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迅速提高哲学成绩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0:30:54

怎么迅速提高哲学成绩
怎么迅速提高哲学成绩

怎么迅速提高哲学成绩
具体知识就不黏贴近来了,之前听过一些讲座,得分点是这样的:
回答问题的时候,先阅读材料,然后
第一步:列举所学的哲学原理,哲学原理主要是辩证法矛盾、联系、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与认识论等,看对应的题目回答.
第二步:分析题目中的内容,判断他是否符合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观点.
第三步:有必要的话,结合实际来举例子回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就是辩证法,方法论就是实践和认识,然后还有个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这三大块掌握了就没问题吧.

重要的是先理解,你是大学生还是高中生。给你些资料,有助于你理解。




总结我们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 总结我们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我们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包括四大部分,分别是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辩证唯物论)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

全部展开

重要的是先理解,你是大学生还是高中生。给你些资料,有助于你理解。




总结我们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 总结我们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我们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包括四大部分,分别是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辩证唯物论)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论)
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能动的反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辩证唯物论)
(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把实践引向歧途。

5、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认识论)
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对象是无限变化的物质世界,作为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6、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认识论)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7、.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认识论)
(1)区别:①含义不同: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程度和水平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③作用不同:理性认识能比感性认识更好地指导实践。(2)联系: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8、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唯物辩证法)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9、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唯物辩证法)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10、因果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
唯物辨证法认为,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11、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
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12、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3、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1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唯物辩证法)
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15、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原理(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16、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唯物辩证法)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首先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17、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唯物辩证法)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8、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属于唯物辩证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19、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唯物辩证法)
(l)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3)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做根据

20、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唯物辩证法)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21、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唯物辩证法)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联结的属性、趋势,它表现为: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

2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唯物辩证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2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
(l)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A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B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通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24、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
(1)相互区别:在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是居支配地位,其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的地位,其次要作用。
(2)相互联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没有主要矛盾,无所谓次要矛盾,反过来说也是一样。主要矛盾的解决规定者次要矛盾的解决,次要矛盾的解决也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3)而这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

25、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有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事物的性质也就不同。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旦主次方面发生了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

26、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唯物辩证法)
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矛盾有主次之分,同一矛盾又有主次方面,是两点和重点的统一。

27、、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8、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
(1)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4)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因而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变化和发展。(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30、、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1、、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原理(历史唯物主义)
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力量源泉。

3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原理(历史唯物主义)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包括社会、国家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集体主义原则要求个人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为了集体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同时集体应当更好的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33、群众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34、人的本质属性原理(历史唯物主义)
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但社会属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这是由于: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并且制约着人的自然性。因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35、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原理(历史唯物主义)
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社会起这根本的、决定的作用。(2)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

36、理想和现实的辩证关系原理(历史唯物主义)
理想来源于现实。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现实存在的反映。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不可能脱离当时的客观条件。②理想高于现实。理想虽然来源于现实,但它并不是停留在现实的水平上,它比现实更高、更美好。③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理想不等于现实,高于现实,但理想又可以转化为现实。

37、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辨证关系原理(历史唯物主义)
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相互作用中,人们不断改善两者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自身不断完善这样的双重目的。

收起

读读《六祖坛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