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首关于七夕的短诗或词,诗内容要短,清楚解释含义诗要描写七夕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0:07:08

求一首关于七夕的短诗或词,诗内容要短,清楚解释含义诗要描写七夕的
求一首关于七夕的短诗或词,
诗内容要短,清楚解释含义
诗要描写七夕的

求一首关于七夕的短诗或词,诗内容要短,清楚解释含义诗要描写七夕的
二郎神
年代:【宋】 作者:【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
,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
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
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
面、云鬟相亚.钿合金钗
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
年今夜.
注释:
这是一首咏七夕佳期的作品.作者一反以往七夕诗词的伤感情调,把天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和人间李隆基杨玉环马嵬死别的动人故事 ,演绎、融汇为一个纯情浪漫、晶莹剔透的意境,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美好祝愿和热烈向往 .全词语言通俗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情调闲雅欢娱,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上片着重写天上,开篇以细致轻便的笔调描绘出七夕清爽宜人的氛围,诱人进入浪漫的遐想界.首韵“ 炎光射 ”,说明炎夏暑热已退,一开头即点出秋令.“炎光”谓骄阳,代指夏暑.先说初秋,再从入暮写起,导入七夕:阵黄昏过雨,轻洒芳尘,预示晚上将是气候宜人和夜空清朗了 .“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由气候带出场景.“庭户”是七夕乞巧的活动场所.古时人们于七夕佳期,往往在庭前观望天上牛郎织女的相会.接下来一句“天如水、玉钩遥挂”意思是说:秋高气爽,碧天如水,一弯上弦新月,出现在远远的天空,为牛郎织女的赴约创造了最适宜的条件.“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想象织女嗟叹久与丈夫分离,在将赴佳期时心情急切,于是乘驾快速的风轮飞渡银河 .织女本为星名 ,故称“ 星娥”.“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表现了人们盼望天上牛郎织女幸福地相会.他们凝视高远的夜空 ,缕缕彩云飘过银河,而银河耿耿发亮,牛郎织女终于欢聚,了却一年的相思之债.上片动静结合 ,虚实相间 ,在从景物描写到幻想神游的推移中,寄寓了人们对爱情幸福的美好遐想.的场面,也无热闹浓烈的气氛,各家于庭户乞巧望月,显得闲静幽雅.这种闲雅的情趣之中自有很不寻常的深意.词人强调“ 须知此景 ,古今无价”,提醒人们珍惜佳期,从中足见柳永对七夕的特殊重视,反映了宋人的民俗观念.以下数句着重写民间七夕的活动,首先是乞巧.据古代岁时杂书和宋人笔记,所谓乞巧,是以特制的扁形七孔针和彩线,望月穿针,向织女乞取巧艺.这是妇女们的事.“楼上女”是说此女本居于楼上,穿针乞巧时才来到庭中的.所以接着说:“抬粉面”,加以“ 云鬟相亚 ”,写姑娘们虔诚地手执金针,仰望夜空,乌云般美丽的发鬟都向后低垂.“亚”通压 ,谓低垂之状.此句写得形神兼备,廖廖数语,姑娘们追求巧艺的热切与虔诚便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了.接下来的一句:“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写七夕的另一项重要活动,这既是词人浪漫的想象,也是历史的真实.自唐明皇与杨妃初次相见 ,“ 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长恨歌传》),他们“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也就传为情史佳话.唐宋时男女选择七夕定情,交换信物,夜半私语,可能也是民俗之一.作者将七夕民俗的望月穿针与定情私语绾合一起 ,毫无痕迹 ,充分表现了节序的特定内容.词的上片主要写天上的情景 ,下片则主要写人间的情景 ;结尾的“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既总结全词,又点明主题.它表达了词人对普天下有情人的美好祝愿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展示了作者热诚而广阔的胸怀.
