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怎样很容易就联想到题材?上作文课时,老师每次布置作文主题,我都要想好一阵子才想出个一般的题材,并且别的同学都写完了我才开始写,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4 06:54:45

作文怎样很容易就联想到题材?上作文课时,老师每次布置作文主题,我都要想好一阵子才想出个一般的题材,并且别的同学都写完了我才开始写,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作文怎样很容易就联想到题材?
上作文课时,老师每次布置作文主题,我都要想好一阵子才想出个一般的题材,并且别的同学都写完了我才开始写,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作文怎样很容易就联想到题材?上作文课时,老师每次布置作文主题,我都要想好一阵子才想出个一般的题材,并且别的同学都写完了我才开始写,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一、题型判断与题目补充时的联想
题型判断其至题目补充,都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般来说,也是比较易于完成的.但又毕竟是不能疏忽的—环,否则写出来的文章不合要求,或中途发现有误再问头重写就浪费时间,或在题目补充时未联想到自己最容易联想发挥的材料,同样会造成被动.
题型判断要联想到作文题目的类型及其特点.如前所述,作文题目有三大类型,每大类型又有几个小类型,现列表如下:
词汇型题目
命题作文 短语型题目
句子型题目
单填式题目
半命题作文 复填式题目
造句式题目
作文题目的类型
给文字题材兼题目
给文字题材自拟题目
给题材作文 给图像材料兼题目
给图像材料自拟题目
(给音响材料作文,高考时尚未出现过.) (给录相材料作文,高考时尚未出现过.)
(给实物材料作文,高考时尚未出来过.)
题型联想的好处在于可以根据题目特点迅速判断题型,在迅速判断类型的好处是可以迅速进一步思考如何根据其特点和要求来写作.例如:命题作文的最大特点是题目的既定性和选材的自由性.题目不能作任何增损,只能在既定的题目下写作,但选材是完全自由的,可以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材料来写.半命题作文的最大特点是题目确定有—定的自由性,可以根据自己最熟悉的材料来确定题目即填补题目,虽然填补往往有一定的范围限制但毕竟可以选取.至于材料个别时候有给定,一般是自由选材的.给题材作文的最大特点是题材的限制性.作者不能离开这些材料另写一套.
对于半命题作文,题目的补充应迅速进行有关联想.例如:
题日:《记一件让我______的事》
说明:题中的横线上要填入形容词、动词或合适的词语,如难忘兴奋、激动、高兴不已、深受教育、想不通……
在选择这其中要填入的词时,我们要逐一作试填联想,然后看填入哪一个词最好写.作为小学生和初中生往往会填“难忘”,因为印象特深就写好.“兴奋”、“激动”、“高兴不已”三词近义,填入后也比较易写.容易为小学生选择,但高中生往往会联想到读者怎么看,联想到读者一开始就会看题目,从而往往可能选择“深受教育”甚至“想不通”填入.《记一件让我想不通的事》对于读者来说有诱惑力,有悬念感,即读者会有倒要读读看的心理.当然,这样也许难写一些,但一旦内容好,就易于受到好评.好奇、喜爱标新立异的信息,是人们接收信息的一个特点,有什么“想不通的事”呢?偏要看看.
对于给题材作文,阅读题材要求和确定题目(大多数情况下题目自拟)时,应充分发挥联想的作用.例如:1984年高考作文出题如下:
(注意:写在试卷上,每字占一格,标点符号也写在格内.要求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有的同学说:“每逢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记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一些材料.”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作文,讲评,但是学生往往只看分数,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提高不快.”请针对上面两段话所反映的情况,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要求做到观点明确,有真情实感.
题目要求联系自己周围同学的现状,首先就应联想.“联系”就是要求其中其有关内容并写进文章.上面有两段材料:一是“有的同学说……”,二是“有的老师说……”.应着重通过第一段材料联想自己平时作文的类似情况,对于第二段材料,则应设身处地进行联想,并且也应把自己和同学摆进去.在此基础上,再对两段话作抽象的联想,即找出其关系概括出一个观点作为题目.然后,还要根据确定下来的题目,回头再联想已联想过的内容并加以扩展.
二、题意的理解与联想
上例实际上巳涉及到题意的理解问题.这个作文题目包括括号内的注意事项和后面的要求共250字.要通读这段文字并理解它,才能理解题意,根据符号学的观点,没有联想就不可能有理解.对于书面文字式的信息来说,是通过对每个字、词、句、标点及段落的阅读、理解来逐渐达到对词、语、句子、段落以至整体的理解的.由于字、词、语、句往往有双重含义,阅读时就应主动联想到这些含义,然后才能根据下文(接下来的文字)作出含义即意义的选择,最后到全部读完才能达到全面正确的理解.
