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文化手抄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22:13:20

莲文化手抄报
莲文化手抄报

莲文化手抄报
莲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
当我们走进佛教寺庙时,便可到处看到莲花的形象.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寺庙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
莲花与佛教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佛教将许多美好圣洁的事物,以莲花作比喻,以莲花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的美丽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长出大如车轮的白莲花.佛祖降生时,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之中坐着一位盘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萨.
佛教以莲为喻的词语,更是数不胜数.佛座称为“莲花座”或“莲台”;结跏跌坐的姿势,即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势,称为莲花坐势;佛教宣传的西方极乐世界,比作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故称“莲邦”;《阿弥陀经》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是:“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故称佛国为“莲花国”;佛教庙宇称为“莲刹”.“刹”为梵语,即西方净土,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故称“莲刹”;念佛之人称“莲胎”,比喻住在莲花之内,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称为“莲眼”,以青莲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叶心莲花称为“莲宫”,即心中的莲花般的境界;释迦牟尼的手称为“莲花手”;僧尼受戒称“莲花戒”;僧尼之袈裟称“莲花衣,谓清净无杂之义;五智中的妙观察智称为”“莲花智”;称善于说法者为“舌上生莲”;谓苦行而得乐为“归宅生莲”;佛经《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都是以莲花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东晋东林寺慧远大师创立的我国最早的佛教结社称为“莲社”;佛教净土宗主张以修行来达到西方的莲花净土,故又称“莲宗”.总之,莲与佛教结了不解之缘,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
佛教为什么如此推崇莲花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佛教产生于印度,印度地方气候炎热.荷花盛开于夏,给人们带来凉爽和美的享受.人们对于这种夏季暑热时盛开的美艳之花,自然十分喜爱,因此在印度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中,莲花都是美好、善良、圣洁、宽容大度的象征.这类故事非常之多,影响很深,如《莲花王子的故事》,便将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为王十法(布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蔼、自制、忌怒、忌杀、宽容和大度)的好国花比作莲花.《莲花王的故事》说莲花王为了拯救百姓的饥荒,他跳进恒河之中,变成一条大赤鱼,告诉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后又生起来,这样坚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养全国百姓,度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灾荒.《鹿母莲花夫人》的故事,说鹿母莲花夫人每走一步,脚后立即现出一朵美丽的莲花,她一胎生下五百个童男,个个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卫国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莲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征.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主张废除古印度等级森严的制度,实行种姓平等,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为了弘扬佛法,使广大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佛教教义,便以俗语传道.又迎合民众的爱莲心理,将莲喻佛,使得佛教能够迅速传播开来,信众广泛.
佛教以莲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其解脱的途径是:此岸(人生苦海)——济渡(学佛修行)——彼岸(极乐净土).即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一样.
佛教的重要信条之一,是广爱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谓慈悲,是指希望和帮助他人解脱苦难,获得快乐.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乐,慈行是帮助他人得到快乐;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帮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对于有生命者,不计善恶,不分人畜,都应施予慈悲.对种种恶行,都要容忍和宽宥,用慈悲心去帮助他们,感化他们,使之向善,成为善良之辈,结出善果.但严戒同流合污,要身处污浊的尘世而不为其污染,保持自己的洁净清芬.用来表达这种思想观念的最好不过的是莲花.
莲生在污泥之中,犹如人生在浊尘的世界,这自然要与污浊相处在一起,受许多邪恶污秽事物的侵扰,佛教称这些邪恶力量为“魔”.佛教要求人们不要受世间邪恶污秽(即魔)的侵扰和影响.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开出洁美的鲜花,确是最好的象征,因此佛经常常将莲性比佛性.《大智度论·释初品中户罗波罗蜜下》说:“比如莲花,出自污泥,色虽鲜好,出处不净.”《从四十二章经》说:“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叶金色妙宝莲花上出生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坐在莲花之上,或手执莲花,表示佛是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境界.
爱莲说 够经典吧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别的七、与莲有关的诗歌
1、古诗十九首(其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赠送)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西洲①曲(南朝乐府民歌)
忆梅下②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③.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④飞,风吹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⑤.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⑥彻底红⑦.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⑧.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⑨.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注释】①〔西洲〕地名,未详所在.它是本篇中男女共同纪念的地方.②〔下〕落.落梅时节是本诗中男女共同纪念的时节.③〔鸦雏色〕形容头发乌黑发亮.鸦雏,小鸦.④〔伯劳〕鸣禽,仲夏始鸣. ⑤〔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⑥〔莲心〕和“怜心”双关,就是相爱之心.⑦〔彻底红〕就是红得通透底里.⑧〔望飞鸿〕有望书信的意思,古人有鸿雁传书的传说.⑨〔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此二句似倒装.意思是秋夜的一片蓝天像大海,风吹帘动,隔帘见天便觉似海水荡漾.一说这里把江称为海,“海水”即指江水.〔悠悠〕渺远.天海寥廓无边,所以说它“悠悠”,天海的“悠悠”正如梦的“悠悠”. 〔君〕指住在江北的爱人.
3、《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摘录(李白)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4、绝句漫兴(其七)(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5、采莲曲(朱湘)
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日落,/微波,/金丝闪动过小河./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伴,/清净呀不染尘埃./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拍紧,/拍轻,/桨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溪头/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犹./波沉,/波升,/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两岸呀榴树婆娑,/喜鹊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罗./溪中/采莲,/耳鬓边晕着微红./风定,/风生,/风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花芳,/衣香,/消溶入一片苍茫;/时静,/时闻,/虚空里袅着歌音.
影响: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参考一下,资料自己查吧。去社区调查。

建议分几个板块。简介,用途,典故,相关诗词等。标题醒目些,其实图不怎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