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物质、空间的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8:16:09

时间与物质、空间的关系?
时间与物质、空间的关系?

时间与物质、空间的关系?
物质存在背景有自外于物质存在边界的证明,也即是其存在本质性的证明.这也造成这样的存在状态:除电磁辐射外物质与能量总是以相互伴生的面目出现.而且由于物质不能脱离能量存在的规定性使这种依存关系表现得极为明显,常使人将两者看作是相互平等且相互作用的物理对象.空间和物质的关系可由空间和能量、能量和物质的逻辑从属关系获得解释,显然物质不可以独立于空间存在,空间可以独立于物质存在. 总而言之,空间、能量、物质的依存关系可以表述为:物质和能量不能脱离空间而独立存在,空间能够脱离物质 和能量独立存在;能量能够独立于物质,但不能独立于空间存在;物质不能脱离空间和能量而独立存在.所以存在独立性与本质性在这里是内涵相同的两个概念,它们均源于创生关系.对自然界三态存在形式的关系进行实际的考察,不难取得三态依存关系理论的有效和直接的事实证据.自然界空间不断地转化成能量,进而转化成物质这种生成秩序维持着宇观系统、微观系统的能量支出及其结构的稳定性.光子的运动若没有这种生成秩序作为其不向空间方向转化的保证就不会保持稳定,存在着自动消解为空间的可能性;物质如果没有能量增生维持着电子自旋等结构稳定的需求就会向能量方向转化而解体.在三态转化的过程中,空间是最为活泼的存在状态;而物质是终态存在形式,是空间和能量运动的结果,也就是最为稳定的存在形式.对于存在形式的动态系统而言,质量和能量的守恒都是对各自形态封闭层级上稳定性的一种表述,超出这种封闭的系统,意味着能量和物质都不会守恒——质量有可以观测到的增加,能量则处于一种动态的转化过程中.空间和物质相互关系在这里提供了的能量和物质质量的定义,它是以空间为背景或计量起点的空间聚集量的同意语.可以说由此我们得出的能量和质量概 念是绝对能量和绝对质量的概念. 对于三种的存在状态而言,主要有三个可以描述的特征:①连续性:指空间域内任选点间均可以找到不超出该域的路径相连通的特性.②均匀性:指自然存在空间的存在特征处处相同.③简洁性:指存在形式具有单一的、有效的和直接的特性.如果定义理想性的含义为:指称对象的存在和作用具有最高形式的均匀性、连续性、简洁性特征.那么,以存在状态来说,空间是最理想的形式,能量次之,物质再次之.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从空间到物质的每一次异化所提供的新的存在形式都是在原有存在形式上的叠加,因而也就是存在形式的复杂化,连续性以及均匀性都向远离理想状态的方向发展.以三态间相互作用的形式来说,由其理想性决定了一个不同存在状态之间相互作用的理想性序列:空间和能量(光子在真空中的运动)>物质与空间(有质量的粒子在真空中的运动)>能量与物质(热传导、电传导)>物质与物质(流体运动).这个序列内涵的一种判别方法是参与作用的所有对象的异化次数之和较小的作用形式相对而言理想性较高.以本体的属性而言,三种存在状态属性的理想性也具有类似的排列.以上即是关于空间性质及其在三态关系中作用效果的理性表述.这些内容本身是客观性 的,只是其认识的抽象程度更高而适合于哲学性描述.由此可以逻辑地推论得出以下成为物理学范畴的空间性质: * 物质性: 由三态同一性假设可以推论:由于能量、物质是空间这一客观实在的异化表现形式,且三态存在的转化是一种连续的发展过程,而非断然的变异(而且在转化过程中互为存在背景).所以三态中的任何一种存在形式,必然蕴涵着其它存在形式的属性,只是其表现的形式有理想性程度的差别.必然地空间具有与物质相同的某些属性.空间的物质性是空间在异化为物质的历程中保持着的空间自身的属性,因为这种属性在空间和物质中都可以发现,因而称做空间的物质属性,不是指物质属性向空间的反向延伸.如空间拥有可测的介电常数、光子以恒定速度在真空媒介中运动. * 运动性: 由连续性和空间同一性假设联合推论:空间不可能以撕裂等破缺形式转化为能量而消失,缺失的部分只能由相邻物空间给予补充的唯一形式就必然会造成空间实体此一局部与彼一局部的相对运动.