个专业小角落里.怀着囊括人类全部知识的可笑的贪欲,我选择 哲学这门"凌驾于一切科学的科学",这门不是专业的专业.
  然而,哲学系并不如我想像的那般有意思,刻板枯燥的哲学课程很快就使我厌烦了.我成了 最不用功的学生之一,"不务正业",耽于课外书的阅读.上课时,课桌上摆着艾思奇编的 教科书,课桌下却是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易卜生等等,读得入迷.老师 课堂提问点到我,我站起来问他有什么事,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说来惭愧,读了几年哲学 系,哲学书没读几本,读得多的却是小说和诗.我还醉心于写诗,写日记,积累感受.现在 看来,当年我在文学方面的这些阅读和习作并非徒劳,它们使我的精神趋向发生了一个大转 变,不再以知识为最高目标,而是更加珍视生活本身,珍视人生的体悟.这一点认识,对于 我后来的哲学追求是重要的.
  我上北大正值青春期,一个人在青春期读些什么书可不是件小事,书籍、友谊、自然环境三 者构成了心灵发育的特殊氛围,其影响毕生不可磨灭.幸运的是,我在这三方面遭遇俱佳, 卓越的外国文学名著、才华横溢的挚友和优美的燕园风光陪伴着我,启迪了我的求真爱美之 心,使我愈发厌弃空洞丑陋的哲学教条.如果说我学了这么多年哲学而仍未被哲学败坏,则 应当感谢文学.
  我在哲学上的趣味大约是受文学熏陶而形成的.文学与人生有不解之缘,看重人的命运、个 性和主观心境,我就在哲学中寻找类似的东西.最早使我领悟哲学之真谛的书是古希腊哲学 家的一本著作残篇集,赫拉克利特的"我寻找过自己",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的"未经首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犹如抽象概念迷雾中耸立的三座灯塔,照亮 了久被遮蔽的哲学古老航道.我还偏爱具有怀疑论倾向的哲学家,例如笛卡儿、休谟,因为 他们教我对一切貌似客观的绝对真理体系怀着戒心.可惜的是,哲学家们在批判早于自己的 哲学体系时往往充满怀疑精神,一旦构筑自己的体系却又容易陷入独断论.相比之下,文学 艺术作品就更能保持多义性、不确定性、开放性,并不孜孜于给宇宙和人生之谜一个终极答 案.
  长期的文化禁锢使得我这个哲学系学生竟也无缘读到尼采或其他现代西方人的著作.上学时 ,只偶尔翻看过萧赣译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因为是用文言翻译,译文艰涩,未留下 深刻印象.直到大学毕业以后很久,才有机会系统阅读尼采的作品.我的确感觉到一种发现 的喜悦,因为我对人生的思考、对诗的爱好以及对学院哲学的怀疑都在其中找到了呼应.一 时兴发,我搞起了尼采作品的翻译和研究,而今已三年有余.现在,我正准备同尼采告别.
  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耽得太久也会腻味的.书是人生的益友,但也仅 止于此,人生的路还得自己走.在这路途上,人与书之间会有邂逅,离散,重逢,诀别,眷 恋,反目,共鸣,误解,其关系之微妙,不亚于人与人之间,给人生添上了如许情趣.也许 有的人对一本书或一位作家一见倾心,爱之弥笃,乃至白头偕老.我在读书上却没有如此坚 贞专一的爱情.倘若临终时刻到来,我相信使我含恨难舍的不仅有亲朋好友,还一定有若干 册知己好书.但尽管如此,我仍不愿同我所喜爱的任何一本书或一位作家厮守太久,受染太 深,丧失了我自己对书对人的影响力.
  平淡的境界 周国平
  一
  很想写好的散文,一篇篇写,有一天突然发现竟积了厚厚一摞.这样过日子,倒是很惬意的 .至于散文怎么算好,想来想去,还是归于"平淡"二字.
  以平淡为散文的极境,这当然不是什么新鲜的见解.苏东坡早就说过"寄至味于淡泊"一
  类 的话.今人的散文,我喜欢梁实秋的,读起来真是非常舒服,他追求的也是"绚烂之极归于 平淡"的境界.不过,要达到这境界谈何容易."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之所以难, 我想除了在文字上要下千锤百炼的功夫外,还因为这不是单单文字功夫能奏效的.平淡不但 是一种文字的境界.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人生的境界.