这首词,写天上是为了衬托人间,用典故是为了映衬现实,落脚点是人间的欢乐和世俗的幸福.作者把“天街夜色凉如水”的意象世界与“钿合金钗私语处 ”的心灵世界和谐地统一起来,描绘了一幅欢乐、祥和 、幸福而又温馨的七夕夜色图 ,发出了珍惜良宵、莫负美景的呼唤.这呼唤,久远地回响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田.

鹊桥仙 七夕送陈令举
年代:【宋】 作者:【苏轼】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呆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注释
这首词咏调名本意 ,是为送别友人陈令举而作.
全词在立意上一反旧调,不写男女离恨,而咏朋友情意,别有一番新味.
此词上片,也紧切七夕下笔,但用的却是王子乔飘然仙去的故事.据刘向《列仙传》载,周灵王太子王子乔,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被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 ,三十余年后于山上见柏良,对他说:“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颠 .”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 ,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苏轼此词上片,借这则神话故事,称颂一种超尘拔俗、不为柔情羁縻的飘逸旷放襟怀,以开解友人的离思别苦.发端三句,赞王子乔仙心超远,缥渺云天,不学牛郎织女身陷情网,作茧自缚.一扬一抑,独出机杼,顿成翻案之笔.缑山,在河南偃师县.缑山仙子,指王子乔,因为他在缑山仙去,故云.“ 凤箫 ”两句,承“不学”句而来,牛女渡河,两情缱绻,势难割舍;仙子吹箫月下,举手告别家人,飘然而去.前者由仙入凡,后者超凡归仙,趋向相反,故赞以“不学痴牛呆女”.
下片写自己与友人的聚合与分离,仿佛前缘已定,事有必然 .据东坡《记游松江》(《东坡志林》卷一)说 :“吾昔自杭移高密 ,与杨元素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皆从余过李公择于湖 ,遂与刘孝叔俱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 .”苏轼于熙宁七年九月从杭州通判移任密州知州,与同时奉召还汴京的杭州知州杨元素同舟至湖州访李公择,陈令举、张子野同行,并与刘孝叔会于湖州府园之碧澜堂,称为“六客之会”,席上张子野作《定风波令》,即“六客词”,会后同泛舟游吴松江 ,至吴江垂虹亭畅饮高歌 ,“坐客欢甚,有醉倒者 ”.但作者不是径直叙写这段经历,仍借与天河牛女有关的故事来进行比况.张华《博物志》载一则故事说:天河与海相通 ,年年有浮槎定期往来,海滨一人怀探险奇志,便多带干粮,乘槎浮去.经十余日,至一城郭,遇织布女和牵牛人 ,便问牵牛人,此是何处 .牵牛人告诉他回去后问蜀人严君平便知.后来乘槎人还,问严君平.君平告以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算年月,正是乘槎人到天河之时.词人借用这则优美的神话故事,比况几位友人曾冲破澄澈的银浪泛舟而行.“ 槎 ”,即竹筏;“客槎”,一语双关:明指天河的“浮槎”,暗喻他们所乘的客船.“尚带天风海雨”,切合“浮槎 ”通海之说.煞拍两句笔墨落到赠别 .“相逢一醉是前缘”,写六客之会;“风雨散 、飘然何处”,“风雨”承上“天风海雨”,写朋友分袂 ,各自西东.“ 一醉是前缘 ”,含慰藉之意;“飘然何处”,蕴感慨无限.
