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读后感怎样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15:31:23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怎样写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怎样写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怎样写
要自己写,要不老师会发现的,这有两篇,希望对你有用:
  他在一篇名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写道:“登山专家只看见山顶,不像我们,能享受海拔五百的乐趣.”我曾被这行文字很久感动.我们正在一种叫做“征服”的驱使中日渐遗落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平和心境,于是,我们只能努力想象“高处不胜寒”的孤冷,却对半山腰的迷人景致视而不见,殊不知,没有了自由的心情与平静的心态,再宏伟的目标终究是空想罢了.还记得林清玄向我们描述的那名住在林中的年轻人,当人们问他为何不到山外打工时,他的口吻不容置疑:“这是我的家.”很多人都在暗地里嘲笑他,然而回望城市的华灯万盏,“从远处看,每一个人的家只是一个小小的窗口”,怎比那茫茫林海的无际无边?在年轻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灵,都在冥冥中传递着广博与自然,带给他家的熟识气息;不会忘记林先生笔下那位卖馄饨的老人,他总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鱼,向老主顾传达着生意的信号,却不致中断熟睡者的美梦,更在不经意间温暖了迟睡者的心灵.正是这平凡乐器奏出的平凡音响,委婉地传达着这位老者的淡泊心态,使串串云淡风清的声音久久在心灵的上空回绕……
  这声音与那“海拔五百”、“以林为家”的境界合奏着同一支曲子,便是“清欢”.那是一种欢愉后的平静,无奈后的超脱,放逐后的回首,宣泄后的释然.我们正在日益丰富的物质世界里,多了一份机智,少了一份闲适,多了一份世故,少了一份高雅.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在尘世中重温“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淡泊心境,在红尘中傲对“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的心灵叩问?我唯有在一片佛鼓声中虔诚祈祷……
  文学的洗礼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翻开一本书,和着淡淡墨香,如品茗般幽雅清韵.三言两语,智慧的光芒闪烁其中.洗净铅华,抛开那些看起来很虚无的深邃,所有的真相都会展示在面前.称其为散文精神的至高,也不足为过.
  没有多余的文字,一切仿佛是那么自然,却又充满了奇妙的联想,空灵流动.转换了时空,仿佛置身于那书中的情景,心灵却澄澈洞明.我佛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包罗万象,应作如是观”.即便是遵从了“如是观”的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讲述真理的同时,又显得如此接近生活,如此接近生命的真相.一些原本很普通的事情,在林清玄的笔下,就可以发射出熠熠的真理的光芒.在林氏的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平凡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苦与乐,从最平凡的生活中,感悟佛法,感悟禅、感悟宇宙人生的真谛.
林清玄在博大精深、烟波浩渺的佛教艺术和佛教哲学的海洋里潜游泅渡,将之化为气息,化为血脉.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冷峻中保持着温煦,流动中体现着凝注.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于是,我们得以看到东方美学理念和佛教哲学情怀融为一体、禅的机锋和日常生命体悟为一体的杰作.正如《黄昏菩提》中写到:“凡是树,就会努力生长;凡是人,就不会无端堕落.凡是人,就有人的温暖,凡是树,就会有树的风姿.”“感恩这人世的缺憾,使我们警醒不至于堕落.感恩这都市的污染,使我们有追求明净的智慧.感恩那些看似无知的花树,使我们深刻地认清自我.最大的感恩是,我们生而为有情的人,不是无情的东西,使我们能凭借情的温暖,走出或冷漠或混乱或肮脏或匆忙或无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泉.”
  还记得那住在林中的年轻人,当人们问他为何不到山外打工时,他的口吻不容置疑:“这是我的家.”在年轻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灵,都在冥冥中传递着广博与自然,带给他家的熟识气息.不会忘记那位卖馄饨的老人,他总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鱼,向老主顾传达着生意的信号,却不致中断熟睡者的美梦,更在不经意间温暖了迟睡者的心灵.正是这平凡乐器奏出的平凡音响,委婉地传达着这位老者的淡泊心态,使串串云淡风清的声音久久在心灵的上空回绕……
  读毕林清玄的散文,豁然开朗,生命的价值别有洞天.“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静的智慧之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