  仍是苏东坡说的:"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所谓老 熟,想来不光指文字,也包含年龄阅历.人年轻时很难平淡,譬如正走在上山的路上,多的 是野心和幻想.直到攀上绝顶,领略过了天地的苍茫和人生的限度,才会生出一种散淡的心 境,不想再匆匆赶往某个目标,也不必再担心错过什么,下山就从容多了.所以,好的散文 大抵出在中年之后,无非是散淡人写的散淡文.
  当然,年龄不能担保平淡,多少人一辈子蝇营狗苟,死不觉悟.说到文人,最难戒的却是卖 弄,包括我自己在内.写文章一点不卖弄殊不容易,而一有卖弄之心,这颗心就已经不平淡 了.举凡名声、地位、学问、经历,还有那一副多愁善感的心肠,都可以拿来卖弄.不知哪 里吹来一股风,散文中开出了许多顾影自怜的小花朵.读有的作品,你可以活脱看到作者多 么知道自己多愁善感,并且被自己的多愁善感所感动,于是愈发多愁善感了.戏演得愈真诚 ,愈需要观众.他确实在想像中看到了读者的眼泪,自己禁不住也流泪,泪眼朦胧地在稿子 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好的散文家是旅人,他只是如实记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这境遇也许很平凡,这感触也 许很普通,然而是他自己的,他舍不得丢失.他写时没有想到读者,更没有想到流传千古. 他知道自己是易朽的,自己的文字也是易朽的,不过他不在乎.这个世界已经有太多的文化 ,用不着他再来添加点什么.另一方面呢,他相信人生最本质的东西终归是单纯的,因而不 会永远消失.他今天所拣到的贝壳,在他之前一定有许多人拣到过,在他之后一定还会有许 多人拣到.想到这一点,他感到很放心.
  有一年我到云南大理,坐在洱海的岸上,看白云在蓝天缓缓移动,白帆在蓝湖缓缓移动,心 中异常宁静.这景色和这感觉千古如斯,毫不独特,却很好.那时就想,刻意求独特,其实 也是一种文人的做作.
  活到今天,我觉得自己已经基本上(不是完全)看淡了功名富贵,如果再放下那一份"语不惊 人死不休"的虚荣心,我想我一定会活得更自在,那么也许就具备了写散文的初步条件.
  二
  当然,要写好散文,不能光靠精神涵养,文字上的功夫也是缺不了的.
  散文最讲究味.一个人写散文,是因为他品尝到了某种人生滋味,想把它说出来.散文无论 叙事、抒情、议论,或记游、写景、咏物,目的都是说出这个味来.说不出一个味,就不配 叫散文.譬如说,游记写得无味,就只好算导游指南.再也没有比无味的散文和有学问的诗 更让我厌烦的了.
  平淡而要有味,这就难了.酸甜麻辣,靠的是作料.平淡之为味,是以原味取胜,前提是东 西本身要好.林语堂有一妙比:只有鲜鱼才可清蒸.袁中郎云:"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 ,唯淡也不可造,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平淡是真性灵的流露,是本色的自然呈现, 不能刻意求得.庸僧谈禅,与平淡沾不上边儿.
  说到这里,似乎说的都是内容问题,其实,文字功夫的道理已经蕴含在其中了.
  如何做到文字平淡有味呢?
  第一,家无鲜鱼,就不要宴客.心中无真感受,就不要作文.不要无病呻吟,不要附庸风雅 ,不要敷衍文债,不要没话找话.尊重文字,不用文字骗人骗己,乃是学好文字功夫的第一 步.
  第二,有了鲜鱼,就得讲究烹调了,目标只有一个,即保持原味.但怎样才能保持原味,却 是说不清的,要说也只能从反面来说,就是千万不要用不必要的作料损坏了原味.作文也是 如此.林语堂说行文要"来得轻松自然,发自天籁,宛如天地间本有此一句话,只是被你说 出而已".话说得极漂亮,可惜做起来只有会心者知道,硬学是学不来的.我们能做到的是 谨防自然的反面,即不要做作,不要着意雕琢,不要堆积辞藻,不要故弄玄虚,不要故作高 深,等等,由此也许可以逐渐接近一种自然的文风了.爱护文字,保持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 天然健康,不让它被印刷物上的流行疾患侵染和扭曲,乃是文字上的养身功夫.