这首词不但摆脱了儿女艳情的旧套,借以抒写送别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紧扣七夕,格调上以飘逸超旷取代缠绵悱恻之风,读来深感词人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

鹊桥仙 七夕
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释:
两千多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不知感动过多少中国人的心灵.在吟咏牛郎织女的佳作中,范成大的这首《鹊桥仙》别具匠心是一首有特殊意义的佳作.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起笔三句点明七夕 ,并以侧笔渲染.“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岁华纪丽》卷三“七夕”引《风俗通》),与牛郎相会,故又称双星节.此时银河两岸,牛郎已无心耕种,织女亦无心纺绩,就连天上的众仙女也忌妒了.起笔透过对主角与配角心情之描写,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围,扣人心弦.下韵三句,承群仙之相妒写出 ,笔墨从牛女宕开,笔意隽永.“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紧了蛾眉,风姨竟然兴风吹雨骚骚然(风姨为青年女性风神,见《博异》).这些仙女,都妒忌着织女呢.织女一年才得一会,有何可妒?则嫦娥悔恨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风姨之风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难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织女爱情之难能可贵更可知.不仅如此.有众仙女之妒这一喜剧式情节,虽然引出他们悲剧性爱情.词情营造,匠心独运.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下片,将“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相会情景一笔带过,更不写“忍顾鹊桥归路”的泪别场面,而是一步到位着力刻画牛郎织女的心态.七夕相会,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错见!见了又只是重新撩乱万千离愁别绪罢了.词人运笔处处不凡,但其所写,是将神话性质进一步人间化.显然,只有深味人间别久之悲人,才能对牛郎织女心态,作如此同情之理解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结笔三句紧承上句意脉,再进一层刻画.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之别离,相逢仅只七夕之一刻,旧愁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有限.不仅如此.旧愁未销,反载了难以负荷的新恨归去.年年岁岁,七夕似乎相同.可谁知道,岁岁年年,其情其实不同.在人们心目中,牛郎织女似乎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而已.
然而从词人心灵之体会,则牛郎织女的悲愤,乃是无限生长的,牛郎织女之悲剧,乃是一部生生不灭的悲剧,是一部亘古不改的悲剧.牛郎织女悲剧的这一深刻层面,这一可怕性质,终于在词中告诉人们.显然,词中牛郎织女之悲剧,有其真实的人间生活依据,即恩爱夫妻被迫长期分居.此可断言.天也,你不识好歹何为天?地也 ,你错勘贤愚做地!
此词在艺术造诣上很有特色.词中托出牛郎织女爱情悲剧之生生不 已 ,实为人砖能堪.以嫦娥风姨之相妒情节,反衬、凸出、深化牛郎织女之爱情悲剧,则是独具匠心的 .(现代黑色幽默庶几近之)全词辞无丽藻,语不惊人,正所谓绚烂于归平淡.范成大之诗,如其著名的田园诗,颇具泥土气息,从这里可以印证之.最后,应略说此词在同一题材的宋词发展中之特殊意义 .宋词描写牛郎织女故事 .多用《鹊桥仙》之词牌,不失“唐词多缘题”(《 花庵词选》)之古意.其中佼佼者,前有欧阳修,中有秦少游,后有范成大.欧词主旨在“ 多应天意不教长”,秦词主旨在“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成大此词则旨在“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可见,欧词所写,本是人之常情.秦词所写,乃“破格之谈”(《草堂诗馀隽》),是对欧词的翻新、异化,亦可说是指出向上一路.而成大此词则是对欧词的复归、深化.牛郎织女的爱情,纵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总是人心 ,无限漫长之别离,生生无已之悲剧,决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来得更为广大.故成大此词,也是对秦词的补充与发展.从揭橥悲剧深层的美学意义上说,还是是对秦词之一计算.欧、秦、范三家《鹊桥仙》词,呈现一否定之否定路向,显示了宋代词人对传统对人生之深切体味,亦体现出宋代词人艺术创造上不甘逐随他人独创精神,当称作宋代词史上富于启示性之一特色.
西江月 新秋写兴
年代:【宋】 作者:【刘辰翁】
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注释:
这首词是作者借七夕来抒发自己寄寓故国之思.
