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人文书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4:17:17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人文书籍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人文书籍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人文书籍
我们奉劝学生逛书店、买书、广泛阅读及吸收各种知识时,学生最大的困惑是:台湾每年出版新书二、三万册,要如何选择呢?这个问题想到最后,很可能是「书海无涯,回头是岸」然后不了了之.庄子不是提醒过我们吗?他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不过,面对念不完的书,我们的策略不是完全放弃,而是谨慎选择.二十多年前,我在耶鲁大学念书时,除了勤作研究之外,每逢周末一定会去逛书店.耶鲁方圆百里之内的旧书店都让我翻遍了.旧书再怎么便宜,也会积少成多,并且运回台湾的费用也不少.我所选择的书是:哲学类、宗教学类、教育文化类、心理学类.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以「人文」为其焦点.为什么我会推荐「人文」作品呢?理由很简单,因为人文是与「人」有关的,涵盖了人的潜能与实现,人生意义的探索,人生价值的追寻.这些问题或早或晚都会成为我们关怀的重点.大学之所以强调通识课程,目的也不外乎让学生走出自己科系的狭隘世界,并且准备将来投入社会之后,可以谋求个人的安身立命.我们终究要面对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年轻时,我们急于成为「成功的人」,希望在各自的行业中崭露头角.在这种奋斗的过程中,逐渐获得了「财富、名声、地位、权力」.但是,我们不久就发现:这一切充满竞争性与不确定感,尤其是自己所付出的时间与心力可能太高,然后对于上述所谓的成就会有「得不偿失」的体认,进而也可能陷入「重复而乏味」的困境中.难道这就是人生吗?阅读人文作品,将会开拓我们的眼界,亦即明白人生除了「有形可见、可以量化」的成就之外,还有内心里面追求真善美的愿望.换言之,你会觉得再多的成就也是「不够的」.如果无法由物质转化与提升到心智层次,努力在「知、情、意」三方面自我陶冶,人生只不过是外在化、数量化、机械性的运作而已.当生命有量无质时,我们必将陷入寂寞之中.心理学家再三警惕我们,说「现代人最大的痛苦,就是不知道有一个内在的自我,或者即使知道也疏于与它联系.」一个人如果不断接触新的观念与知识,培养温和而稳定的人际情感,并且逐渐提高行动的自主性,亦即在「知、情、意」三方面不断成长,那么,他的人生才可算是充实的.接着出现的是人生意义的问题.如果死亡结束一切,人生终究难免于虚无,那么请问人生还有意义吗?在此,我们面临一个完整的生命架构,亦即「身、心、灵」三个层次.荣格为人治疗心理疾病,最后不得不问:「许多人身体健康,心理正常,但是并不快乐,原因何在?」在于人除了身与心之外,还有灵性生命.马斯洛晚年提出人本心理学的「Z理论」,就是主张人在寻求自我实现之后,还须往上致力于自我超越.灵性无形可见,是人类生命的公分母,只要每一个人超越自己的身与心的欲求范围,就会抵达一个灵性之海,然后变得慈悲与博爱了.由此可见,心理学走到尽头,会联系上宗教学.至于哲学所宣称的「爱好智慧」,则是要探讨完整而根本的人生经验,因而保持开放的心胸,可以日新又新.阅读人文书籍,最难的是入门.天下并没有什么一看就懂的入门手册.人的理解力其实并非直线发展,而是以螺旋状逐渐上升,因此阅读时不宜排斥已经念过的书.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是早已看过的旧资料,「新」是个人配合生命历程所得的体会.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阅读时,要为「经典作品」保留一个特殊位置.经典能够成为经典;必有一些道理.只要突破了文字的隔阂,就可以享受上千年以来伟大心灵的共同资产,这其中隐含的价值,是不可言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