完成后的文章对于题意来说,往往有三种情况:一是写作很集中,即所写的内容无不紧紧围绕题目,这叫做很扣题或切题:二是写得比较散,即所写的许多内容若即若离,扣题不紧,这叫做偏题:三是写得牛头不对马嘴,即内容不知扯到哪去了,这叫做离题.作文离题的情况极少,但偏题的常有.例如,以《父辈》为题,若只写自己的父亲就偏题了.如果只写父亲的草帽或其他用具,那就更离题了.如果既写自己的父亲,又写同学的父亲,还写叔叔、伯伯这一辈,那就切题或扣题.审题正确与否,要看对题意的理解正确与否;对题意的正确理解取决于止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与否是基于联想的情况的.审题对于作文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审题时的联想,切不可勿视.有位考生以《父辈》为题写出得主要篇幅内容如下:
只要继承父辈们爱国,勤俭简朴,助人为乐,乐意创新这些美德,定使我们能接好父辈们创业的接力棒.
因而,时下的上海,为这些个美德注入了新空气.
首先,在全市的中小学教育中,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在“五四”青年节,市委着重强调了《肩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一些文章的学习.爱国,是一个人思想根本之所在,只有爱国,才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只有爱国,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改革的浪潮之中.
曾记得一位“上外”的女生,在日本留学期间房东随口说了句:“女孩,你长得真可爱,真像日本人.,’当时这位女生义愦填鹰(膺)地说:“我若说你像外国人,你的民族自尊心不受伤害吗?”
是啊!民族自尊心,就是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是该为祖国报效的时候了.
其次,全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出资,来赞助“希望工程”,组成“1+1’,结对子活动,这更是父辈留下的,那种勤俭简朴、助人为乐的好做(作)风的沿袭.
今年元旦,谢副市长首先提出了“希望工程”须落实到位,对福利院的孩子予以观(关)注.省下三百元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帮助数名失学儿童恢复读书.少一位失学儿童,为世人所努力.乐意助人成为上海市民的良好品德.
是的,不管今人如何指点,后人如何评论,父辈们的优良品行,将伴随我们生活、成长,不久的将来会栽入青史,代代相传.愿父辈们的优良传统永世长存,守住这份事业.
这里显然审题失误,离开了父辈的希望,但心中不明确,得不到好评分.
在三大类作文题型中,命题作文题目的审题尤应谨慎,倒是半命题作文和给题材作文稍容易一些,因为后者有说明和要求,同时也不容易疏忽大意一些.命题作文则表面看上去容易一些,但如果对题意的理解稍有偏差,就可能写得离题或偏题,即使文字功夫好也得不到好评.
命题作文中的题目如果是词汇型的(包括单字词如《春》、《家》等),应根据文体要求作不同的联想.词汇型的题目可以说往往是大题目,因为词汇是概念的符号,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抽象.当然,概念也有大小之别,内涵最大的概念,要算“物质”,小的则有许多具体事物的概念,如“笔”、“花”、“春节”、“过年”等等.以词汇为题作文,只要不是说明文,与之有关的事物也要包括在写作的内容之中,就是说可以作极为广泛的联想,包括语义联想、接近联想、相似联想、类似联想、因果联想,以及析分联想,对比联想、相继联想等等.即使是写作说明文,其联想也是极其丰富的.如要写《笔》,其结构、外表形象、种类、用途、历史、发展等等都要联想到.也正因为联想丰富,还应适当控制性,这就是要根据立意来控制方向.因此,写作时的联想应是控制联想而不是自由联想.题意理解了,还要有自己的立意.通过立意可以作控制联想.
短语型题目相对来说要显得小些.如《父亲的笔》、《一束玫瑰》、《在火车上过年》、《千禧春节》等题比《笔》、《花》、《过年》、《春节》等题就显及小些,其联想也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由于父亲的“笔”具有一切“笔”的共性,“玫瑰”具有一切“花”的共性,即由于加了限制词的具体对象具有未加限制词的抽象对象的特征,如千禧春节具有春节的特征,就很容易使人们作聚合联想中之类属联想,想到其他“笔”、“花”等等方面去.如都写出来,就必然离题或偏题,这就是对题意理解有误.这岂不是说不联想不行,联想不得当也不行?的确如此.对于短语题目的联想,当然也用立意来控制方向,而更基础的是要用限制词来控制范围,这样才能首先实现主题的联想,达到对题目亦即对主题的理解.
