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斗酒诗百篇”应当怎么解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08:14:41

“李白斗酒诗百篇”应当怎么解释
“李白斗酒诗百篇”应当怎么解释

“李白斗酒诗百篇”应当怎么解释
历来评论李白人物性格和作品风格,大多离不开两个字,一个是“豪”字,再一个是“逸”字.杜甫借用樊哙痛饮斗卮酒的典故来刻画李白的人物性格,突出的就是“豪”.李白既是诗仙,又是酒仙,每日必饮,每饮必醉,醉时长吟,妙语横生,正是酒壮诗胆,诗长酒兴.杜甫是李白的挚友,深刻地了解李白.杜甫说“李白一斗诗百篇”,正是抓住李白一边用斗卮饮酒,一边长吟不辍的独特形象,反映李白的豪迈气概和敏捷才思,而不在于说明李白到底饮了多少酒. 从南昌乘火车返回北京,因为连日旅游的劳累,列车开动后,我就头倚车窗昏昏欲睡.蒙眬中,听到对面两位旅客谈论李白与酒,兴趣顿生,赶走睡意,洗耳恭听. 一位说:“古往今来,数李白最能喝酒.李白不仅是‘诗仙’,而且是‘醉圣’、‘酒星’、‘酒仙’.世称‘李白斗酒诗百篇’.喝下一斗酒,还能做出一百篇诗,可见一斗酒居然没有醉倒李白.” 另一位说:“李白爱喝酒不假,《太平广记》说李白自幼好酒.但爱喝不等于能喝.李白留下多少诗,不足千首,既然斗酒百篇,那么,李白活了六十多岁,一辈子喝的酒不足一石,算能喝吗?” “李白的诗作大多散失了,你不能以他留传下来的诗篇计算.” “李白族叔李阳冰为《草堂集》作序,说李白著述当时十丧其九,全算起来,李白一生饮酒也过不了十石.” …… 两位旅客喋喋不休,侃兴甚浓,而我旁听的兴趣渐淡,可我头脑里却有一个疑问在盘旋──? 回到家里,闲暇下来,我翻检书籍,发现裴斐所著《李白十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中《历代李白评价述评》一文说:“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并注明了引自杜甫《饮中八仙歌》.如此容易地找到典故的出处,令我十分高兴. 我迅速地从《杜甫诗选》(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中找到《饮中八仙歌》,发现原文与裴斐先生的引文不一致.原文写李白的四句是:“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原文与引文相比,原文是七言,不是五言;原文说的是“一斗”,而不是“斗酒”.我又查清代仇兆鳌编撰的《杜诗详注》和杨伦笺注的《杜诗镜铨》,两者都与《杜甫诗选》相同.我想,裴斐先生论文引用的是杜甫诗句的原意,并非原文. 或许有人会质疑,“斗酒”是否符合杜甫诗的原意呢?如果说它符合杜诗的原意,为什么杜诗不直接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却说“李白一斗诗百篇”呢? 《饮中八仙歌》写李白的四句诗中,第二句“长安市上酒家眠”和第四句“自称臣是酒中仙”,都有“酒”字.如果第一句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在一首诗中“酒”字就用得太多,犯重复之病.再看这三处用“酒”的地方,第二句和第四句的“酒”字,别无替代,只有第一句的“酒”字,可以替代,所以,“李白斗酒诗百篇”跟“李白一斗诗百篇”的意思是一样的. 视“李白一斗诗百篇”等同“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人,不独裴斐先生,古往今来,大有人在.仅举两例,以兹证明. 北宋诗人陈师道《和饶节咏周昉画李白真》诗:“青莲居士亦其亚,斗酒百篇天所借.” 南宋文学家楼钥《题贺监李谪仙二像》诗:“斗酒浇诗动百篇,鑑湖牛渚两俱仙.” 那么,“李白斗酒诗百篇”或者“李白一斗诗百篇”应当怎么解释呢? 萧涤非编撰的《杜甫诗选注》上说:“一斗诗百篇,是说才饮一斗酒就能写出百篇诗,写李白不但酒兴豪,而且文思敏捷.” 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杜甫诗选》上说:“斗:一种大的酒器.” 这两种解释大不相同,但他们都是当前注释杜诗的流行观点.我以为,前一种解释是望文生义,与杜诗本意不着边际;后一种解释稍着杜诗本意边际,然而很不确切. 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山谷道人说杜诗无一字无来处,这话虽然说得有些过分,但是确实抓住了诗圣精通传统文化,善于灵活运用的特点.无论是“李白一斗诗百篇”还是“李白斗酒诗百篇”诗句中的“斗”,都是“斗卮”的简称.斗卮的故事见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项羽本纪》写樊哙闯入鸿门宴后,“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眥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这段故事写得十分精彩.项王的部下对项王的指示心领神会.项王指示“赐之卮酒”,部下“则与斗卮酒”;项王指示“赐之彘肩”,部下“则与一生彘肩”.生彘肩就是生的猪蹄肩,这是一般人无法吃下的东西.斗卮酒与生猪肩对举,显然这是一般人无法喝下的饮料.这些貌似善意的行为,实际上是故意刁难.司马迁通过痛饮斗卮酒,尽啖生彘肩,把樊哙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情勇气描绘的淋漓尽致. “斗卮”是什么东西呢?卮是秦汉时期人们常用的一种饮酒器.后来,卮被淘汰,人们对它的形制印象越来越模糊,以至完全忘却.1964年第4期《文物》刊登自然科学家王振铎先生《试论汉代饮器中的卮与魁》的文章.作者根据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断定汉墓中经常出土的一种圆筒形、底部有三个小矮足、筒壁带环状小把的饮酒器,就是古籍中所谓的卮.这一研究成果,到1968年被河北满城汉代中山靖王墓出土的文物证实.秦汉时代的卮,通常是漆器或陶器.斗卮,顾名思义,就是容量为一斗的卮.这种卮是当时最大号的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