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2)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0:59:14

.(1)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2)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
(1)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2)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1)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2)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这是《论语》里的话.是说孔子在人家吃丧宴的时候从来都不敢吃饱.这是为什么?难道怕别人不给他吃吗?不像是,虽说孔子仕途不得意,但也做过几年官,官至大夫,再加上他的名气,别人怎么也不敢不给他饭吃呀!那他怕什么,怎么会不敢吃饱饭?原来他是这样想的:办丧事的人自己很痛苦,食不甘味,吃不下去,需要别人的安慰.如果来的人只知道吃吃喝喝,根本就没有同情和安慰,那多让人伤心.所以孔子用自己的“未尝饱”来表达自己的哀思,来表达自己对丧家的吊唁和安慰.其实我们通过“未尝饱”就可以看出孔子的哲学也就是《论语》一书的思想:
克己复礼,人家有亲人去世了,他去吊唁,一是表示对亡人的哀思,对死者家属的安慰;二就是表示对鬼神的尊敬,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在那个年代鬼神是应该受尊敬的.而这两件事都是礼数要求孔子作的,也就是说孔子是按照“礼”要求来做事的.不仅孔子是这样做的,他还希望别人也这样做,这也是他毕生的追求:恢复周室之礼.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无从周.可见孔子对周礼的高度评价.
论语中用“绘事后素”论证礼于仁后的观点,即有礼者仁者也.其实克己复礼就是仁.论语中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仁者爱人,孔子圣者爱人所以于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
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

.(1)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2)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英语翻译求翻译: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1 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2 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翻译. 英语翻译(1)侍卫之臣不懈于内(2)欲报之于陛下也(3)试用于昔日(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5)躬耕于南阳(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7)三顾臣于草庐之中(8)受 晏子逐高缭,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中的 曾无以爵位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足以逐之也.” 高缭①仕于②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③,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④之人也.四维之⑤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⑥吾过,是以逐之也.”高缭 英语翻译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这段怎 高缭①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②,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③之人也.四维之④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足以逐之也.” 高缭①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②,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③之人也.四维之④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足以逐之也.”这篇 英语翻译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英语翻译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 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问,圣君之问也,丘、小 人也,何足以知 英语翻译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1),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2),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3);其师若友 飞鸟之影未尝动也(以下哪个对1静中有动2动中有静3绝对运动4绝对静止)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于世.的意思 英语翻译庄元臣《鸲鹆鸟》鸲鹆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尔调其后,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 英语翻译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