句子型题目就显得更小一些.字数越多要写的事物对象就越具体,如《父亲刚旧了的一支自来水笔》、《抛在路边的一束玫瑰花》、《他第一次在火车上过年》、《欢度千禧春节》等.题目越小越具体,联想也越好控制.与短语型题目相比,前三例要写的对象仍然是“笔←父亲的”,“花←玫瑰←一束”,“过年←在火午上”,“春节←千禧年的”等等,但是,对象被进一步限制,变成了“笔←自来水式的←一支←用旧了的←父亲过了的”,“玫瑰花←一束←抛弃的←齐了路边的”,“过年←在火车上←第一次←他”等.后一例对象发生了变化,但也很具体:“欢度春节←千禧年的”.如果是《欢度千禧春节之晨》那就更具体了,只要写欢度春节的早晨就行了.当然,题目字数越多,写作对象越具体,联想越受限制.尽管如此,联想还可以在深度上自由发展,如《欢度千禧春节之晨》虽然不能对欢度其全天更作广泛的联想,但可以深入联想欢度这天的早晨,与此相关的种种事件、人物、心理、环境、过程、用具等均可联想.
由于半命题作文和给题材自拟题作文,先要联想而后定题,定题以后再联想才能动笔.如果是给题材全命题的作文,则要根据材料对题目作联想.
三、立意时的联想及其方法
俗活说“文贵有意,意在笔先”.即创作任何作品包括美术、音乐、文字作品等都应先立意,而后动笔.作文也是这样,不要拿到题目就写.
文章的立意非常重要,所谓价值也体现在这里.所谓意,就是主题或主题思想,就是文章中心思想的核心,可以说就是作品的灵魂.美术作品、音乐作品、雕刻、雕塑、文学、影视等作品都有其灵魂,无论优秀与否,总有其灵魂,总有其思想倾向.或是思想观点、观念、哲理、或是希望、向往,或是思想感情、道理情操等等.散了灵魂就是不健康的,需要医治的,作文也是这样.写得很散,东拉拉,西扯扯,这个观点,那个思想,七拼八凑,看不出什么主题思想,乃是文章之人忌.这样的文章需要医治方可得救.也许作者并非写前无立意,而是没有写好.写前无立意则必然写不好.,
立意本身当然也要健康,即思想观点、精神寄托、生活态度、情感、情操必须是唯物主义的,积极向上的,进步的,与时俱进和有益的.古人说:“文章合为时而发.”又要求做人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因此,作文立意时应结合所处时代,尽可能立合乎时代脉搏,促进时代发展之意,至于促进友谊、关心集体,或用当代科学家思想解说事物等等,都属健康进步之立意,只是同样是健康向上的立意,有各种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层次,学生与社会上的作家、思想家等就不尽相同.在校学生,随着学习和思想的进步,其思想境界也会不断提高,其道德情操有时为成年人所惊叹.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高尚之志,有利于立意,有时会直接反映到文章中来.
立意还要集中,一篇文章只能立一个“意”,而不能立两上或两个以上的“意”.多中心则无中心.立多个意则必然写得分散,最后失去灵魂,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立意还要深刻.太浅显,太一般,价值不大.深刻才经得起回味.文艺作品更讲究含蓄意寓其中.另外,还要新颖,太陈旧也无价值.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要“有新意”.
立意要好,同样必须善于联想.尤其是参加作文比赛,立意更要独具匠心,红杏一枝出墙,其联想也须苦费一番心思.但是只要掌握了方法,联想就并不难.这正如陆机说的:“笼天地于,挫万物于笔端.始踯躅于燥吻,终流离于翰濡,理扶质以立干,反垂条而结繁”.一干竖立,才能枝叶扶疏.做人作文皆如此.那么,怎样确立呢?当然,不能凭空确立.在临题作文时,就是要根据作文题目的具体情况,密切联系社会需要以及个人的认识和思想感情等来展开联想而后确立.具体说来有如下两点值得注意:
遇到不同类型的题目应作不同的立意联想.
临题作文的类型也如前述,我遇到不同类型的题目,应根据其具体情况作不同的立意联想.
(1)对于命题作文来说,应从题目本身开始来展开联想.这里又分两种情况:一是遇到题目就先立意联想而后再作具体内容联想,另一种是先略作内容联想而后再作立意联想,立意之后再扩展内容联想.例如,作文题为《春天》:
春天→季节的→是生机勃勃的→美丽的→我们热爱的春天.
友谊的春天→美好的→友谊的春天永远值得珍惜.
春天(引申的) 爱情的春天→爱情的玫瑰比什么花都美→愿这个春天永恒.
社会环境的春天→我们只维护这个来之不易的祖国的春天.
