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 到底该如何理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19:16:03

道可道,非常道 到底该如何理解……
道可道,非常道 到底该如何理解……

道可道,非常道 到底该如何理解……
修者悟道:论——“道、可道、非常道”
近来学国学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我也不知不觉的被卷入了进来.这几天也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解释和评论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的文章,解释各有不同,十有八九都是离题太远,就此我也不得不定下心来对此“道”进行一番研究分析,愿与和国学经典有兴趣的朋友,对这千年无人能说明白的“道”进行共同探讨.
道、可道、非常道.
第一句“道”.它是一个总体的名称,指的是“世间道”和“出世间道”.“世间道”指的是“五行”之内的道,“出世间道”指的是“五行”之外的道.它的内涵应该是整体篇《道德经》,也是指修道的方法.
第二句“可道”.它是动词,是说我老子把道德经都写出来了,这就是说“道”不仅是可以议论的,也是可以阐述的,并且还是可以修行的.
第三句“非常道”.非:“不是”的意思;常道:“平常的道”的意思.平常的道是有规律性的,而且是可以说明的.如:落叶归根就是平常的道.再如:春夏秋冬也是平常的道.那么“非常道”就是说,它不是平常的道.“非常道”是抽象的,它没有规律性和固定性,这是因为它是随着人的主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说它是只能心领神会而不可言传的.
那么“非常道”到底说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拿老子这样大智慧的人,在《道德经》中从头至尾也没有明确的把那个真正的“非常道”说出来.这也正说明老子已经深刻领悟到了“非常道”的真正含义所在,所以老子才不会把“非常道”是什么说出来.他知道一旦说出后也就不是什么“非常道”了.也就是因为“非常道”是一种高深的大道(即五行之外的道),它体现在每个层次当中,它是随着修道层次的不断改变而改变的,就如佛教中所说的“法无定法”(即每修到一个层次是一个层次的法,再提高到另一个层次的时候,又是另外一个层次的法)的意思类同.正是因为这种随着修道层次的改变而改变(即法无定法)的不确定性,才导致了千年以来没有人(包括老子)能够把“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说出来它是什么意思的真正原因所在.
以上只是本人对“道、可道、非常道”的一点皮毛参悟和理解,文字是否华丽对我来说并非重要,对此道的参悟能否更接近此道的意思对我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能否引起更多的国人关注国学文化和学习国学文化才是更重要的,不知大家怎么看?

道,如果可以讲清楚的话,他就不是常道了。
我认为常道是最普遍最广泛的规律、天理。
你也不用去搞懂他的意思了。
这似乎是老子开篇语吧。
他都说不可道了,后人何必妄加猜测呢?
哲学有哲学的神秘美感嘛。
大概知道他的意思就可以了,何必破坏那朦胧之美呢?...

全部展开

道,如果可以讲清楚的话,他就不是常道了。
我认为常道是最普遍最广泛的规律、天理。
你也不用去搞懂他的意思了。
这似乎是老子开篇语吧。
他都说不可道了,后人何必妄加猜测呢?
哲学有哲学的神秘美感嘛。
大概知道他的意思就可以了,何必破坏那朦胧之美呢?

收起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恒帝的讳,才改为“常”
  这句话可以从二方面解释。
道家的解释
  第一个“道”字表示修仙修真的方法,“可道”可以依据修炼道法的方法去修行的。“非常道”,不是永远不变的,意思“道”是变化的是因人而异的。
  “名可名”
  前一“名”是事物宝器法...

全部展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恒帝的讳,才改为“常”
  这句话可以从二方面解释。
道家的解释
  第一个“道”字表示修仙修真的方法,“可道”可以依据修炼道法的方法去修行的。“非常道”,不是永远不变的,意思“道”是变化的是因人而异的。
  “名可名”
  前一“名”是事物宝器法器或修炼方法的名称,是可以命名定义出来的,“非恒名”,也不是一层不变的,意思你见到的事物和方法并不是前人见到的事物或方法,除了事物会变化这层意思外,还有每个人的经历和角度不一样,即使是同一时刻看到事物也会盲人摸象,只见到其中的一面。老子是道教的祖宗,按修炼方法解释是最常见不过的,只是现代人不修真了。
物质世界的解释
  老子在《道德经》的首先提出的“道”与“名”两个关键名词,古时,“道”与“天”字相通,在这里“天”和“道”是相通的,一般是指自然运行法则。 “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左传》:“天道远,人道迩。”《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兵者,诡道也。”等。又如老子说“道常无为”、“道常无名”,以及“道法自然”等的观念。 “可道”,意思可法,按“天道”运行法则去做,“非恒道”不是永远不变的,即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有人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实际上是错的,事实上每一个一都是万一,都是不一样的,不能混同。
  “常无”与“常有”,是从万物之“道”讲。读着:“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檄。”就是,人们要想体认大道有无之际,必须要修养到常无的境界,才能观察、体察到有生于无的妙用。再说,如果要想体认到无中如何生有,又必须要加工,但从有处来观察这个“有”而终归于本来“无”的边际。“徼”字,就是边际的意思。
  他提出“道”,同时提示我们,不可执着道是一般永远不变的恒道。接着又强调,不可执著“名”相而寻道,也没有永恒的“名”,如法国革命先烈追求的“名”,在今天许多人看来也是不理解的。其次,便说到形而上道与形而下万有“名器”的关系,“名是道的外相”,是有无相生,绵绵不断的。因此,在形而下(名)的情况下而要体认形而上之“道”,必须从常无的境界中去体认它的本源和本体,这样才能更好理解“名”。如要更透彻精辟,又需要在常有之中领悟它的无边无际。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