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康论文无限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22:55:00

体育健康论文无限制
体育健康论文
无限制

体育健康论文无限制
耐久跑无痛苦练习课堂中运用的初探
摘要 中学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是中学体育锻炼中不可少的一个主要项目,耐久跑练习对增强学生体质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因为它是长时间单循环运动,比较枯燥乏味,大多学生都有畏惧的心理,缺少兴趣.怎样把枯燥的耐久跑教学成为没有痛苦的教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就无痛苦练习法在课堂
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 耐久跑,无痛苦练习体育课堂教学
1、前言
中长跑教学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在大多数人眼里是既枯燥又无趣且痛苦,不如打球,跳操来得痛快.因此大多数的学生对耐久跑是望而生畏,产生惧怕心理.
在长跑教学中,传统的观点认为“极点”的出现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只有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克服“极点”的痛苦,才能达到耐力的提高.但是我们是否忽略了另外一些人的特质,他们对痛苦的忍受力的确底,心理上的疲劳来的更早一些.应该说具备这一特征的学生在教学团体中不在少数,他们的精神状态常常可以影响整个班级情绪.再加上现在大多数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长跑是一种痛苦.新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主张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教育,以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好学、育体与育心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一个师生间、学生间亲密无间、和睦融洽的环境中,锻炼身体、磨练意志、陶冶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学的观念上,强调学校体育必须是全员的体育、成功的体育、终身的体育,体育课必须情感交融和身体发展并举,体育教学结构应是融认知、情感和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立体结构.“无痛苦练习法”的提出是希望在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发展耐力的同时,又能保持愉快心境,减少学生的恐惧感,体会运动的快乐.
2、关于无痛苦练习法
从早上晨跑的中老年中发现,他们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除了他们的目的明确、意志坚强外,看上去也没有痛苦,很多人还有一种运动后的快乐,比较放松.那么,他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呢?经过观察研究,可以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就是: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跑伴.2、速度自然放松.3、基本上没有极点.而且效果显著.
由此,我们可以把长跑无痛苦练习法概括为目标明确,有两个或以上的跑伴,以放松自然的速度跑,从中找到舒适的感觉,从而克服或是避免极点带给我们的痛苦的练习方法.
3、耐久跑教学中的三要素
(1)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考虑到耐久跑教学的实际情况,加上耐久跑的自身特点.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耐久跑知识的传授、灌输讲解上,而且还表现为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认识和挖掘调动上.本身学校体育“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以达到全面健身目的.
其次,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 耐久跑要运用多种方法、手段、精讲多练,使学生能体会到其中的健与美.把耐久跑和游戏等相结合进行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2)注意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是否融洽,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成效.因此,教师在耐久跑教学过程中所持的基本原则应是“引导、启发、教育、鼓励”,将“言、行、意、情”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平时多关心学生,洞察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心情不好时教师及时疏导其不稳定情绪.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以是一种教学反馈,可以及时的调整学生的学习效果.
(3)以健身为目的,课内外一体化
在耐久跑教学中让学生明确耐久跑是一项极好的锻炼身体项目,同时也是终身体育中简单又实用的锻炼手段.跑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健身,因此跑在学校教育中占有有很大是比例,所以耐久跑教学要运用各种群体活动相结合,达到教学的一体化.
4、 结合无痛苦练习法与耐久跑的三要素主要措施为:
( 1)、明确锻炼的意义和作用,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长跑的意义与价值,让学生了解耐久跑生理特点,增强学生自信心,特别是与其他相比较长跑的生理价值更具有独特性.让他们坚信只要通过不泄努力锻炼,将会得到身体机能的提高,并从中感受快乐,在这里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运用一系列的具体事例或用录象等直观的方式来传达快乐动机.
( 2)、从方法上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节奏,减少身体上的痛苦. 在耐久跑教学中,有些学生由于耐力素质差,会出现一些生理不适现象,如“运动极点”现象.所以在练习之前,要安排一定时间的理论教学内容,使学生懂得“运动极点”是跑途中因内脏器官机能的惰性产生的一种暂时不适应现象,并向学生介绍防止,克服“运动极点”的方法.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基本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在实践上加强指导,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节奏有所了解,掌握了解自己的节奏的方法,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准自己的运动的节奏,减少身体上的痛苦.
