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八年级上语文书语文出版社的古诗跪求八年级上语文书语文出版社的全部古诗文,急!是语文出版社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8年级上啊急~~~~是8年级下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7:55:08

求八年级上语文书语文出版社的古诗跪求八年级上语文书语文出版社的全部古诗文,急!是语文出版社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8年级上啊急~~~~是8年级下册
求八年级上语文书语文出版社的古诗
跪求八年级上语文书语文出版社的全部古诗文,急!
是语文出版社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
8年级上啊急~~~~
是8年级下册

求八年级上语文书语文出版社的古诗跪求八年级上语文书语文出版社的全部古诗文,急!是语文出版社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8年级上啊急~~~~是8年级下册
采薇
《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李商隐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
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
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hán)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地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歌行 汉乐府
译文
植物群生的园子里充满了生机,花叶上映着的露珠只要日光照射,很快被晒干。
温煦的春曦如施万物以德惠恩泽,万物也欣欣向荣放出光彩。
常常担心秋天到了,花叶枯黄,衰败凋零。
百川东流到大海,什么时候回头西归呢?
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息了。
赏析
本诗的前六句,揭示出春荣秋枯这个自然规律。这六...

全部展开

长歌行 汉乐府
译文
植物群生的园子里充满了生机,花叶上映着的露珠只要日光照射,很快被晒干。
温煦的春曦如施万物以德惠恩泽,万物也欣欣向荣放出光彩。
常常担心秋天到了,花叶枯黄,衰败凋零。
百川东流到大海,什么时候回头西归呢?
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息了。
赏析
本诗的前六句,揭示出春荣秋枯这个自然规律。这六句诗,主要写自然界植物花草的荣枯变化,以托物起兴的方法,为过度到珍惜时光作铺垫。
七、八句用深动巧妙的比喻,来揭示时光就象流水一样不会倒转,人老了就不会再年轻这一客观规律,从而突出人应珍惜宝贵时光这一中心意思。比喻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使诗句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指出,一个人要有所作为,有所发明创造,就应该从青年起努力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否则便会虚度岁月,一事无成而空自悲叹!这两句诗是古代诗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格言,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仍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全诗看起来平淡,都是些当时年间的口头用语,但仔细体味,就会觉得意味深长,乃是在平浅的语句中寄寓着不平凡的内容,词浅意深,淡而多味。读过之后,很受启发。
野望
王绩
译文
傍晚来到了东皋向远处望,徘徊而心里无所依托。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萧瑟。
放牧的人在驱赶牛群回圈,牧人骑着裂马带着猎物归来。
彼此看着却不相识,只好和古代的隐士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赏析
诗的第一句交代野望的时间和地点,点出一个“望”字。中间四句写景。是一幅美好宁静的秋日晚归图。“树树”、“山山”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写景明句。可是,看了第七句忽然一转:“相故无相识”,原来那随愿而归的牧人和猎人并没有他认识的人,他的“欲何依的心情并没有解决;于是他就只好长声歌唱,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人,想和类似那样的贤人交朋友。
不过,现实中还没有相识的。这两句照应第二句,进一步写他彷徨无依、孤独忧郁的心情。
诗的语言朴素,写景自然,真实的写出了着上秋色、夕阳的田园风光。在景物描写上,采用了远近结合与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树树”两句是远景,“牧人”两句是近景;“树树”两句是静景,“牧人”两句是动景。远景、近景、动静、静景,在诗人笔下十分和谐。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译文
草木枯黄凋零,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充满寒意。
我家在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楚地,仿佛在茫茫云端。
客居生活让思乡的眼泪已经流尽,孤帆远在天边,此情此景不忍再看。
我想找人问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只见海水漫漫。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应该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起兴的作用。面对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禁勾起思乡情怀,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乡:家乡在襄水湾曲处,远隔着楚地云天,很远哪!远隔难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乡泪客中尽”,正面抒发了思乡,一个“近”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如此思乡,当然就想到回乡,于是才有“孤帆天际看”的表现。看天际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乡的念头。这念头实在是乡思所致,然而想回乡,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来可以询问,但江水与海相平,水势漫漫,又到哪里去问路呢?
最后两句,从表面看写归路之难,仔细推敲我们发现这里不是纯粹写实,有着很深的含意。
孟浩然曾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可能作与漫游时期。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译文
八月的洞庭湖水涨满,包容天空于水浑然一体。
水面的雾气笼罩了云梦泽,波涛汹涌,震撼了岳阳城。
想要渡湖水而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的天子。
坐在那看人家垂钓,只有徒然的羡慕之情。
赏析
这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诗的本意是求宰相张九龄引荐做官,其景阔大雄壮,其情也积极向上,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诗的前四句运用夸张写法,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八月秋水涨潮后洞庭湖碧波连天,天空仿佛装在湖中一般。远望天水一色,湖中水气蒸腾,笼罩着云梦沼泽,湖边的草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湖水汹涌澎湃,使得天摇地动,好象临湖的岳阳城也被摇撼的动了起来。这几句写得形象鲜明突出,笔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洞庭湖,体现了诗人自己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历来为后人所欣赏。后四句借景抒情,第五、六句由湖水的浩阔引出“欲济无舟楫”的感叹,委婉含蓄的表达诗人求荐入仕的愿望和求官不得的苦闷心情。最后两句诗人巧妙地引用《淮南子》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的典故,进一步的表现自己的心迹,希望能为国为民一展抱负。
这首诗前四句起兴自然,写景豪壮;后四句抒情真切,入情入理。诗人运用高明的技巧,既表达了自己希望引荐入仕的愿望,又不见丝毫寒乞相,态度不卑不亢,十分得体。