  第三,只有一条鲜鱼,就不要用它熬一大锅汤,冲淡了原味.文字贵在凝练,不但在一篇文 章中要尽量少说和不说废话,而且在一个句子里也要尽量少用和不用可有可无的字.文字的 平淡得力于自然质朴,有味则得力于凝聚和简练了.因为是原味,所以淡,因为水分少,密 度大,所以又是很浓的原味.事实上,所谓文字功夫,基本上就是一种删除废话废字的功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谈到普希金的诗作时说:"这些小诗之所以看起来好像是一气呵成的, 正是因为普希金把它们修改得太久了的缘故."梁实秋也是一个极知道割爱的人,所以他的 散文具有一种简练之美.世上有一挥而就的佳作,但一定没有未曾下过锤炼功夫的文豪.灵 感是石头中的美,不知要凿去多少废料,才能最终把它捕捉住.
  如此看来,散文的艺术似乎主要是否定性的.这倒不奇怪,因为前提是有好的感受,剩下的 事情就只是不要把它损坏和冲淡.换一种比方,有了真性灵和真体验,就像是有了良种和肥 土,这都是文字之前的功夫,而所谓文字功夫无非就是对长出的花木施以防虫和剪枝的护理 罢了.
  习惯于失去 周国平
  出门时发现,搁在楼道里的那辆新自行车不翼而飞了.两年之中,这已是第三辆 .我一面为世风摇头,一面又感到内心比前两次失窃时要平静得多.
  莫非是习惯了?
  也许是.近年来,我的生活中接连遭到惨重的失去,相比之下,丢辆把自行车真是不足
  挂齿 .生活的劫难似乎使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在世,必须习惯于失去.
  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呱呱坠地,我们首先得到了生命. 自此以后,我们不断地得到:从父母得到衣食、玩具、爱和抚育,从社会得到职业的训练和 文化的培养.长大成人以后,我们靠着自然的倾向和自己的努力继续得到:得到爱情、配偶 和孩子,得到金钱、财产、名誉、地位,得到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承认,如此等等.
  当然,有得必有失,我们在得到的过程中也确实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失去.但是,我们比较容 易把得到看作是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所以,每有失去,仍 不免感到委屈.所失愈多愈大,就愈委屈.我们暗暗下决心要重新获得,以补偿所失.在我 们心中的蓝图上,人生之路仿佛是由一系列的获得勾画出来的,而失去则是必须涂抹掉的笔 误.总之,不管失去是一种多么频繁的现象,我们对它反正不习惯.
  道理本来很简单:失去当然也是人生的正常现象.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 就其最终结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为本质.我们迟早要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赠礼--生命,随 之也就失去了在人生过程中得到的一切.有些失去看似偶然,例如天灾人祸造成的意外损失 ,但也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人有旦夕祸福",既然生而为人,就得有承受 旦夕祸福的精神准备和勇气.至于在社会上的挫折和失利,更是人生在世的寻常遭际了.由 此可见,不习惯于失去,至少表明对人生尚欠觉悟.一个只求得到不肯失去的人,表面上似 乎富于进取心,实际上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
  为了习惯于失去,有时不妨主动地失去.东西方宗教都有布施一说.照我的理解,布施的本 义是教人去除贪鄙之心,由不执著于财物,进而不执著于一切身外之物,乃至于这尘世的生 命.如此才可明白,佛教何以把布施列为"六度"之首,即从迷惑的此岸渡向觉悟的彼岸的 第一座桥梁.俗众借布施积善图报,寺庙靠布施敛财致富,实在是小和尚念歪了老祖宗的经 .我始终把佛教看作古今中外最透彻的人生哲学,对它后来不伦不类的演变深不以为然.佛 教主张"无我",既然"我"不存在,也就不存在"我的"这回事了.无物属于自己,连自 己也不属于自己,何况财物.明乎此理,人还会有什么得失之患呢?