(3)加强指导,让学生跑好第一次.
第一次练习是打好后面基础的关键,减少学生的恐惧心理,让学生体会初次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学生的练习信心.教师的指导主要是控制跑速、督促学生尽量放慢速度,而不是监督学生的速度.没有练习经验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怎样的速度才能跑完全程.刚开始练习速度的把握是关键,过快则可能造成腹痛、胸闷,抽筋等不适症状,有的人已成为条件反射,习惯性发作.所以第一次练习以舒适为标准.身体适应后速度自然会提高.
(4)选择好自己的跑伴,自发组成学习小组.
虽然每个人的长跑节奏不同,但由于耐久跑本身的特点,路程长、时间长.一个人太孤独,而人太多则又达不到效果.因此选择同伴非常重要.让学生自己选择跑伴,自发组织成一个学习小组.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多个.但对同伴的要求是耐力水平、跑步节奏相近的,在跑步的过程中能够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又不干扰对方.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跑步水平,达到预期的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5 具体做法是:
对初二的学生共117人,(男的50,女的67人),在每周体育课中分6次完成.自己选择跑伴,尽可能以放松的速度跑,.第一周跑1000米,第二周增加300米,以后每周增加300米.
结果:
感觉轻松、舒畅
92%
出现极点的,程度较重的
2%
出现极点的,程度较轻的
3%
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认为自己的耐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耐久跑不再有恐惧感,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耐久跑,体会到了以前长跑时从没有过的乐趣.
6、结论
从以上的结果我么们可以看出,无痛苦练习法对耐久跑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对跑的速度的问题上,分清“跑”“走”;在速度和距离的关系的处理上等都需进一步的调整提高.
体育教学应该重点提倡“有乐趣,充实的教学”,具体说就是体育教学要注意运动的乐趣,强调在技能和体力方面要有量和质的保障,为了符合这种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站在学生立场上进行教学”的指导思想,必须研究学生对体育课有什么希望,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和怎样进行教学.教师只有不断的提升,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浅谈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燕山小学 赵毅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体育课的升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一年级,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几年来在低年级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切的感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 一年级小学生 习惯 养成
随着社会对年轻一代的要求,国家制定了《小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以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看出我们全民素质的提高,下面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课程中的发现的一些行为习惯现象.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常规教学儿歌,规范行为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 ……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课堂纪律,很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奋点反复的练习.为此我就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 上课 铃声响后,学生会在小班长的带动下边拍边唱:“上课铃声响,快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平时站队时,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 说出"我是守纪小标兵,站起队来“快”、“齐”、“静”、……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而适时的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在运动中巩固,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二、言传身教,指导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老师.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一)语言引导.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
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如: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家长、朋友来访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问候,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师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迁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二)行为示范.
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当操场上有纸时,我总是赶紧捡起,当下楼梯时,我总是靠右边走,队伍很整齐,很安静,……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操场上有纸屑时时,总有学生去打扫干净,而且他们还学会起立、坐下时轻轻的.知道了怎样做才是不打扰别人 .
我在做这些事时,是发自内心,不是做给学生看,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三、表扬鼓励,激励行为、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平时班级里通过"学生行为自律"
活动,评选出"自律小标兵"大力进行表彰.另外我们开展的"为自己评奖"活动,深受同学和家长的欢迎.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给自己设置一个让同学们认可的奖项.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对后进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全班同学都在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让大家认可的自我来.随着同学们把自己的奖项报上来,我惊讶地感到学生们的好强与上进,"大胆发言奖"、"团结友爱奖"、"遵守纪律奖"、“最佳活力奖”、"不乱扔纸屑奖"、“跑步第一名”、“做操第一名、……这一个个自评奖项无疑是学生努力的结果,可以说这也是表扬的威力,是激励的结果.
四、不断强化,养成行为.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特别是在宽广的操场上,学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正常现象,是由于儿童受年龄特点的制约而造成的.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则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则》的条款和口令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的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在评价自我,评价他人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律,增强自信,达到自强.
同时,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平时,我通过"电话热线"、"家校联系卡"的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
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的督促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一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很活跃,他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抓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奠基工程,我们要常抓不懈.
自己改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