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写中秋节风俗习惯(广东哒~)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07:41:48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写中秋节风俗习惯(广东哒~)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写中秋节
风俗习惯(广东哒~)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写中秋节风俗习惯(广东哒~)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拜月是传统
中秋月饼成为中秋的重要标志
在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中秋还有不少习俗.在惠东县平海古城,这个有着6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活化石”的地方,中秋之夜,当地有特殊习俗,那就是拜月.
惠东县平海文化站站长蔡景向我们介绍说:“中秋节以月饼为主,用各种各样的水果搭配颜色,特别要放柚子,是一种保佑的意思.”
据当地人介绍,拜月这一形式从明朝就开始有了,不论从贡品的摆设还是祭拜的仪式都有特殊的意义.一般来说,家中的长者点燃香火,拜月仪式正式开始,全家老少都朝着明月叩拜.当地村民曾阿婆是家中的长者.她对记者说:“(希望)家人平平安安,快乐,幸福,孙子读书天天向上.
中秋节吃糖鸡和炸花生饼
在中秋节吃糖鸡,是阳江市的习俗.古老的手工糖鸡,在全国只有阳江特有.制作“糖鸡”时,把白糖熬成浓糖,加少许面粉,然后倒模,可以做出龙船状、宝塔状、雄鸡状等,加少少色素成白、浅红、浅禄等颜色.
传统的做糖画最能吸引小孩子了
做了60多年糖鸡的吴阿姨说,糖鸡很受欢迎,来光顾的有多年回头客,还有很多新顾客.她说:“最便宜的五毛钱一块钱最贵的十八块.”
不少父母都给孩子买糖鸡.市民老张说:“这是传统的小孩最喜欢这个,又好看又好玩又可以吃.”
在韶关市马市镇高水村,这里的人们过中秋时要烧豆腐、炸花生饼、豆饼和圆糍,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的.花生饼是怎么炸的呢?当地村民李大伯告诉记者,用一个圆形铁具,上面浇一层薄薄的粉浆和几粒花生,放入高温的油锅里,粉浆离开铁具,就成了一块块圆形的花生饼.李大伯说,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
“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炸花生饼)庆祝一下,(寓意)团团圆圆.
点灯笼:挂灯赏月
除了吃的之外,点灯笼也是中秋的习俗之一.过去的灯笼都是纸扎的,如今,各种应节灯笼应有尽有,既有用电池照明的塑料灯笼,也有用蜡烛照明的传统纸扎灯笼;既有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也有深受小朋友喜爱的卡通灯笼.
点灯笼也是中秋的传统习俗之一
广州人在中秋节有挂灯赏月的习俗.具有南粤特色的红木宫灯不仅被各大中式酒楼广泛使用,还成为了百姓家中的喜庆吉祥物.
红木宫灯的骨架雕有龙凤,灯扇上绘有各式人物山、花鸟鱼虫,并写着吉祥语的红木宫灯,比起纸灯笼更具有传统特色.
竖中秋
据了解,中秋节广州有句老话叫“八月十五竖中秋”.所以人们把彩灯用竹竿竖起,联成一串,有的挂在屋檐下或天台之上,全屋光亮璀璨,与明月争辉.小孩们则提着小灯笼满街跑,一边唱着“月光光,照地堂”或“八月十五竖中秋,有人快乐有人愁;有人楼上吹箫管,有人地下皱眉头”的儿歌.一派祥和喜庆的景象
放孔明灯:祈福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广东很多地方还有放孔明灯的习俗.
据相关资料记载,“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天灯又被称为“祈福灯”或“平安灯”.
中秋舞火龙:寄托心愿
在佛山市南庄镇的上元村,有个习俗已经流传了百几年,那就是中秋舞火龙.
“火龙”是用草编制而成的,在“龙”身上每隔80厘米处放置一油盏,周边插上香火,点燃油盏后便开始“舞”了.火龙出场之前,要先插上香烛,再插上头柱香.村民们手持长寿香,争先恐后地点火.香火插在火龙身上,寄托着自已的心愿.
佛山市南庄镇上元村村民阿新说:“好意头年年都好,身体健康.”
插满香火之后,火龙开始出游.炮竹和锣鼓开路.村民将近百米的龙身,高高举起,几个年轻力壮的男子舞起龙尾,翻腾起舞,场面热闹.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冲刷掉世间的不平.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畅想明天,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吧.
额,你自己搞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