收起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
1.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

全部展开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
1.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 终南别业①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②。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③。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④。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作者:唐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
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
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
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
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7.无题 (其一)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8.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作者】:李煜 【朝代】:南唐 【裁】词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9.登飞来峰.王安石
原文
飞来山(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0.
苏幕遮
作者: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收起

长歌行 汉乐府
译文
植物群生的园子里充满了生机,花叶上映着的露珠只要日光照射,很快被晒干。
温煦的春曦如施万物以德惠恩泽,万物也欣欣向荣放出光彩。
常常担心秋天到了,花叶枯黄,衰败凋零。
百川东流到大海,什么时候回头西归呢?
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息了。
赏析
本诗的前六句,揭示出春荣秋枯这个自然规律。这六...

全部展开

长歌行 汉乐府
译文
植物群生的园子里充满了生机,花叶上映着的露珠只要日光照射,很快被晒干。
温煦的春曦如施万物以德惠恩泽,万物也欣欣向荣放出光彩。
常常担心秋天到了,花叶枯黄,衰败凋零。
百川东流到大海,什么时候回头西归呢?
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息了。
赏析
本诗的前六句,揭示出春荣秋枯这个自然规律。这六句诗,主要写自然界植物花草的荣枯变化,以托物起兴的方法,为过度到珍惜时光作铺垫。
七、八句用深动巧妙的比喻,来揭示时光就象流水一样不会倒转,人老了就不会再年轻这一客观规律,从而突出人应珍惜宝贵时光这一中心意思。比喻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使诗句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指出,一个人要有所作为,有所发明创造,就应该从青年起努力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否则便会虚度岁月,一事无成而空自悲叹!这两句诗是古代诗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格言,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仍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全诗看起来平淡,都是些当时年间的口头用语,但仔细体味,就会觉得意味深长,乃是在平浅的语句中寄寓着不平凡的内容,词浅意深,淡而多味。读过之后,很受启发。
野望
王绩
译文
傍晚来到了东皋向远处望,徘徊而心里无所依托。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萧瑟。
放牧的人在驱赶牛群回圈,牧人骑着裂马带着猎物归来。
彼此看着却不相识,只好和古代的隐士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赏析
诗的第一句交代野望的时间和地点,点出一个“望”字。中间四句写景。是一幅美好宁静的秋日晚归图。“树树”、“山山”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写景明句。可是,看了第七句忽然一转:“相故无相识”,原来那随愿而归的牧人和猎人并没有他认识的人,他的“欲何依的心情并没有解决;于是他就只好长声歌唱,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人,想和类似那样的贤人交朋友。
不过,现实中还没有相识的。这两句照应第二句,进一步写他彷徨无依、孤独忧郁的心情。
诗的语言朴素,写景自然,真实的写出了着上秋色、夕阳的田园风光。在景物描写上,采用了远近结合与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树树”两句是远景,“牧人”两句是近景;“树树”两句是静景,“牧人”两句是动景。远景、近景、动静、静景,在诗人笔下十分和谐。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译文
草木枯黄凋零,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充满寒意。
我家在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楚地,仿佛在茫茫云端。
客居生活让思乡的眼泪已经流尽,孤帆远在天边,此情此景不忍再看。