如此等等,事实上作者联想时还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这些经联想获得的思想感情都可以作为就该题作文的立意,作者只须选择认为最有价值的一个.或者一见到《春天》这个题目就这样联想:
春天→正月至三月→绿草→野花→江南岸畔→杨柳→粉蝶→春天那么美.
春天→我的学校→我和小明第一次相识→我们帮助王伯→我们比进步→我们一起在春天播种友谊→……→友谊的春开伴我成长.
春天→1979年的春天→1992年的春天→一位老人……→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春天→要使这春天变得更美,加油呵!
如此等等……
(2)对于半命题作文来说,必须先填补题目而后作立意联想.由于要填补的词往往是限制的,在选词时第一要选择易于写作的,第二要选择易于立意的.
(3)对于给题材作文来说,应先仔细阅读题材,无论文字题材,还图像题材,都应先读题材并根据题目联想内容,然后作立意联想,如自拟题,可以最后定题.例如,1993年第2道写作题如下:
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40分)
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梧桐树下……
随着细微而清晰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刮落了露出鲜嫩的新皮.
女儿对老树皮发出一串赞叹……
儿子对新树皮发出一串赞美……
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俩所说的那样……”
作文要求:
对环境和气氛加以具体描写.
写出女儿、儿子的具体话语和父亲未说完的话,写出人物的神态
见到这道题目应是仔细阅读,而后联想女儿的赞叹和儿子的赞美,并联想父亲的话语: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说的那样→新的能勇敢地接替老的→老的能毅然推出新的→让它也像这棵梧桐树一样,为了整体的成长壮大,枝干树皮都自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这里就有立意.这当然是方式之一,一种立意.但可以说明立意应作此种联想.至于上面的题目,或《梧桐细语》、《梧桐树下》、《对语梧桐》等均可.
遇到不同文体的题目应作不同的立意联想
命题作文有时有文体要求,有时虽然没有文体要求,但实际上也要确定一种主体.例如1993年的高考题为《机遇》,就没有文体要求,只是说不要写成诗歌.又如1988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是《习惯》,也没有文体要求.而对这种题目,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作者在确定什么文体时,应根据自己联想到的材料哪样多,哪样深刻,哪样好写再确定.对于不同文体的题目,我们在作立意联想时,方法也略有不同.
(1)写作议论文,立意时应多作抽象方面联想,如语义联想中的本义联想同义联想,又如聚合联想中的价值联想、意义联想等等.例如《机遇》
机遇→好的境遇→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好机遇呵!
小机遇→常有
机遇→机会 →成功→短暂→不会等人→
大机遇→难遇 人生应当珍惜机遇
如此等等,这里就有本义和价值联想,最后得到就可以作为认识的主题即主题思想,也就是立意.
(1)议论文的立意就是要有鲜明的观点,即要明确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就在题目上,有的因题目不鲜明则在文章末尾.
(2)写作记叙文,立意时应多作引申义联想、情感联想、类比联想、价值联想等等,发出某种感想,含蓄地说明一种观点,或隐含一种深刻的哲理,也可以明确提出某种观点.总之,记叙文不是记录、不是档案资料,必然通过记叙而后确立一种思想情感.为此,应多利用上述联想方式来立意.例如1991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为《我们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见到该题联想人们互相帮助的事件就应确定写记叙文.立意的思路可以是:
如此即有立意.至于立其他什么意,全在于作者.这里应充满情感联想,间及聚合联想之价值联想.如果立意是深刻的哲理或人生看法,则应注意类比联想,用一细小的事类比大事,一自然界的事类比人间大事,即由即—个小事联想到一个大道理.
写作记叙文,立意可以现于字面,也可以藏于行间.后者更显含蓄、深远.
(3)写作说明文,立意要根据题目和要求确定,其意与题叠合,例如看图写说明文《竹篮运水》.立意即“竹篮运水—场空”
树木 森林 气候
—谈社会风气的改变
河北一考生
经常听到有人背地里发牢骚,说什么现在党风不正啦,后门之风盛行啦等等.不错,现在确实有一些不称职的干部、党员,拿人民给他的权力,为个人谋私利,给党的脸上抹黑,但是,要改变这种现状,光靠发几句牢骚起什么作用?为什么不行动起来同自己深恶痛绝的坏人坏事做斗争呢?也许有人会说,偌大一个中国,不正之风到处泛滥,单靠一人之力,岂不如蚂蚁撼树,徒劳无益吗?我说,不!党中央已经下定决心,要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但要实现它,必须靠整个社会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一己之力,岂可小觑?