  当然,佛教毕竟是一种太悲观的哲学,不宜提倡.只是对于入世太深的人,它倒是一帖必要 的清醒剂.我们在社会上尽可以积极进取,但是,内心深处一定要为自己保留一份超脱.有 了这一份超脱,我们就能更加从容地品尝人生的各种滋味,其中也包括失去的滋味.
  由丢车引发这么多议论,可见还不是太不在乎.如果有人嘲笑我阿Q精神,我乐意承认.试 想,对于人生中种种不可避免的失去,小至破财,大至死亡,没有一点阿Q精神行吗?由社会 的眼光看,盗窃是一种不义,我们理应与之作力所能及的斗争,而不该摆出一副哲人的姿态 容忍姑息.可是,倘若社会上有更多的人了悟人生根本道理,世风是否会好一些呢?那么, 这也许正是我对不义所作的一种力所能及的斗争罢.
  生命中的无奈
  周国平
  这是妞妞六周年的忌日,天色阴郁,我打电话问候雨儿.她说,她记得六年前 的今天是晴天.她还说,妞妞现在该在上小学了.她只能说这些,也许她自己也不知道她多 么无奈.这些天,我曾经回到我们共同养育妞妞的屋子,那里已经面目全非,只在一个被遗 忘的顶柜里塞满了妞妞的玩具,仍是当年我存放的原样,我一件件取出和摩挲,仿佛能够感 觉到妞妞小手的余温.毋需太久,妞妞生活过的痕迹将在这所屋子里消失殆尽,而即使我们 能够把这所屋子布置成永久的博物馆,我们也仍然不能从中找到往事的意义.
  在把《妞妞》一书交付出版以后,我自以为完成了一个告别的姿态--与妞妞告别,与雨儿 告别,与我生命中一段心碎的日子告别.我不去读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它不是一本书,而 是一座坟,我垒筑它是为了离开它,从那里出发走向新的生活.然而,我未尝想到,在读者 眼里,它仍然是一本书.我无法阻挡它常常出现在畅销书的排行榜上,无法阻挡涌向书摊书 店的大量盗印本,无法阻挡报刊上许多令人感动的评论.那么,也许我不应该把如此私密的 经历公之于众,使之成为又一个社会故事?或者相反,正因为它不只是一个私人事件,还蕴 含着人类精神的某种相同境遇,我便应该和读者一起继续勇敢地面对它?
  可是我知道,问题并不在于是否勇敢.我相信我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一切, 我甚至敢于深入到悲剧的核心,在纯粹的荒谬之中停留,但我的生活并不会因此出现奇迹般 的变化.人们常常期望一个经历了重大苦难的人生活得与众不同,人们认为他应该比别人有 更积极或者更超脱的人生境界.然而,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 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涡.譬如说,许多读者对于我和雨儿的终于离异感到 震惊和不解,他们希望得到一个比一般离异事件远为崇高的解释.事实却是我和雨儿与别人 没有什么不同,苦难和觉悟都不能使我们免除人性的弱点.即使我们没有离异,我们仍会过 着与别人一样的普通的日子.生命中那些最深刻的体验必定也是最无奈的,它们缺乏世俗的 对应物,因而不可避免地会被日常生活的潮流淹没.当然,淹没并不等于不存在了,它们仍 然存在于日常生活所触及不到的深处,成为每一个人既无法面对、也无法逃避的心灵暗流.
  我的确相信,每一个人的心灵中都有这样的暗流,无论你怎样逃避,它们都依然存在,无论 你怎样面对,它们都不会浮现到生活的表面上来.当生活中的小挫折彼此争夺意义之时,大 苦难永远藏在找不到意义的沉默的深渊里.认识到生命中的这种无奈,我看自己、看别人的 眼光便宽容多了,不会再被喧闹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在评论《妞妞》的文章中,有一位作者 告诉我,陪着我的寂寞坐着的,另外还有很多寂寞;另一位作者告诉我,真正的痛点是无从 超越,没有意义能够引渡我们.我感谢这两位有慧心的作者.我想,《妞妞》一书之所以引 人心动,原因一定就在这人人都摆脱不了的无奈.