我想找人问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只见海水漫漫。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应该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起兴的作用。面对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禁勾起思乡情怀,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乡:家乡在襄水湾曲处,远隔着楚地云天,很远哪!远隔难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乡泪客中尽”,正面抒发了思乡,一个“近”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如此思乡,当然就想到回乡,于是才有“孤帆天际看”的表现。看天际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乡的念头。这念头实在是乡思所致,然而想回乡,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来可以询问,但江水与海相平,水势漫漫,又到哪里去问路呢?
最后两句,从表面看写归路之难,仔细推敲我们发现这里不是纯粹写实,有着很深的含意。
孟浩然曾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可能作与漫游时期。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译文
八月的洞庭湖水涨满,包容天空于水浑然一体。
水面的雾气笼罩了云梦泽,波涛汹涌,震撼了岳阳城。
想要渡湖水而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的天子。
坐在那看人家垂钓,只有徒然的羡慕之情。
赏析
这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诗的本意是求宰相张九龄引荐做官,其景阔大雄壮,其情也积极向上,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诗的前四句运用夸张写法,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八月秋水涨潮后洞庭湖碧波连天,天空仿佛装在湖中一般。远望天水一色,湖中水气蒸腾,笼罩着云梦沼泽,湖边的草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湖水汹涌澎湃,使得天摇地动,好象临湖的岳阳城也被摇撼的动了起来。这几句写得形象鲜明突出,笔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洞庭湖,体现了诗人自己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历来为后人所欣赏。后四句借景抒情,第五、六句由湖水的浩阔引出“欲济无舟楫”的感叹,委婉含蓄的表达诗人求荐入仕的愿望和求官不得的苦闷心情。最后两句诗人巧妙地引用《淮南子》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的典故,进一步的表现自己的心迹,希望能为国为民一展抱负。
这首诗前四句起兴自然,写景豪壮;后四句抒情真切,入情入理。诗人运用高明的技巧,既表达了自己希望引荐入仕的愿望,又不见丝毫寒乞相,态度不卑不亢,十分得体。
黄鹤楼
崔颢
译文
从前的仙人已经架着黄鹤飞去,如今这里只剩下一座黄鹤楼。
黄鹤这一去将不再回来,人们只能看见那白云飘飘荡荡。
晴空下,汉阳城历历在目,那将心中芳草茂盛的地方便是有名的鹦鹉洲。
暮色苍茫,我的心在哪里?江面上烟雾迷茫,真使人不胜忧愁。
赏析
本诗的头两句写黄鹤楼命名的由来。前一句写仙人子安或费文韦乘鹤登仙的故事,后一句写仙人已去,楼阁还在,并因此得名。这两句有虚有实,前句是虚,后句是实,且以虚写实。第三句肯定黄鹤不会再来,楼阁虽有其名,而无其实。第四句表面黄鹤仙人去后,岁月漫长,天上只有白云独自悠悠飘荡,想找黄鹤为伴,自不可得。这两句似有世事茫然,惆怅失意之叹,情绪比较低沉。
第五、六两句写汉阳那边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青草十分茂盛。“晴川”使眼前的境地更加明朗秀美,高楼、大江、茂树、芳草、白云,全都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壮阔优美,给人以深邃的感觉。最后两句抒发离乡去国之感,因此太阳已快落山,江上烟雾笼罩。于是诗人便发出“乡关何处是”的慨叹。请调虽由明朗转入了低沉,但却描绘了另一种背景:楼阁、树丛、青草,全在夕阳晚照之中;山脚、楼下,一江烟波。这些景象虽引起游子的淡淡哀愁,但对于一般人来讲,却可以欣赏黄鹤楼的另一种风貌。
总起看来,诗人从黄鹤楼写起,八句诗几乎句句不离黄鹤楼。或写楼的命名由来,或写楼的背景,先后给黄鹤楼描绘了两种风姿又于登临览胜之时,抒发吊古怀乡的思想感情,可以说是“即景生情”之作。
送友人
李白
译文
青山横卧在外城的北面,清澈的水围绕着东城。
在此地你我一旦分手,就像孤蓬一样随风飘荡。
游子的心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落日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手告别,从此离开,友人骑的离群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赏析
首联点明送别之地。“横”、“绕”两字,写出了青山白水与城为伴的情状。景色是美好的,两人就在这有山有水的城外话别。颔联是诗人对友人远行的看法。颔联从友人和作者两方面来写离别之情。此时友人即将告别远游他方,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打算,行踪会如浮云飘荡一般;看到浮云就能体会游子的心绪。前句蓬草是从友人的整个形象来说,此句浮云则是从友人的心境来说的。“落日故人情”写送者的心情。诗人看到那逐渐下落的夕阳,就想到同友人的分别,落日对人或人对落日,似乎都有一种不舍之情。但这里主要是表现诗人对朋友的留恋之情:他就像落日徐下一样,对友人十分留恋。但既称“落日”,终究要落,朋友最终也要分别,诗人此刻的心情也是十分难受的。
末一联写友人别去。“自兹去”照应开头的“青山白水”句。“挥手”本来是作别时互相挥手致意,但这里主要写诗人站在那里,对骑马远去的朋友,长时间的挥手,以示难舍之情。“萧萧班马鸣”一句,诗人是借离群之马的鸣声来寄托他和友人的离情。表面上是写马,实际上是写离情。