打个比方说吧,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众多的树组成森林就能改变气候,而森林的形成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湿度适宜,树木就会迅速生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是的,单靠一个人是不能改变当前社会上的种种不正之风的,甚至靠一代人的努力也未必能把这几百年来已经根深蒂固的歪风恶习连根拔除.就像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一样.但同时我们还应该想到,人民群众是具有正义感的,绝大多数人是痛恨这种不正之风的,而且党中央已经旗帜鲜明地提出整顿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响亮号召,舆论——代表着大多数群众意见的舆论是支持一切敢于同歪风邪气作斗争的人的.这就是我们的力量所在,“众志成城”,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呢?
中央提出的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决策是及时的,英明的.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更是必不可少的,它将像甘霖雨露一样滋润培养着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青少年,像适宜的温度、湿度哺育着一批批抵挡风沙的森林.试想,当中华大地上崛起片片森林的时候,还有什么狂风恶浪挡不住,还有什么恶劣气候改变不了呢?
社会风气的好转会使青少年更加健康成长,他们又将成为使社会风气更加好转的生力军,这就是社会风气的良性循环.
因此,我们不应该灰心丧气,不应该玩世不恭,更不应该同流合污.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努力影响周围的人,使他们和我们一起成为净化空气、净化灵魂的“清洁工”.
四化大业的实现,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先.青年朋友们,振作起来吧,让我们朝霞般的青春之光在彪炳千秋的伟业中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吧!
评析:这是1986年高考作文中一篇公认优秀之作,优秀的第一方面就是“紧扣题意”本篇论述十分切题.原题如下: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湿度适宜.树木就迅速生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
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请从现实生活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上述现象作比喻,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600字.副标题自定,写在横线上.
题目:树林 森林 气候
——谈_________
题中有一句重要的话即“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相似之处”,这句话表明题目要求考生就树木;森林;气候三者关系对社会现象作相似联想写出有意义的话题.作者抓住了“个人、群众、社会风气”三者关系,作了深刻的相似联想,阐明了社会风气的改变和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甚至靠一代人的努力也未必把这几百年来已经根深蒂固的恶风恶习连根拔除,但“众志成城”“还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呢?”由于审题正确,联想深入,文章议论浑然一体,很有说服力.
别走开,社会需要你
某杂志社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而当问到“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时你会怎样?”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也不少.这份调查充分暴露了在当代青少年中存在的问题,呼唤爱心,渴望帮助、关心.
古语说:“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要对社会、对他人做出奉献,才能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关心、帮助.只是一味要求别人的爱心却拒绝付出自己的爱心必将被社会淘汰.而我们青少年正是祖国的未来,跨世纪的新人,对于这个问题,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自己在遇到困难时,渴望帮助,渴望雪中送炭,以解自己燃眉之急,这是人之常理.那么换一个角度,当别人遇到麻烦时,不也是同样焦急、渴望吗?为什么我们不能伸出手去帮他一把,而要悄悄走开呢?试想,他人遇到了麻烦,我们走开了,他必定在解决麻烦的路上多走一些路;集体遇到了麻烦,我们“走开”了,那必定会让集体利益受到一定损失;假如,国家遇到麻烦了,我们也“走开”了,那么国家安危、民族前途将被毁掉,历史上曾有多少在民族危难时“走开”的人,是他们使中华遭受更多的灾难,这教训还不大吗?
社会需要爱心,人类需要帮助.也许只是小小的一根木桩,就可救活一个溺水的人;也许只是薄薄的一张毯子,就可以温暖一个冻僵的人:也许只是一句话,一只温暖的手,就可以唤回失望者的希望.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去做呢?别走开,让我们一起来奉献自己的爱心,一人是人,二人为从,三人为众.建设祖国美好的未来需要的不正是这种众志成城吗?
别走开,社会需要你!
评析:这是1997年全国高考作文的一篇佳作.作文题目:
阅读下列三个材料,完成33题.
[材料1]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1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多个日子.
[材料2]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论说文.(40分)
注意:①把“材料2’’和“材料3’’结合起来思考.是否结合“材料厂,自由决定.
②不少于600字.
面对这道给材料作文题,最关键的是要对比所给材料进行聚合联想.作者从三则材料联想到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即当社会需要你我伸出援助之手时,你我应怎样的态度,第一、二则材料是青少年肯定的回答,而第三则材料显示不少青少年打算“悄悄走开”.这第三则材料作者联想到了就是“呼唤爱心,渴望帮助、关心”.于是自拟了《别走开,社会需要你》这一题目,立意为表从自己做到乐于助人,献爱心于社会.
梧桐树下
具体请看参考资料 字数已满