上片侧重写七夕儿女幸福欢快景象.“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二句紧扣“新秋”,分写“天上”与“人间”七夕情景.低昂,是起伏升降的意思.上句说天上日落月升、斗转星移等天象变化,依然像从前一样.“似旧”二字,意在言外,暗示人间却与自然界的景象不同,发生了巨大变化.暗逗结尾两句.下句说人间儿女也象从前一样,狂欢欢度七夕.“成狂”即包“似旧”之意,言外有无限感慨.在词人看来,经历过人间沧桑巨变的人们,新秋七夕,本应深怀黍离之悲,但今天人们竟依旧狂欢.这种景象不免使词人感慨万千.
“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处处试新妆”原是当时七夕风习,也是上文所说“儿女成狂”的一种突出表现.人们几乎误认为这种处处新妆的欢庆景象为人间的天堂了.正如上文“儿女成狂”寓有微意一样 ,这里的 “人间天上 ”也含有讽刺意味.“却是”二字,言外有意,沦陷后的故国山河,已成为人间地狱,而眼前的景象却竭然相反,仿佛人们早已忘却家国之痛,叫人无限悲痛.
下片侧重直抒词人的感受.“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时间飞逝,不经意间,感到新秋凉意,原来夜深了.由于“相思”——怀念故国,自己的两鬓已经如白梅一样.上句写出一位重重心事的老人久久坐着默默无语,几乎忘却外界事物,下句将长期怀念结果与一夕相思的现境联接在一起给人以时间飞逝的印象,用以突出表现作者深深的思虑.
“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结拍写七夕之梦.上句暗用《神仙传》沧海屡变为桑田的典故,下句以“银河”切“新秋”.诗人梦见在海底超越枯桑 ,又梦见在天上看尽银河风浪.这里虽明为纪梦,实为借梦来表达对于世事苍桑与人事巨变的感受.这两句尤其突出全文寄意.结末二句起到了画龙点眼的作用.有此二句,不但上片“儿女成狂”的情景讽慨自深,就连过片的“新凉”、“相思”也都获得了特殊的含义.
作者以自己作为独醒的爱国者与普通人相对照 ,抒发了自己眷怀故国的深沉悲壮的情感,是这首词构思和章法上的基本特点.

鹧鸪天
年代:【元】 作者:【党怀英】
云步凌波小凤钩.年年星汉踏清秋.只缘巧极稀相见,底用人间乞巧楼.
天外事,两悠悠.不应也作可怜愁.开帘放入窥窗月,且尽新凉睡美休.

注释:
作者借诵古老的牛郎织女的传说,表达了脱俗超凡的广阔胸怀.
“云步凌波”是典故.曹植在《洛神赋》中写道“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描绘了洛神的轻盈飘逸 .作者借洛喻美,一幅美人出行的画卷令人注目.是仕女游春吗?否!“年年星汉”写出她的出行是如和织女一样,一年一度与心上人在“七夕”相聚.“清秋”点明周围环境之幽静,“踏”,践约的意思.这里,词人虽未正面描写织女的美貌,但仍会令读者意会到女子的绝世丰神,飘飘若仙的身影,对情人的脉脉深情.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传说在我国流传极广,妇孺皆知.南朝殷芸《小说》(《月令广义·七月令》引)中写道:“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逸,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随废织纟任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在汉代已经有了“鸟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 ”使其夫妇相会的说法(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六引《淮南子》).周处《风土记》载:“七月七日,其夜洒枉于庭 ,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祈河鼓 、织女 .言此二星当会,⋯⋯见者便拜而乞富乞寿,无子乞子 .”七月七日在古代被视为吉祥如意的日子,在这一天祈祷,所有愿望会得到满足,因此 ,妇女在夜间向织女乞巧(乞求灵巧),七夕被称为乞巧日 ,七月被称为巧月 .富贵人家往往在庭院中搭结彩楼,称为乞巧楼.词人在第三、四句中用“只缘”“底用 ”对世俗之见给予了否定 .他认为:织女与牛郎一年一度才得相见,根源是她的“巧极”.即因为心灵手巧织出了锦锻才嫁给了牛郎 ,结婚后‘废织’才造成分居的痛苦局面 .因此 ,人间的妇女们何必向织女去乞“巧”呢?