空间之所以可以运动是由于我们已经将空间从空无的观念形态中寻找出来,并恢复了其实体物质的固有属性.空间的运动也就有了逻辑的基础.从一般意义上说,空无的存在状态本身是无所谓运动和静止的,“存在”这一哲学概念是划在空无与实有相 互边界上的判据.历史上人们为了客观地描述空间的实在性,避免空间作为异己或外在的存在形式给人带来的不可知特征,曾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描述,其中中国古典哲学中“气”的概念以及西方近代“以太”的概念都有效地描述了空间的物质性,只是由于不知道如何将这种物质性与其他物理常识逻辑地联系起来,被掩埋于错误观念的历史封尘中.据说以太概念是由于迈克尔逊—莫雷的实验结果才被否定,实际上这一实验所说明的是空间的物质特性与空间的运动特性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空间存在的理想性不等同于我们所知物质或能量的理想性. * 刚性: 在存在形式上空间已经是最高形态,它与物质和能量的区别是没有独立于自身的外在存在背景,或者说是空间以自身为存在背景的.这就可以推论,当我们承认空间是均匀的这一基本的原理时,也就等于承认了空间没有局部的稀薄化或稠密化.空间具有物质性就等于是说空间的存在是有即存量的概念的.这个量的概念不是数学上的概念可以人为地设置增减变量来表达一种发展的趋势.现实世界的即存量的改变,是要相关系统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的.空间即存量的增减如果没有找到相关系统的改变足以抵偿这种改变的事实依据,则其结论就是违反基本逻辑的.上述两点推论的明确结论是只要空间具有均匀而稳定的存在形式,也就是说空间具有绝对的刚性.空间大爆炸理论就是一个缺乏哲学底蕴的理论,因为消散和稀薄化是物质的属性,这种动态过程的背景和参照是空间,空间扩张应该需要物质的补充,由此形成的宇宙结构应具有可观察物质组织消解的特征,这与普遍存在的物质状态基本特征不符. * 广延性: 空间的广延性是指能够被人为设定的坐标体系描述的空间的可测度特性.广延性是由于空间的连续性没有方向的限定所表现出的一个特性.由于物质及其运动的原因使人们的理解有了外延于物质的条件,于是空间的广延性成 为进入人们感觉世界的唯一特性.真实的自然空间是没有超出其范围的事物的. 2. 空间性质哲学解释的数学模型化描述 物质是异化的空间形式,区别于空间的特征是其存在形式有形有相.有形就是有可观测的特征,拥有一定的体积.也正是这种可观测特征使空间和物质的关系显化,空间因为物质的这种存在特征而可以被物质提供的尺度所度量.目前物理学已有的关于空间的度量形式(如体积和位置等)都是物质度量形式向空间的延伸.物质的存在为物质与独立存在的空间划上了一条明确的边界.在这个边界之外是纯粹意义上的空间.边界之内是纯粹意义的物质,物质内部的空间已经成为物质的属性——体积——这是空间异化为物质过程中所保留的自身属性,由于物质自身可感知的原因被显现出来.空间向能量的转化造成了空间的收缩运动.空间的收缩可以发生在空间自身范围(如微波背景辐射),同时也可以发生在能量存在的范围,或者发生在物质的内部.我们从纯粹空间的存在角度考察空间收缩的数量关系,即建立空间存在量与收缩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时不难理解,在空间存在均匀性作为规范前提下的空间收缩必然会具有处处相同的观测特征,空间没有内涵任何不同于其它点的特殊点表现出优先或滞后 的收缩倾向.这种观测特征表现在量上即为所有空间点的产能量处处相同.由此可知产能的数量与空间的既存量呈正比例.对于能量和物质内部的空间收缩而言,可以将物质和能量视作是空间量的历史积累值,所以在能量内部空间的收缩要比空间自存状态的收缩表现的强烈,而其在物质内部的收缩则是最强烈的.对此还可以引入透明度的概念,空间对其自身的完全透明的,而对绝对密实的物质则是完全不透明的,不透明的物质对空间有阻断作用,由此诱发空间恢复其连续性的运动,则透明度正相关于空间的收缩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