  提醒幸福 毕淑敏
  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妈妈就说,别忘了多穿衣服.才相识了一个朋友,爸爸就说,小心他是个骗子.你取得了一点成功,还没容得乐出声来,所有关切着你的人一起说,别骄傲!你沉浸在欢快中的时候,自己不停地对自己说:“千万不可太高兴,苦难也许马上就要降临……”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像乌鸦盘旋在头顶.
  在皓月当空的良宵,提醒会走出来对你说:注意风暴.于是我们忽略了皎洁的月光,急忙忙做好风暴来临前的一切准备.当我们大睁着眼睛枕戈待旦之时,风暴却像迟归的羊群,不知在哪里徘徊.当我们实在忍受不了等待灾难的煎熬时,我们甚至会恶意地祈盼风暴早些到来.
  风暴终于姗姗地来了.我们怅然发现,所做的准备多半是没有用的.事先能够抵御的风险毕竟有限,世上无法预计的灾难却是无限的.战胜灾难靠的更多的是临门一脚,先前的惴惴不安帮不上忙.
  当风暴的尾巴终于远去,我们守住零乱的家园.气还没有喘匀,新的提醒又智慧地响起来,我们又开始对未来充满恐惧的期待.
  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请从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
  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受骗上当……提醒荣辱不惊……先哲们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
  也许他们认为幸福不提醒也跑不了的.也许他们以为好的东西你自会珍惜,犯不上谆谆告诫.也许他们太崇尚血与火,觉得幸福无足挂齿.他们总是站在危崖上,指点我们逃离未来的苦难.但避去苦难之后的时间是什么?
  那就是幸福啊!
  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感官的享乐,人却无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振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
  简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它出现的频率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少.
  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
  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着什么.
  世上有预报台风的,有预报蝗虫的,有预报瘟疫的,有预报地震的.没有人预报幸福.其实幸福和世界万物一样,有它的征兆.
  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你不要总希冀轰轰烈烈的幸福,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你也不要企图把水龙头拧得更大,使幸福很快地流失.而需静静地以平和之心,体验幸福的真谛.
  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机遇、友情、成功、团圆……
  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同于幸福.幸福会借了它们的衣裙,袅袅婷婷而来,走得近了,揭去帏幔,才发觉它有钢铁般的内核.幸福有时会很短暂,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要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黄金.
  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就看你是否珍惜.
  我们要提高对于幸福的警惕,当它到来的时刻,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钟.据科学家研究,有意注意的结果比无意要好得多.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这是春天啦!心里就会泛起茸茸的绿意.
  幸福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请记住这一刻!幸福就会长久地伴随我们.那我们岂不是拥有了更多的幸福!
  所以,丰收的季节,先不要去想可能的灾年,我们还有漫长的冬季来得及考虑这件事.我们要和朋友们跳舞唱歌,渲染喜悦.既然种子已经回报了汗水,我们就有权沉浸幸福.不要管以后的风霜雨雪,让我们先把麦子磨成面粉,烘一个香喷喷的面包.
  所以,当我们从天涯海角相聚在一起的时候,请不要踌躇片刻后的别离.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有无数孤寂的夜晚可以独自品尝愁绪.现在的每一分钟,都让它像纯净的酒精,燃烧成幸福的淡蓝色火焰,不留一丝渣滓.让我们一起举杯,说:我们幸福.
  所以,当我们守候在年迈的父母膝下时,哪怕他们鬓发苍苍,哪怕他们垂垂老矣,你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很幸福.因为天地无常,总有一天你会失去他们,会无限追悔此刻的时光.
  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
  所以,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生命的意义 林清玄
  坐计程车,司机正好是我的读者.在疾驶的车上,他问我:“林先生,请问你,生
  命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第一位问我关于生命意义的计程车司机,一时之间使我怔住了.
  我的脑海浮现出我读中学时,学校大礼堂门口的对联.
  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
  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
  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在一生中都没有开展,没有对世界有益,那么他就白活了吧?
  我对计程车司机说:“生命的意义就是使自己每一天都有一些心灵与智慧的增长,
  每一天都对世界有一些奉献与利益.”
  当我这样说着,车于正好穿过有美丽行道树的仁爱路,我看到春天的木棉花是多么
  美呀!
  我们增长自己的智慧,是为自己开一朵花;我们奉献世界的心,是为世界开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