更没必要劳民伤财地建楼搭棚乞求了.“天外事 ,两悠悠,不应也作可怜愁”,抒写了词人的感概、是继“只缘”“底用”之后的进一步表述.“悠悠”是个多义词,在此作“遥远”解 .“两悠悠”承上片末句的“人间”连下片的首句中的“天外”词人明确地指出人间天上悠悠远隔,织女之巧 ,人间的必乞取 ;对天外的织女牛郎双星的“稀相见”更没必要同情和为他们忧愁.接下来作者直抒胸怀:天上双星长相思、难相聚,虽凄凉寂寞但天外人间两悠悠,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又怎么管得了呢?我且拉开窗帘尽情赏月,享受新秋凉爽睡美之乐吧.“开帘放入窥窗月”句化用了苏轼《洞仙歌》中“ 缍帘开,一点明月窥人”.词贵创意.词人“开帘”“放入”均写出其主动积极,此时情真呼之欲出,平添许多情致.况周颐《蕙风词话》评价本词末两句说 :“潇洒疏俊极矣.尤妙在上句窥窗”二字.窥窗之月,先已有情.用此二字,便曲折而意多.意之曲折,由字里生出,不同矫揉钩致,石堕尖纤之失.”非常中肯.
在写作上,作者绘景抒情极具匠心.古人形容女子之美常常用螓首蛾眉、齿如编贝等词语直指容颜.本词却仅以“云步”、“凤钩”写织女的步履轻盈,纤足弱小,正是从侧面烘托,别具只眼.本词的另一特点是以景抒情,情景交融.词人在观察、体验和摄取周围景物时,是以其独特视角,深怀情感进行的.以景寓情,融情入景,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开帘放入窥窗月,且尽新凉睡美休”二句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鹊桥仙
年代:【宋】 作者:【谢薖】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天上.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
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粱清唱.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


注释
这首词.是一首咏七夕的词作,但是,全篇却没有谈什么男女伤别、儿女恩爱,而是以天上、人间的对比,描绘了人间的不平,抒写出世路的艰险.这是有感于北宋王朝末期衰败的局势,而发出的感叹.
上片写天上.“月”、“星”、“乌鹊”、“秋期”、“锦楼”,均为天上景物.锦楼,相传为汉武帝的曝衣楼,在太液池西面,每年七月七日,宫女出来曝晒后宫衣物(见《西京杂记》).秋期,即七夕.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间,牵牛、织女过鹊桥,相会于银河东侧,是为秋期(见《尔雅翼》).在列举了这些天上美妙、令人神驰心往的景物之后,突然,笔锋一转,写道:“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挺拔高奇,为戛然独造之境.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是宫阙锦楼,一个是“清流”、“叠嶂”的“野人家”.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
下片,写人间.一开始,即发出“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的叹谓.相属,即敬酒、祝酒,祝、属相通.绕梁清唱,形容歌声的美妙.典出《列子·汤问》:韩娥过雍门,唱歌求食.走后,余单音间绕梁,三日不绝.后来,人们用以形容美妙动人的歌声或歌者.这里指“佳人”.结尾写道:“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河、何曾风浪.”直言不讳,一语道破了作者写词的意图.从而,成为千古名句!
我国古典诗词中,咏七夕的作品不少,唐杜牧的《秋夕》,就是著名的一首.全诗只有四句:“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写的是宫女的忧思怨绪.诗中却不着一字,而是通过清冷的画面,和诗人“轻描淡写”表现出来,于含蓄的景物描写之中见“精神”.
而这首七夕词,写的天上宫阙和人间村荒野户的形象对比.而且通过对比,发出了振撼人心的慨叹.别是一番立意和独特构思!“人间平地亦崎岖,”这振荡时代的强音,发自一个封建时代的词家之口,实是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