此外,语言流畅,情意婉转含蓄,也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
秋词
刘禹锡
译文
自古以来每到秋天人们就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说秋天胜过欣欣向荣的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白鹤直冲云霄,便将我的诗情引到万里长空。
赏析
自古以来,文人每逢写到秋天、秋景,面对秋风落叶一片萧条,大多抒发痛苦悲伤的情感。刘禹锡却反对这种消极悲观的传统,唱出了昂扬向上的秋的赞歌。
第一句从古人写起,指出自古以来文人骚客往往面对秋景而伤感。但诗人却对此持不同看法,所以第二句就明确表示,自己觉得秋天完全可以胜过春天的美好,勇敢的同历来的文人大唱反调。紧接着第三句诗人便描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一只美丽的白鹤振翅高飞,冲向蓝天,穿过白云。第四句“便引诗情到碧霄”不仅借助白鹤把诗人的激情也引到碧空蓝天之上,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虽因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而遭受打击,但他毫不气妥,仍然决心冲破重重阻力,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努力奋斗。
这首诗虽说只有短短四句,但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意蕴,将诗意和哲理融为一体,既以哲理取胜,又以艺术魅力感人,发人深省,耐人吟诵
鲁山山行
梅尧臣
译文
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山路崎岖时高时低。
一路攀登山峰,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幽深的小路,令孤独的我曾经迷路。
傍晚,霜落下的时候,熊以爬到树上,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
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在回答。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鲁山山行所见山野风景。
开头一句即表达出对山野景物的喜爱,第二句交代喜爱的原因:“千山高复低”。按常理,应该是“千山高复低”的景象,使得诗人感到正好与自己喜欢山野风景的情趣相合,现在倒过来写,强调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也是诗的构思所决定的。第二联第一句便承“千山”写“好峰随处改”。“好峰”便是“千山”;“随处改”,到处都可以看到千山的不同姿态,便是“高复低”的具体化。第四句扣题目“山行”,写独个儿在幽深的小路上行走容易迷路,这也是好峰随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当然也通过“幽径”写出了千山好峰的幽深,开拓了山野的境界。第三联两句通过“熊升树”、“鹿饮溪”进一步写山野景物,点明了山行的节令:“霜落”。如果说“千山高复低”是相对的静态景物的话,这两句则是专写动态景物。所以中间两联四句收到了动静相衬的效果。最后两句写人家的所在。人家在哪里?在遥远的白云只外,因为听到了一声鸡鸣。
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自然,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另外,诗境的揭示与开拓也留给人不尽的余韵。
浣溪沙
苏轼
译文
游览蕲水清泉寺,清泉寺在兰溪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下面短短的兰芽浸在小溪里,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在傍晚的细雨中子规鸟欢快啼叫。
谁说人生在世不能回到少年?门前的流水还能向西奔流,不要以为年老时光流逝而叹息。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三月被贬黄州期间写的。
词的上阕从寺前的兰溪着笔,描绘了暮春三月兰溪的雨后景色:上下的兰溪边长出了许多兰草,虽然他们才刚长出嫩芽,但却生机勃勃,长势十分喜人;在溪边漫步,小路洁净得一尘不染;萧萧而下的暮雨滋润着万物;一声声子规的啼鸣烘托了词人凄冷悲凉的心境。词人此时被贬黄州,虽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这种处境实在无法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词的下阕表现词人身处逆境仍保持豁达乐观,积极想上的态度。他从清泉寺门前的溪水西流得到启示,悟出认识也可以在年轻,主要看自己如何正确对待世事,表现了词人力求振作精神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译文
我僵硬地躺在孤寂的乡村里,并不为自己悲哀,还想为国家去戍守塞。
深夜躺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的声音,梦里我跨上战马跃过冰封的河流。
赏析
南送光宗绍熙三年,陆游已六十七岁。鉴于被金人占领的地区不能收复,重建国家的宏愿不能实现,他十分焦急,于是因所梦之事,写下了这首诗。
“僵卧孤村”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自己年龄大了,不爱活动,常常直挺挺地躺卧在孤村;一是指自己两年前被废退,不能从事政治活动,只能躺在孤村里虚度岁月。但是诗人并不悲哀,报过的火热之情丝毫不减,第而句是对第一句的进一步说明。表示自己虽已年近古稀,但还想去为国戍守边地。这一句突出地描写了他的爱国思想、报国热忱,表达了他的志向。
第三句以“风吹雨”照应题目的“风雨大作”。这里既指自然界的风和雨,也暗喻南送朝廷的政治气候。第四句写梦境。在梦中,这风雨吹的“大作”之声变成了骑兵的马蹄在冰河上疾如骤雨的得得之声,我们的诗人正率领着精悍的骑兵,在北方中国的土地上为国收复失地哩!诗人日间想到的无法实现的志向,在梦中实现了。梦的基础是志向,志向的幻现是梦。风雨大作的自然境界,由于志向的延伸,就化为铁马冰河,揭示了诗人壮心不已的精神境界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