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忍于口,中忍于行,上忍于心什么意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5 17:48:26

下忍于口,中忍于行,上忍于心什么意识
下忍于口,中忍于行,上忍于心什么意识

下忍于口,中忍于行,上忍于心什么意识
个人理解是把一件事可以忍耐到不说出口,就是下忍,但是伤自己,行动上也会出卖自己
把一件事忍耐到不说出口也不在行动上,行为上表现出来,就是中忍,但是会憋在心里,相信也不舒服
把一件事忍耐到可以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就连心里也不在意,那就是上忍,传说中修练的心境就是这么一回事

就是不说、不做、不想,这三者的高低难易很明显吧。

忍于口 指某事或想法忍住不对别人说 可能自己会去实施
忍于行 指某事或想法既不说出口 也不去做
忍于心 个人认为不应该是不去想 而是应该去想、然后自己在心理盘算策划;不表露与面部表情,让人无法琢磨你心里的想法 就好比呆若木鸡 大智若愚...

全部展开

忍于口 指某事或想法忍住不对别人说 可能自己会去实施
忍于行 指某事或想法既不说出口 也不去做
忍于心 个人认为不应该是不去想 而是应该去想、然后自己在心理盘算策划;不表露与面部表情,让人无法琢磨你心里的想法 就好比呆若木鸡 大智若愚

收起

这应该是“忍经”里的吧
忍,作为一种涵养,常常被曲解了。忍,不应该是憋在心里,窝气;因为气不顺,憋在胸中,久而不畅,则智昏;智昏,则容易失言失态。最终,忍的修养还是会失去。 所以说,忍应该是主动地、积极地去“化解”。
如果简单的把口、行、心看作为“忍”者忍的能耐,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要知道,合理的忍让是为了合理的争取,不是为了向别人表明“我心仁善”。假若我心果然仁善,你的行为自然是如...

全部展开

这应该是“忍经”里的吧
忍,作为一种涵养,常常被曲解了。忍,不应该是憋在心里,窝气;因为气不顺,憋在胸中,久而不畅,则智昏;智昏,则容易失言失态。最终,忍的修养还是会失去。 所以说,忍应该是主动地、积极地去“化解”。
如果简单的把口、行、心看作为“忍”者忍的能耐,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要知道,合理的忍让是为了合理的争取,不是为了向别人表明“我心仁善”。假若我心果然仁善,你的行为自然是如此的,就不是“忍”了。那么这种忍就是“假”的“善”、“美”。
这些忍,是忍的弹性,忍的层次,同时也表明心境的层次。为的是和合化解问题,而不是使问题恶化。
这里用小忍、中忍、大忍,来强调忍,那么就是表面上的动作,暗地里还是要做的。是一种暗黑学,厚黑学,是为了麻痹对方的手段。意思很好理解,说的是简单的忍(麻痹人的手段)是口上麻痹,比较高明的是行动上的麻痹,高明的麻痹是心理心态上的麻痹。
如果说修养的话,就要将忍字换做“美”字:小美于口,中美于行,上美于心。

收起

少说废话 祸从口出
少干蠢事 独善其身
少瞎寻思 清静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